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二百二十八章 诸藩入京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二百二十八章 诸藩入京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22 18:41:40 来源:笔趣阁

彭王李元则,早就被禁足在长安城,早早一身素服,每日跪于立政殿嚎啕大哭。

李元则他们与皇帝的岁数相差太大,长兄为父,长嫂为母……

咳咳,提什么息隐王、郑观音!

要不是长孙皇后缓颊,李元则华服一事,断断不可能如此轻易揭过。

禁足算什么,打折都是轻的。

哭自然哭得情真意切,就是嚎声不能细听。

“二嫂仙去了,谁来照顾我们这些孤苦伶仃的兄弟啊!”

藩王都叫孤苦伶仃,百姓得叫啥?

鄜州刺史、荆王李元景,只身带二十名亲事,从鄜州打马,昼夜兼程至长安,伏立政殿大哭。

“二嫂啊!六弟来晚了啊!”

汉王李元昌,从梁州打马奔丧,恭恭敬敬地行礼。

这个老七,眸子里掠过一丝异彩,不动声色地看了李承乾一眼。

不需要任何掩饰,李元昌与李承乾交情向来不错,与赵节关系类似。

老十徐王李元礼,自绛州而来;

老十一,韩王李元嘉,宇文昭仪所出,自潞州而来;

高祖十三子李元懿,郑州刺史、郑王,匆匆赶来;

高祖十四子李元轨,徐州刺史、霍王,魏征的女婿,在任上只读书、结交布衣,庶务俱由长史、司马操持,问及长处,一律回答“无所长”,一身素服,只带十名亲事奔丧;

高祖十五子李凤,豫州刺史、虢王,以贪暴闻名于世,到立政殿;

之下至李元婴,都齐聚立政殿。

李世民之子,除了已薨的楚王李宽、江王李嚣、代王李简,以及在潼关养伤的蜀王李愔,其余十人齐聚。

让皇帝微微懊恼的是,他于各路埋伏的人手,竟未发现任何异常,仿佛刺杀李愔那一箭,是从天上而来,再没有任何消息。

就连在潼关附近加派的人手,也没有待到撞树的兔子。

这就疑惑了呀!

吴王李恪,虎视眈眈地扫视着诸兄弟,似乎想找出刺杀他胞弟的幕后元凶。

看到李恪的神态,李世民赞了一声:“类我。”

想当年,天策上将也是那么凶悍。

棺侧跪坐的长孙无忌,第一次抬起头颅,认真地看了李恪一眼,随即垂下眼皮。

范铮除了三日入一次立政殿行礼外,日子倒也没多大区别。

嫁娶,早与他无关;

饮酒作乐,他本来就极少接触。

只要不触犯禁忌,其实还是能过的。

冯一纸悄悄找上范铮,告诉他大理狱两名人犯的具体结果。

用过酒精那名人犯,伤口已经愈合,估计死不了——国丧期间,是不轻易执行死刑的。

没有用酒精的那名人犯,却在某一夜猝死了,死因待查,估计还是没消毒的缘故导致。

要不是时间不对,冯一纸能眉飞色舞。

酒精的功效自然是要禀报的,可惜却不能称为“报喜”了,这真是无可奈何。

李世民的批复是:全力生产,太医署尽数采买,主供卫府。

酒精的生产成本,与寻常酒差不多,可售价却天差地别。

一个论坛卖,一个论瓶卖。

敦化坊内,处处白幡,每一个百姓都自觉地换上素淡的服饰,最好是麻衣。

坊中为长孙皇后自发地祭奠了一场,武候们对此表示纵容。

哭得最情真意切的,当数樊大娘,一把鼻涕一把眼泪。

要不是长孙皇后驾临,她的荷叶鸡哪有这等好买卖?

皇后,好人呐!

樊大娘哭,甄行、甄邦在一旁递明钱入火盆,巫桑在一旁送着纸马、纸人。

哭丧归哭丧,日子还得继续,水泥、兽炭、酒精、信香还得努力生产,坊学还得教学,还得侍候范百里学步。

敦化坊的哭丧,很快传入太极宫立政殿。

为长孙皇后哭丧并不罕见,可敦化坊的哭丧极有代表意义,这是纯民间自发的行为,没有官员及其家眷插手。

魏征挺了挺身子:“民妇念及皇后之德,故为皇后而哭。臣以为,皇后谥号,可为‘德’字。”

皇后的谥号,一般为单字谥,待皇帝驾崩后,才从皇帝的谥号中取一字合上。

本朝例子就有皇帝之母,在高祖登基时,谥号是“穆皇后”,高祖崩后,才从他“太武皇帝”的谥号中取了个“太”字,合谥为“太穆皇后”。

“高祖”是庙号。

李世民微微摇头:“‘德’虽好,不能尽显皇后之盛德,朕以为,‘文’为美无以尚也,‘文德’二字,方能尽显皇后品性。”

文,是谥号中最美好的,李世民怎么肯放弃?

樊大娘哭祭,倒是让“德”字尽得彰显,所以这个字也不能放过。

长孙无忌开口:“臣以为,贴切。”

魏征沉默了一下:“陛下说得是。”

长孙皇后的品行,确实加多少美谥都不过分,两个字而已,应该不打紧吧?

魏征却不知道,他退的这一小步,是谥号文化的一大步,以后的帝后之类,谥号越来越长,换气没点技术的,能把自己念断气。

河源郡王、吐谷浑乌地也拔勒豆可汗,慕容诺曷钵亲赴长安,为长孙皇后行婿礼、哭丧。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御前大臣吞弥·桑布扎,代行婿礼。

这个真一点错没有,虽然二位公主是宗室女,可被李世民收为女儿之后,长孙皇后就成了她们的嫡母。

吞弥·桑布扎是吐蕃七贤臣之一,更是将羊同文、天竺文结合吐蕃语言特色,创造出属于吐蕃自己的文字,从此吐蕃文成为高原的通用文字。

在后世大昭寺法王殿中,松赞干布的塑像旁是两名赞蒙,赞蒙之侧的两位臣子,就有吞弥·桑布扎的塑像,地位可想而知。

连刚刚闹了一场的薛延陀,都遣了真珠毗伽可汗的亲兄弟乙失统特勒前来哀悼。

按突厥制,特勤与特勒其实是一个词,表示为可汗的兄弟子侄,且没有实际权限、领地、兵马那种,李思摩当年的夹毕特勒就是个例子。

高句丽荣留王高建武,遣他侄儿高藏入长安哀悼。

胖乎乎的高藏,与长孙无忌同框,相映成趣。

只不过,高藏这种货色,谁也想不到居然能笑到最后。

或许是因为他的女儿嫁给了钱净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