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二百五十九章 高句丽变局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二百五十九章 高句丽变局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22 18:41:40 来源:笔趣阁

高句丽传来惊变,大对卢钱盖苏文弑君,荣留王高建武被灭门,百余大臣家遭血洗,据说大同江水都染红了。

奇怪的是钱盖苏文居然不想顺势自立为王,而是扶持了高建武的侄儿、自己弟弟钱净土的岳丈高藏为王,史称宝藏王。

钱盖苏文自立为莫离支,这个词的各种翻译,什么中书令加兵部尚书,范铮都觉得不够贴切,一个“摄政”不就完事了么?

简而言之,高藏就是个傀儡,是个人形吉祥物,可以躲在后宫努力生孩子,据说高句丽的朝会,已经搬到了莫离支府。

虽说五刀将钱盖苏文生性跋扈,却也真没有改朝换代的想法,只是对权势的控制欲比他阿耶钱太祚强太多。

荣留王恰好也想借钱氏权力更迭之际,除了这碍眼的权臣,才打算布置陷阱除了钱盖苏文,谁晓得钱氏的眼线实在太无孔不入了。

正所谓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那啥。

钱盖苏文只是在平壤城南检阅军队,那些大臣全部到场,一个个参与密谋的都捉杀了,再顺理成章回王宫杀了高建武。

钱盖苏文索要权力,也不仅仅是一己之私,至少他是集中了兵力,与百济一上一下地夹击新罗。

所以看哪个历史人物,尽量不要事先给他戴个脸谱,人性本就很复杂。

半岛玩三国杀已经不知道多少年,反正各家一撞,就是数不尽的新仇旧恨。

高句丽强大时欺压百济、新罗,百济、新罗联手打退高句丽,新罗脸一翻,不讲武德,独吞说好均分的汉江平原。

然后,百济圣王扶余明襛率兵攻打新罗,在管山城被俘,两家的仇结大了。

从利益上分析,新罗占据整个汉江平原,获利极大。

从战略角度分析,无疑是利令智昏,三家之间相互有仇,你非要以身为盾,隔开高句丽与百济,这不是自找挨打么?

隋末三征高句丽,虽然吃了大亏,高句丽也不好受,新罗在后头偷家,夺了五百里地。

三家里头,单论哪家的军事力量,居然是动不动就嘤嘤嘤的新罗最强,花郎制度更是让他们后备力量充足。

但是,新罗亘于高句丽与百济之间,天然就是个受夹击的命。

所以啊,有些饼好吃,你也得看看是不是有药。

就算没药吧,你也得确定自己是否会过敏吧?

高句丽发了狠,温沙门、所夫孙、豆方娄、钱净土诸将南下,遇到如阏川这样的新罗名将就用缠,多路分兵让新罗应接不暇。

高句丽的兵马质量虽有下降,总体数量却庞大得很,除了辽东方向留了十万兵马、与靺鞨及室韦接壤的北部留了十万兵马、平壤留了十万兵马,三十万大军兵分五路。

当年为新罗所夺的城池,诸如娘臂城,则受到了重点关注。

仅仅是高句丽发疯,新罗能咬牙硬顶,可大唐带方郡王、百济义慈王扶余义慈默契的亲征,夺新罗猕猴城等四十余城,并遣大将允忠夺了新罗重镇大耶城,就无疑让新罗摇摇欲坠了。

这个时候,新罗还有最后一招:嘤嘤嘤,摇大唐阿耶!

大唐柱国、乐浪郡王、新罗王、圣祖皇姑金德曼,遣伊尺餐(第三等官衔)金春秋向大唐求援。

新罗镇守大耶城的伊尺餐金品释、其妻古陀炤战死,这是金春秋的女婿、女儿,报仇的信念让他不顾风浪,漂洋过海到登州上岸,一路疾驰到长安,伏于太极殿中,恳请大唐偏师救援。

“通事舍人,先带使者下去安歇。诸卿,议一议。”

李世民本来不是太精神的身躯,突然爆发出无限活力,仿佛太极宫的酷暑不翼而飞。

看看,这就是老军头本色,战事才能激活他流动渐缓的血液。

程咬金大步出班:“臣以为,陛下正好以正本清源的名头,讨伐高句丽,雪隋末大耻!”

百万大军折于高句丽这屁大的地方,即便是改朝换代了,大唐依旧感觉到浓浓的耻辱。

长孙无忌出班,瞪了程咬金一眼:“粗鲁!臣记得,武德七年,太武皇帝遣前刑部尚书沈叔安往平壤,册封高建武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逆贼杀我大臣,这不师出有名了吗?”

高丽王这个称呼是没错的,高句丽在南北朝时候改称高丽,新旧称交替使用了很长时间,也称高氏高丽,与后来的王氏高丽没有丝毫关系。

程咬金脸皮厚得很,哪在意长孙无忌这一眼啊!

“对,对!还是读书人脑子好使。”

司农卿郭嗣本出班:“粮草无虞,但转运至少需要三个月。”

兵部尚书李世勣举笏:“调集人马,大约需要三至四个月时间,倒也无妨,加上仆从军,十万之数当轻而易举。唯一的问题是,水师无大将坐镇。”

倒不是没有水师将领,而是要走海路出战,肯定得涉及多兵种协同,张金树资历不够镇场子。

最近一直沉默寡言的魏王李泰出班:“本王推举刑部尚书、勋国公统领水师。”

张亮慌了神,我懂个毛的水师!

老张祖祖辈辈就是郑州荥阳种地的,别说水师,海都没出过一次。

魏王,我就是混了伱一点钱财而已,犯不上让我变身青蛙吧?

“臣不通水战。”张亮硬着头皮道。

“泰虽不知兵事,亦知道总管坐镇、统领全局即可,具体事务,当有副总管操持吧?勋国公德高望重,当能镇各路牛鬼蛇神。”李泰真有心发难,嘴皮子利索得让人绝望。

黄门侍郎刘洎大喜,这才是未来明君的模样嘛,区区挫折算个什么?

范铮出班举笏:“臣以为,既然短时间不能征伐,调停的姿势就要做到。预计高句丽的使者也在途中,索性册封、调停一并安排了。”

司空房玄龄赞赏地扫了一眼范铮。

年轻人,有前途,深谙蹴鞠精义,这不比吃海参强多了吗?

李世民抚须:“既然如此,使生不如使熟,还是司农丞相里玄奖辛苦一趟吧。”

相里玄奖:喂喂,过分了啊,我是司农丞,怎么老拿我当鸿胪丞使?

基本恢复正常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