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三百八十章 范铮打架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三百八十章 范铮打架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22 18:41:40 来源:笔趣阁

“兵部库部司书令史延益。”

“鸿胪寺亭长……”

“工部虞部司令史……”

“国子监算学助教巫亹。”

这一连串的名字、职司报出来,钮德文直接扭头就走。

大虫难敌群狼,区区附郭县令,惹得起这么多衙门?

虽然每一个都是最低的九品官、流外官,但谁敢保证,就没有一个能得到上官青睐的?

就这,还是敦化坊最大的官员范铮没出面了,要不然钮德文更难堪。

敦化坊的官有几个,吏却一大堆,分布于各衙,也就宗正寺与卫尉寺这种高敏衙门没进去了。

陆甲生得意地甩着枣木短棍,走两步跳一下,挥手让坊民、坊学生各自归位,五端乌、细腰犬什么的,该放放出来。

鸡飞狗跳娃儿笑,这才是真实的人间。

可怜隔壁的青龙坊与立政坊,被羞刀难入鞘的钮德文突袭了一把,指着街道上的几点新鲜鸡粪咆哮了半个时辰,气得侯莫陈羽都想扇他,奈何不能。

是有意针对敦化坊也好,或纯粹是来摆威风也罢,范铮并不在意。

除了管司农寺的活儿,范铮最多就是关照一下敦化坊出来的娃儿。

巫亹从朱雀门进皇城,寻到了范铮,二话不说将一本小说摆到范铮面前,眉眼饱含怒火。

唐朝的小说,还是颇为发达的,虽短却精,《一枕黄粱》之类体量的小说不胜枚举,因为载体的缘故,多是三两页蝇头小楷的篇幅。

单独成本发行,即便是薄得能吹飞,在这个时代已经很了不起咯。

奇怪,一向不喜欢多话的巫亹都被气成这样,小说到底写了啥?

朝日,范铮率先出班:“臣范铮有奏,防閤于东市书肆发现一本小说,正在肆意贩卖。臣看了一眼,怒发冲冠,其中颠倒黑白,肆意污蔑西汉飞将军李广,说他向匈奴投降。”

“若纵容下去,明天卫青成了降匈奴的人,后天霍去病成了降匈奴的人,让后人一看,原来我中原王朝都是降臣?臣觉得,这背后定有更深厚的背景。”

朝中议论纷纷。

国子司业、四门学博士紫道出班:“臣觉得,范少卿是在杞人忧天,有这些胡说八道的书籍,才能让本朝子民更爱大唐。这些书籍不但不应禁止,还应该广为流传。”

范铮勃然大怒,一笏板照紫道面颊抽去,巨大的声响,伴着紫道两颗牙齿落地。

紫道不甘示弱,抡拳砸向范铮面门,两人扭打作一团。

跟屁股歪了的人讲道理,纯属多余,要狠狠揍他。

所以,不说出巫亹,倒不是范铮贪功,而是不想把他牵涉进来。

“哎,好端端的,怎么就打架了呢?”

程咬金叹气摇头,走到二人身后,神不知鬼不觉地踢了紫道一脚,然后昂着头,若无其事地回班。

“真没劲,插他眼睛,抠他鼻孔!”

没有皇帝的吩咐,立于殿内且身负刀弓的千牛备身、备身左右,只能视若无睹。

拉架什么的,不存在。

贞观一朝,太极殿上打架是传统了,程咬金后继有人。

范铮一个头槌,撞得紫道头晕眼花,一记猴子偷桃让紫道惨呼不已,殿中文武尽皆大笑,尤以武将们笑得狂野。

西汉的李广当然不是什么完人,但大节上,谁也无从指责。

降匈奴的人是有,他的孙子李陵,还是汉武帝冤杀他全家之后才无奈投匈奴的。

今天这肮脏名头能涂到李广身上,安知明天不会涂到本将身上?

范铮的力量,其实并不太大,奈何紫道这厮与他只是半斤八两,偏偏范铮还在辽东途中多少跟高侃学了技巧。

于是,即便紫道有一身力气,也没打到范铮几下,倒是大拇指被范铮拽着反曲,痛得当殿哭了出来。

牛进达瓮声瓮气的声音响起:“这一手勉强不丢人。前面的死缠烂打,没眼看。”

销声匿迹了许久的张阿难终于开口:“分开他们。”

四名千牛备身上前,两名托住范铮腋下,两名扯着紫道大腿往后拽,痛得紫道发出杀猪般的叫声。

裂帛声中,紫道的裤袴被生生拽了下来,半条毛腿露了出来。

晋升为秘书监的颜师古,摇头晃脑地叹息:“斯文扫地!”

因为上了年纪,精力欠佳,颜师古现在极少说话,反倒让李世民高看了几分。

“秘书监有何见解?”李世民和颜悦色道。

颜师古除了稍稍偏袒富贵子弟外,学识、人品还是很坚挺的。

其实,颜师古身上还有琅邪开国县子的爵位,郎邪后来写作琅琊,是他的祖籍。

但县子爵五品,秘书监从三品,就高不就低,只宜称呼职司了。

颜师古垂眉:“臣老朽,有心无力,唯秘书郎上官仪可荐。”

“秘书郎嘛,不应只是审正秘书省典籍,天下书籍,也应当略略过目,以防桀犬吠尧。”

孔颖达致仕了,朝中儒家的代表人物就是颜师古,他说“桀犬吠尧”几乎就是盖棺定论了。

人有毛病很正常,为自己的利益争取也不是错,可底线得有!

上官仪在隋末江都之变中,阿耶上官弘为江都宫副监,与隋炀帝杨广同时遇难,他自行披剃为僧避祸,中进士,授弘文馆直学士,累迁为从六品上秘书郎,与上官怀仁是从兄弟。

上官仪的诗作绮错婉媚,在唐朝也很出名,人称“上官体”,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修辞之美。

简而言之:宫廷诗人,御用文人。

皇帝高兴了,你写诗助兴;

皇帝写诗了,你得和之。

这就是个正统文人,你要说他有什么突出事迹,真想不出来。

三十八岁的上官仪,即便不太精通俗务,一腔血还未冷。

李世民略有悲色。

颜师古之意,在于荐上官仪以补日后之缺,隐隐有安排身后事的意思。

“旨授门下省典仪颜扬庭,迁门下省左拾遗。”

《旧唐书》有记载,颜师古之子名颜扬庭。

从九品下典仪右迁从八品上左拾遗,连三省都不用过,吏部与皇帝同意即可。

右拾遗则隶属中书省,这个对应有点意思。

范铮也略略惋惜。

不管怎么说,这位乡党对他是不错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