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二百五十七章 标杆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二百五十七章 标杆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22 18:41:40 来源:笔趣阁

一路上,倒也遇上几次陷阱,老江湖孙九一一识破,直让范铮大呼请得值了。

抵达长安,皇帝的判决不出所料,旺真回原籍徒三年,夜郎僚免租庸调一年,县衙所需靡费,由民部酌情补给。

夜郎令田达真,回吏部待命,吏部另委官员接任。

自然,考课的下下评是免不了的。

旺真这个人,杀是不可能杀的,否则范铮早就动手了,何苦大费周章押解入长安。

相对于夜郎僚这样的熟僚,能不杀,就尽量不杀。

这个判决,范铮是可以下的,但一定要留给李世民施恩,以显皇恩浩大。

众臣对此并无异议。

能不动刀兵,自然是最好的,谁也不是没事就杀戮的魔头。

殿中议事,范铮顺便留了下来。

今日所议的,是长安县一桩灭门案。

长安令杜善贤,在审判永阳坊一桩灭门案中,认为凶徒有受害情节,应充分考虑凶徒的情绪,改死为流。

言出惊长安。

什么时候,不考虑被害人的情绪,倒要考虑凶徒的情绪了?

永阳坊正,穷横穷横的,带着几十个坊民,徒步到朱雀门一跪,不起身了。

不服!

哪怕是越诉,依律笞四十,也没人退缩。

天大地大,大不过一个理字!

被召上太极殿的杜善贤,现出一张黑脸,满面自信:“臣以为,此判决并无不妥。或许此时的百姓不能理解,但十年以后,一定会成为司法标杆。”

司徒长孙无忌的一张胖脸都绷了起来。

“本官记得,《贞观律》的十恶,其五曰不道,谓杀一家非死罪三人,支解人,造畜蛊毒、厌魅。”

大唐司法的巅峰,当为长孙无忌,毕竟《贞观律》以他为主编撰的。

注意,不是那种挂个名头、好处我来、黑锅你背的主编,是赤膊上阵的主编!

长孙无忌能在群英荟萃的贞观朝稳居百官之首,不是因为与李世民的郎舅关系,而是他自身的能力匹配!

杜善贤气势丝毫不减:“下官以为,《贞观律》是贞观十年所定,而今是贞观十六年,时移世异,早就该变一变了。”

这是个铁头娃,可惜这铁,用错了地方。

刘德威呵呵一笑:“长安令不错嘛,当着区区县令,操着宰辅的心。”

呵呵,律法变不变,是你一个小小附郭说了算的?

孙伏伽举笏:“臣自接触司法以来,除了乱世,还从未听说过如此黑白颠倒的说法。”

范铮忍无可忍:“也就是说,长安令认为,若有商贾被杀,是怪他太有钱了,不怪凶徒,何不穷困潦倒;若有小娘子被祸害,也怪她长得太漂亮,惹起祸端,为何不事先在面颊上划两刀。”

施害者有理的谬论,真是到哪里都有一帮丧心病狂的支持者。

“就是不知道,当受害者为长安令家人时,长安令又是什么看法。”

这些圣母的存在,原因只有一个,受害者不是他!

杜善贤滔滔不绝地雄辩:“便是我家,为殉律令变革,亦无不可。昔商鞅变法,虽死不悔,臣虽不才,亦可效先贤……”

正激烈争辩中,张阿难持一封奏折,趋步入殿:“陛下,岐州刺史、宋国公急奏。”

萧瑀这个人,脾气是真的臭,能力也是真的有,一般的事务都处理得相当稳妥,让人挑不出刺。

所以,他任岐州刺史这几年,奏折是有,从来没有急奏。

“念。”

李世民一挑眉。

张阿难展开奏折:“近日,有邪徒再传‘凤鸣岐山’言论,为岐州司法参军拿下,严刑拷打之后,查出有弥勒教的踪迹。”

脾气虽臭,萧瑀的人品还是很刚的,不贪不占,该是谁的功劳,绝不挤占半分。

群臣议论纷纷。

弥勒教这阴魂不散的玩意儿,偏偏生命力比哪个朝代都绵长,即便在大唐翻不了身,依旧无比的恶心人。

“又,岐山县旧治龙尾城,有人寻衅,杀长安令杜善贤次子杜子长。”

岐山县治所,武德元年为张堡,武德七年迁龙尾城,贞观八年迁猪驿南,算是迁移得比较频繁的了。

范铮举竹笏:“巧了不是?长安令正要立标杆,自己家就有标杆了。陛下,臣以为,当令岐山县流此凶徒,以为天下标杆,毕竟长安令以身作则了嘛。”

“啊!”

撕心裂肺的惨嚎声中,杜善贤伏身,以头抢地:“臣有罪!臣请陛下严惩凶徒!”

二郎,我最乖巧懂事的二郎啊!

不管对面是谁,都必须死!

标杆的说法,无非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没有切肤之痛,兼之无视小民之悲而已。

李泰失望地扫了杜善贤一眼,本打算为他求情的话咽了下去。

你要有本事一直硬下去,倒也不失为一条硬汉,区区次子算得了什么?

这个年代,只要伱肾没问题,可以一直生!

只有穷人才生不起!

李乾祐冷冷一笑:“本官还是比较喜欢满口‘标杆’的长安令。”

范铮举笏:“陛下,臣以为,长安令的心态有问题,不宜再掌司法。”

长孙无忌冷哼:“华容开国县男何必如此委婉?本官以为,杜善贤不适合为官,其悲天悯人的心性,不若去大兴善寺为僧。”

李世民决断:“令吏部重任长安令,重判永阳坊灭门案。司徒,在《贞观律》加注疏议,不道大罪,即便其情可悯,亦只许从斩变为绞,任何袒护凶徒的官吏都应革职问罪。”

“司徒的提议很好,就烦请礼部祠部司送杜善贤去大兴善寺剃度,御赐法号‘标杆’。”

沃鯌乐滋滋地领命。

想不到啊,祠部司又开拓了一项新业务!

李承乾咧嘴,怪异地笑了:“魏王,身为雍州刺史,属下有此商鞅,幸甚至哉。”

李泰的胖脸,难得地拉了下来。

该死的,谁知道这长安三黑之一,竟是如此的脑瘫!

丢脸啊!

大兴善寺没想到,在这度牒日益难得时刻,还有人奉旨出家。

标杆比丘的名号,短短数日便响彻长安——自然,不会是什么好名声。

李世民的决定一出,永阳坊小民在朱雀门前山呼万岁。

此事在长安城迅速扩散,成了天子圣明的又一佐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