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四百一十一章 因果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四百一十一章 因果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22 18:41:40 来源:笔趣阁

李世民隐隐有考校之意:“太子以为,当如何?”

李治的面容上现出庄严之姿:“国有法,家有规。范卿所为,难免授人以柄,朝廷当惩之以儆效尤。”

言毕,李治扫了范铮一眼,观察他的反应。

太子终究只是储君,不是君,要动侍郎、少卿、少监这一级的官员还有些勉强。

范铮举角笏:“臣以为,殿下慧眼如炬,一语道破臣之过犯,臣心悦诚服,愿辞司农少卿为惩戒。”

李治眼现茫然。

不是,他居然不辩解,还要辞其主要职司谢罪,把孤都搞不会了。

詹事、少詹事他们也没教过,该怎么应对这事啊!

李世民冷哼:“惩戒是由着你挑的?”

李治恍然大悟,难怪说感觉哪里不对呢。

小心翼翼地,李治试探着开口:“陛下,免其忠武将军职司如何?”

李世民笑道:“太子之言甚善。”

范铮沮丧地低头,司农少卿这破差事交不出去了,心累。

三天两头往地里头跑,本身就不白皙的肤色,越发黯淡了。

在敦化坊都没干过农活的人,偏偏成了农官,滑稽不?

范铮身上的忠武将军,本就是个杂号将军,为制衡铁小壮而授,打高句丽归来就当除之了。

现在去除忠武将军之号,对范铮而言,没有多大影响,大约类似罚酒三杯。

稍微麻烦一点的是,随身鱼符得换了。

随身鱼符是按人定制,上面累计各种官爵,而不是一个职司掏一个鱼符出来。

要不然,像唐玄宗时期,杨国忠兼领十四使,身上掏出一大堆鱼符?

恐有君子疑,“凡领四十余使”与十四使差别太大,原因很简单,要结合上文“自侍御史以至宰相”。

简单直白的说就是,杨国忠最高同时兼了十四个职司,累计兼任职司多达四十余。

不得不说,罚酒三杯落在别人身上,咋看咋不顺眼;

可落到自己身上,就是那么畅快!

难怪诸多刚直的官员,最后难免失了本心,实在是特权太舒坦了!

“万年令,呵呵,很有想法,不如去鄯州为司马吧,把一肚子心眼用在吐谷浑身上。”

鄯州户一千八百七十五,口九千五百八十二,为下州、边州。

贞观中,鄯州设下都督府,杜凤举为从三品下都督,都督府司马为从五品下,屈居长史之下。

杜凤举不成为都督,贞观十五年也没法提足够数量的兵马,助弘化公主平吐谷浑丞相宣王之乱。

正五品上京县令,左迁从五品下边州司马,已经贬了好几级,钮德文这辈子还有没有机会回长安,存疑。

为人马前卒,就要有牺牲的自觉,能保得性命、保得官身,就应当弹冠相庆了。

上州为四万户以上,陕、汝、虢、仙、泽、邠、陇,泾、宁、鄜、坊,户虽不足,亦为上州;

中州三万户以上,不足三万户为下州。

至于辅州、雄州、望州,则不是以户口多寡来区分,而是以拱卫京都的地理位置划分。

范铮依旧未曾入班次。

李治眼睛微眯:“范少卿还有何事?”

呵呵,真是想蒙混过去了啊!

“臣范铮,请朝廷彻查,阙氏针对敦化坊之因。臣,不想死得不明不白。”

李世民一挥袖:“退朝之后,自去东宫询问太子。”

王波利迅速宣布退朝,群臣如潮水一般散去。

不得已,范铮踏入极少进入的东宫,求见太子。

太子舍人李义府见到范铮,满面喜色:“难得见贤弟来东宫。”

你细品李义府一直以来对范铮的称呼,就会觉得很有意思。

从贤弟到上官,再回到贤弟,真个与时俱进。

即便品秩低了不少,有太子近臣的身份,李义府感觉与范铮又地位相近了。

李义府就是那么个现实的人,不过一直在装正人君子罢了。

倒是对范铮的亲近,李义府没有掺假——最关键是,没有利益上的冲突。

范铮不那:“我也不想来啊!可陛下非要让我见殿下。”

李义府的反应极快:“因阙氏之事?此事确实头疼。”

显德殿中,范铮侧坐,李义府烹茶,李治将所有内给使、宫人、东宫千牛驱离。

“今日之事,臣犹糊涂,请殿下指点迷津。”

接过茶碗,范铮扬眉。

李治苦笑一声:“阿耶不欲脱口,正所谓家丑不可外扬。孤姑妄言之,卿姑妄闻之。”

如此明显针对,自然是有因果的。

前国子司业紫道,敢于太极殿中狺狺狂吠,底气在于,替他与庄浪郎吉拉皮条的,是当今天子同父异母的六弟,鄜州刺史、荆王李元景。

李元景被供出来后,自然领了一顿训斥,于是心怀不满,指使阙氏给范铮上一点眼药。

也就是贞观天子进入晚年期,开始顾念手足情谊了,要不然李元景可以沦落为庶人。

“荆王妃姓裴,裴寂的裴。”

李义府补充了一句。

裴寂在武德朝权倾朝野,李渊甚至令裴寂自相铸钱。

也就是说,大唐九十九口铸钱炉,时有裴寂一口。

裴寂死后,《旧唐书》所载是“赠河东郡公”,墓碑却是《大唐故司空魏国公赠相州刺史裴公墓志铭》。

他家娃儿裴律师,为临海长公主驸马都尉,任汴州刺史。

李元景让李治有些忌惮,不止是叔父的身份,还因李元景之女下嫁房玄龄三子房遗则。

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啊!

在朝中仅次于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的顶级宰辅啊!

房玄龄虽是文官,门生故吏数不胜数,你让李治如何不顾忌?

贞观天子在位,碾压荆王如碾臭虫。

可对于根基尚浅的太子而言,李元景无疑是一个有力的竞争者,皇权继承的巨大威胁。

谁让贞观天子开了武力宫变的头呢?

李治同样忌惮,万一自己一步之差时,荆王出手怎么办?

又不是说只有自己这一辈人才能争夺皇位!

房玄龄只通文事?

他家二郎,高阳公主驸马都尉、太府丞房遗爱,武略如何不得而知,武力却是连薛万彻都赏识的。

李治之所以屡屡迁就尉迟宝琳那个纨绔,根本的原因,是希望鄂国公尉迟敬德关键时候能站他身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