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二百九十四章 神憎鬼厌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二百九十四章 神憎鬼厌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22 18:41:40 来源:笔趣阁

特进、太子太保、宋国公萧瑀还朝了,指手画脚、倚老卖老的性子丝毫不变,整天在朝堂上指责这个、斥责那个。

前面就提过,萧瑀这个人,太大恶意是没有,倚老卖老是真讨人厌,要不然也不至于多番罢相。

因为萧瑀好佛,李世民特意赐他一幅绣佛像,并绣萧瑀形象于佛旁,以为供奉。

同时,赐萧瑀袈裟,赐王褒手书《大品般若经》一部。

李世民的意思很明白,亲家,你老了,脾气没必要那么臭,诵一诵佛经,消一消你身上的戾气吧。

老实说,这个待遇的官员可真没几个。

王褒这个名字,重复的也很多,明朝官员就不必说了,西汉文学家这个选项抛除了,当时佛教还没入中原呢;西汉时的清虚真人王褒,就更不可能抄录佛经了。

唯一的选项,就是南北朝时期,经历了南梁、北周的文学家王褒。

然而,倚老卖老惯了的人,修身养性纯粹是哄鬼。

萧瑀在朝堂上,肆无忌惮地开喷了:“房玄龄朋党勾结,对朝廷不忠!”

即便涵养再好,被扣一屎盆子,房玄龄也不舒坦。

皮笑肉不笑地,房玄龄回了一句:“宋国公之意,当官,都得如你这般神憎鬼厌才行?”

这回连长孙无忌都忍不住笑了。

“神憎鬼厌”扣上萧瑀头上,那是恰如其分。

碰了壁的萧瑀,转头看到范铮,忍不住开喷:“京苑总监改粟为麦,纯粹是瞎胡闹!若是麦能在京畿广种,需要京苑总监来多事?”

范铮可不惯着他:“宋国公之言,有理!朝廷就应该把司农寺撤了,反正百姓自己会种地;再把都水监撤了,百姓自己不会驾船咋地?顺便把工部也撤了,工匠自己不会干活、山民不会自己打猎、庄民不会自己灌溉咋地?”

“就是不知道,宋国公亲自耕种过几亩地,制造过几种农具,为增产做过哪些具体措施?”

萧瑀瞪大了眼睛,看向范铮。

这屁大的五品官,说话还一套一套的。

就萧瑀的出身,一生几乎没沾过田地,范铮的反问,萧瑀一样都答不上来。

有点羞赧?

不,只要老夫不羞赧,羞赧的就是别人!

就是这声音,咋有点耳熟?

想起来了,大兴善寺,这是这小东西顶撞了自己,然后是自家晚辈万年令罗棠基整治他进宫,给长孙皇后诊治,害得罗棠基与自己被贬。

算了,本官大人有大量,不与这能当孙子的后辈吵!

矛头一转,萧瑀扎向张亮:“看什么看!说的就是伱!五百义子,你是打算用义子起家造反咋地?还让义子与自家婆娘勾勾搭搭,你是不是还在一旁喝彩啊!”

无辜中箭的张亮,拳头硬了。

造反的想法,你揭穿也就算了,可打人不打脸啊!

“哟,忘了宋国公还是前朝国舅。咋,不替你姐夫迁坟呐?”

别说,庄户出身的张亮,也会扎心。

隋炀帝之坟,除了江都宫到吴公台这两个墓葬确认无误外,还有四个墓葬真假难辨,连武功县西塬的墓葬都还有争议呢。

萧瑀可以不在乎杨广埋尸何处,可他姐姐在乎啊!

萧瑀怒气冲冲,张亮斜扬笏板,可不在乎他萧瑀老不老。

为老不尊的人,揍起来更有手感!

张亮是没什么武艺,可好歹也是瓦岗出身的,别说打架,杀人都亲手干过,揍一个自幼养尊处优的萧瑀,轻松得如教训路边的娃儿,

只可惜,李世民的咳嗽声,让两人冷静下来。

殿中侍御史刘仁轨的声音响起:“臣刘仁轨,弹劾特进、宋国公君前失仪,于朝堂喧哗,有失臣礼。”

萧瑀大怒,咆哮道:“黄口小儿,竟敢辱我!臣萧瑀,请求出家!”

李世民叹息,对这个脾气死硬死硬的亲家兼表姑父彻底无奈了。

四次罢相,他还不肯吸取一点教训呐!

“宋国公素来爱桑门(沙门),朕也不能阻拦,祠部司发度牒吧。”受够了的李世民,直接开口。

祠部郎中沃鯌举笏应声:“退朝之后,臣亲自去办度牒。”

萧瑀傻眼了。

咋,老夫牢骚两声,皇帝你还真想让我去吃菘菜豆腐啊?

你好歹挽留一声,给个台阶下呀!

殊不知李世民是真受够他了,有机会送他入空门,那也比看他倚老卖老强。

某些人,早该送进院墙里了。

虽然虔诚信佛,虽然送了三个女儿为比丘尼,可萧瑀他六根不净,不愿出家啊!

举目四望,满太极殿,一个愿意为他说话的人都没有。

哎,人心不古哟!

萧瑀厚颜举笏,自行开口:“臣想了想,还是不能出家。”

程咬金拍着大腿,怪笑连连,萧瑀只当没看见、没听见。

虽说程咬金也有失仪之嫌,可刘仁轨绝不会去弹劾的。

程咬金他们闹,是在为帝王分忧;

萧瑀闹,是给李世民添堵。

再让萧瑀呆下去,太极殿天天上演全武行吧,程咬金肯定在一旁煽风点火。

李世民手诏。

“……太子太保、宋国公瑀践覆车之余轨,袭亡国之遗风。弃公就私,未明隐显之际;身俗口道,莫辩邪正之心。修累叶之殃源,祈一躬之福本,上以违忤君主,下则扇习浮华。云:‘卿既事佛,何不出家?’瑀乃端然自应,请先入道,朕即许之,寻复不用。一回一惑,在于瞬息之间;自可自否,变于帷扆之所。乖栋梁之大体,岂具瞻之量乎?朕犹隐忍至今,瑀尚全无悛改。宜即去兹朝阙,出牧小籓,可商州刺史,仍除其封。”

于是,重新为相的萧瑀,遭遇了人生第五次罢相,在大唐罢相史上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实,萧瑀也知道自己这脾气,早晚要惹事,奈何他控制不住自己啊!

不张口闭口“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不随意抨击朝臣,就不能彰显他的优越感啊!

李世民的诏书里,最狠的评价就是“身俗口道”,可把萧瑀的犊鼻裈都扯丢了。

商州,治上洛县,离长安二百八十一里,真个不远。

眼不见心不烦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