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三百七十三章 荡罗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三百七十三章 荡罗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22 18:41:40 来源:笔趣阁

范铮必须承郭景的情,这一碗酸得异乎寻常的茶汤,让范铮及时警醒。

那些仗着自己是上官、就无视僚属人情的,走不远。

范铮一根手指头在案上点了点,郭景会心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出现得蹊跷的常德玄,首要目标自然是张亮,未必就没有顺手坑一把范铮的意思。

只是,郭景的提醒,加上范铮懒管闲事的性格,这个精巧的设计只能作废了。

至于是谁坑的,看看郭景那谨言慎行的模样,范铮也大致推算得出来。

萧升几这个废物是设计不出来的。

呵呵,把柄不把柄的,无所谓了,关键看范铮高不高兴。

张亮被锁入台狱,李氏同样在女牢,五百义子一个不漏,尽数入内。

意外的是,张亮休的前妻与嫡子张慎微,不在缉拿行列。

休妻,自非一家人。

同时,张慎微也断给前妻养老,绝了与张亮的关系。

范铮都忍不住叫一声好。

监察御史刘谙、御史台书令史盘长在台狱里逞威,除了张亮夫妇没有用刑之外,五百人多多少少都练了一下玉女登梯、仙人献果。

术士程公颖是张亮的亲信,却熬不住一套刑罚,惨嚎着招供。

当年张亮在相州时,曾招程公颖询问:“相州壮美之地,有人说不过数年要出天子,尔以为如何?”

程公颖听出了弦外之音,哄骗张亮说他卧形似龙,当大贵。

呃,有几个人侧卧的形状不像龙的?

接着是水部司书令史公孙常,自称会炼丹,与张亮关系最密切。

张亮对他说:“我听谶语说‘弓长之主当别都’,很不愿意听到这话啊!”

弓长为张,别都指的是相州。

相州治所安阳县,三国曹魏时并入邺县,为其都城。

指向很清晰吧?

连公孙常的阿弟、张亮的义子公孙节,都攀出不少非法的事,不仅牵涉到张亮,还累及李氏。

倒是那个相貌俊俏、给张亮戴帽子的义子张慎几,连挨了仙人指路与玉女登梯,虽涕泗横流、身如蛆虫,却只是喊冤,不肯说一句坏话。

当真人不可貌相。

张亮见到众人的供词,大笑道:“三木之下,何求不得?为求一个痛快,顺应上官之意攀诬,岂非正常?”

“当年某为海陵剌郡王所诬,洛阳官吏拷打,某亦未曾屈从,方有今日富贵。小辈若有某之不屈,何至于认某为父?”

供词上禀太极殿,群臣肃然。

李世民声音里透着怒意:“张亮养义子五百,意欲何为?这是要造反啊!”

得,基调定下来了,张亮死定了。

范铮腹诽,说不定人家是想开麻辣烫连锁呢?

多数大臣认为,张亮当斩。

只有将作少匠李道裕认为,张亮反相未显,(辩)明其无罪。

范铮扫了一眼朝堂,低下脑壳。

张亮的为人,大致可以从这里看出来,几乎没人为他喊冤,死了也白死。

抛除皇帝想诛之的因素,张亮本身休妻再娶就很让人唾弃,娶的还是浪荡巫女更让人厌恶,遣义子探人**最遭人深恶痛绝。

平心而论,谁没点见不得光的事,希望别人捅出来?

程咬金例外,这老响马从来不知道害臊,往往把丑事拿出来炫耀,李世民现在都懒得罚他的俸了。

当官当到倒欠朝廷数十年俸禄,程咬金是第一人,你可以视为笑话,也可以理解为智慧。

“范少卿,你以为如何?”

王波利不阴不阳地开口。

范铮举着角笏出班:“臣以为,陛下光芒照四方,陛下之意就是臣民前进的方向,陛下所指就是臣子所趋。”

李世民得意地咧嘴笑了一下,一琢磨,范铮他什么也没说!

这是在官场中历练出来了?

范铮暗道惭愧,后世的每个小官都能“我再说两句”,然后废话文学半个时辰呢,范铮还练得不到家。

要是啥时候说得李世民打瞌睡了,火候就算大成了。

范铮叨叨这几句,一句话就能总结:没有意见。

皇帝都要张亮死了,说什么屁话,有用么?

张亮与李氏斩于东市,勋国公府籍没,五百义子甩到了流求。

张亮之死,说冤也不冤。

皇帝为太子铲除潜在危险,你一个时常窥人**、义子众多、巫女为妻的货色,属于高危人群,不杀你杀谁?

至于那个庶人常德玄,从此凭空消失,让范铮更多了几分小心。

玄武门外,范铮正踏入京苑总监的土地,看着麦穗渐渐灌浆,心头满是喜悦。

很好,自己在京苑总监这几年,老天爷还是赏几分薄面的,改天去玄都观上一炷香。

不敢说风调雨顺,至少没出大问题。

“汤监丞,你可是京苑总监现下唯一的监丞了,要稳重。”范铮拍拍半身泥土的汤仪典。“休息、耕种要适度安排,人力适当使用。”

汤仪典听出了弦外之音。

少卿这是珍惜生命,拿蕃户与官奴当一回事,不鼓励他如伏斗一般滥用人力。

“可稀罕了,辽东献计烧死多少高句丽人,你也未当回事,咋现在悲天悯人了?”李世民的声音响起,微带嘲讽。

范铮起身叉手见礼,一板一眼地回答:“官奴、蕃户,虽犯过错、身份卑微,亦我大唐子民,三赦可为良人,岂是高句丽敌军能比的?”

这就叫立场正确,敌我必须分明,可别让皇帝把自己当成敌国探子。

一身便服的李世民,挺着小肚腩,扶着革带,得意洋洋地站着。

后世课本里,就是这个形象。

扶革带不是裤头要掉了哈,革带是纯粹的装饰品,裤带是另外一回事。

李世民叹息:“作坊的事,你真要任其发酵?”

范铮笑道:“臣出辽东,早想到有人不安分,不意是殿中少监荡罗(撞入罗网)。”

没有丝毫隐瞒的必要,放火烧酒坊的事,范铮去辽东前早就报备过的,单凭陆甲生还背不起这口大锅。

李世民之所以同意,是不愿看到酒精的制作方法流散。

这东西,一旦多了,就冲烂价格,鹿茸都变成菘菜价。

即便萧升几不去搞一手,也会有其他人去下手,九成的可能还是那些宗室。

反正,不是李世民的这个亲戚倒霉,就是那个岳丈受伤,一般人也不敢对少卿的产业出手。

至于常德玄,君臣默契地忽略不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