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二百九十一章 三文御史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二百九十一章 三文御史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22 18:41:40 来源:笔趣阁

“监察御史臣丘神勣,弹劾京苑总监范铮损公肥私,以一文钱价格购买京苑总监的一车秸秆。”

丘神勣按捺不住,还是上殿弹劾了。

御座上,李世民抚额。

丘行恭家的小崽子,报复心之强,当真是世所罕见,逮着机会就要咬一口,完全不顾是否会迸了满嘴牙。

即便李世民三番五次告诫丘神勣,不可因私怨而滥用公权,丘神勣依旧无比执着。

头疼。

殿中侍御史刘仁轨微微摇头。

丘神勣这是急了,不管不顾地下嘴,你知道具体一车秸秆应该值几文钱么,你知道秸秆在京苑总监也就是烧了肥田么?

如果范铮一文钱没出,这弹劾,或许还真能让范铮罚俸。

是的,最多罚俸而已,本来就没多高的价值,连进察院立卷宗的资格都不足啊!

一文钱,虽然是象征性质,却表明这是在交易,不是白送!

“京苑总监,可有辩解?”中书侍郎马周询问。

“敦化纸坊采买京苑总监秸秆是实,一文钱一车是实。”范铮没推诿到沃垄身上,这种没品的事他干不出来。“敦化纸坊采买秸秆,俱有账簿记录,每一车皆当场付开元通宝。”

然后,范铮满眼的疑惑:“本官不明白,是朝廷不许采买秸秆,还是不应该付钱?”

丘神勣暴跳如雷:“哪家的秸秆是一文钱一车?你这是占司农寺的便宜!”

范铮满面认真:“请监察御史教本官,一车秸秆应该是几文钱?”

我特娘的知道是几文钱!

丘神勣猛然愣住了。

不知道一车秸秆价值几何,而去弹劾范铮一文钱一车买得便宜了,这弹劾岂非空中楼阁?

“身为御史台察院的前辈,本官教伱个乖,不可将私忿带入公事,要弹劾人时,须将功课做扎实了。”范铮叹息。“幸亏台狱不掌握在你手中,否则,不知会有多少人冤死。”

丘神勣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站在那里,进退失据。

司农卿李纬举象牙笏:“此事,是司农寺内部事务,臣自处置,请陛下恩准。”

李世民看看这场闹剧,心头也有些不痛快,轻轻哼了一声,以示同意。

李纬出声:“京苑总监以一文钱一车出售秸秆,略为欠妥,应每车补三文钱。范铮,可有异议?”

范铮咧嘴一笑,目光挑衅地扫过丘神勣:“上官断事,公道异常,下官自会责令敦化纸坊三日内补足差额。”

“不知三文御史满意否?”

程咬金拍着牛进达肩头狂笑,一身阜绢甲拼命抖动:“三文御史!哈哈,哪天见到丘行恭那厮,老程要好生取笑他一番!丘家的眼里,就只有三文钱!”

丘行恭的为人本就不行,与兄弟、同僚、上官、下官都恶劣,也难怪程咬金落井下石。

秸秆的价值本就不高,凭他沃垄送了多少车过去,差额也达不到十贯钱。

在朝堂上,为十贯钱弹劾,御史大夫李乾祐都觉得丢脸。

李乾祐鼻孔里哼了一声,治书侍御史韦悰出班:“京苑总监提醒有关台狱一事,御史台自会严加掌控,居心叵测之徒不得接触台狱,以免成为祸害。”

丘神勣面如土色。

娘哩,打击报复失败,还把自己的名声搭了进去。

“居心叵测之徒”是谁,上官你适合展开说说吗?

被治书侍御史公开定性,丘神勣以后在御史台的日子,难熬了。

可惜,丘神勣虽然暗恼,却没胆子对韦悰展开报复。

韦曲的权柄根深蒂固,不是他一丘氏旁支能对抗的。

“京苑总监,改粟为麦,今冬的天气,可有把握度过?”李世民挥手斥退丘神勣,耐心询问。

下雪天,李世民同样到京苑总监的麦地里巡视了一遍,只是地方太大,未与范铮照面而已。

别说每亩多一两石粮,就是多一捧粮,都能多活不少人呐!

李世民之前,只是担心尽数改麦会出现问题而已,对产量从未怀疑。

范铮举笏:“据京苑总监测算,整个冬天不会太冷,唯须防倒春寒。”

李世民哼了一声,太史令出班举笏:“太史局司历预造十七年历,与京苑总监预测相同。”

顺嘴歪一句,现在的历法还是武德初年,太史令、道士傅仁均所造戊寅历,现太常博士李淳风提出十八条反对意见,李世民只采纳了其中七条修订戊寅历。

当然了,李淳风造的《麟德历》,同样为后人所诟病。

毕竟,一个时期的气候变化,与另一个时期是不同的,历法也得与时俱进。

“臣昨天去麦田看过,九成以上长势良好,便是有一些枯黄的,也应该能顺利入春。”范铮侃侃而谈。“京苑总监全体官吏合力,当保麦苗平安生长。”

没必要把功劳安自己一个人头上,那种尽揽全功的官员,不是脑子进了黄河水,就是遇到急功近利的环境了。

集体的功劳,自有正堂官的一份,尽揽只会遭他人鄙夷。

李世民轻轻哼了一声,神色略为放松。

如果属实,大规模推广下去,大唐又可以多养至少百万人吧?

按照各王朝纯朴的观念,人口越多越好,最好是能有万万人,可以随意征补兵员,税赋也将是无穷多。

实际上,看看历史,有几个朝代不是人口超负荷了,才导致强盛的王朝崩溃?

什么土地兼并、公平因素,那只是辅因,主因就是有限的土地养不了无限的人,其他因素不过是火上浇油罢了。

即便是贞观朝,一丁二十亩永业田、八十亩口分田,也只停留在理论阶段。

老男、笃疾、废疾以四十亩;

寡妻妾以三十亩;

道士给田三十亩,女冠二十亩,僧、尼亦如之。

但是啊,州、县界内所部受田悉足者为宽乡,不足者为狭乡。

京畿之地,多为狭乡。

不过,人口这种大事,轮不到区区五品的范铮置喙。

贞观年的人口,距离隋末的盛况也有一定差距,还能高速发展个几十年,范铮也不必杞人忧天。

说不定,还没到土地紧张那一天,范铮就闭眼了呢?

操心这玩意儿,跟后世某些人操心太阳几亿年后会熄灭有什么区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