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二百零五章 骑着骡马去罗马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二百零五章 骑着骡马去罗马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22 18:41:40 来源:笔趣阁

御史台主簿带着亭长、掌固,送上了早膳。

由于官吏们抱怨膳食品种的单调,主簿带人学了石傲饼槐叶冷淘等花样,才算安抚了官吏们的嘴和心。

谁让主簿不仅得管御史台的官印,还得登记受理事务、出发之日,考察(句检)有无延误,记录官吏过失的黄卷(多义词),还管着御史台衙门的官厨呢?

贪是未必贪的,但猪肉过手一道,手上不得沾点油吗?

朝廷官员们的膳食,是分档次的。

宰辅们的叫堂厨,为政事堂专供,除了正式在职的三公、三省主官,还有诸位受同平章事、同中书门下的加官尚书、卿、监,可以共用。

哦,负责知制诰的中书舍人,也能享受这待遇。

堂厨的供给丰盛,除了惠及宰辅,偶尔连他们的家人也沾光了。

第二档是廊下食,贞观四年十二月诏,各司主官(朝参官)在朝会之日,可于太极殿外廊下就食,五品以上可以升殿就食,范铮因为爵位,得以免了在廊下就食的尴尬。

食物嘛,供酒水、果蔬,冬汤饼、夏冷淘,百盘食物三头羊,余物赐中书供奉、监察御史与太常(博士)。

由民部掏褡裢,鸿胪寺办席,御史台审核,配合得天衣无缝,要说其中没有各司的利益,范铮才不信。

只不过嘛,世上的肮脏事多了,这种部司之间的配合,还算是比较规矩的了。

嗯,黑与白中间,还有个颜色叫灰。

廊下食最不舒坦的一点,是不许行坐失仪、语闹,失仪者由殿中侍御史弹劾、朝廷罚俸,一不小心,免费的膳食就成了高价的膳食。

各衙门自主安排的就是官厨,供常食、小食、午粥。

范铮从主簿们推来的小车子上,取了一份槐叶冷淘、一份葫芦头泡馍,坐到台院一桌大快朵颐。

治书侍御史马周走来,取了一份石傲饼食用,顺便抿一口随身葫芦里的绿蚁酒,面色越发显红。

倒不是马周的俸禄喝不起好酒,哪怕是真买不起,皇帝也赐得起,问题是他的身体受不起。

消渴症这个毛病,连太医署与尚药局都束手无策,散骑侍郎许胤宗与孙思邈道长都会诊过,却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

于是,马周需要时不时饮酒,偏偏酒量不算特别好,只有浊如绿蚁酒这般淡薄的酒,才能让他正常做事。

马周咬了大口石傲饼咽下,灌了一口绿蚁酒,狷狂之态复显:“范台端,可知这官厨,钱从何来?”

范铮饮尽葫芦头泡馍的汤汁,以汗巾擦嘴:“回上官,不知。”

马周咔嚓咔嚓咬着酥脆的石傲饼,含糊不清地吐出三个字:“公廨钱。”

公廨钱制度,于武德元年十二月实施,置各衙本钱,以各衙的令史主持,称为捉钱令史。

每司、州有九名捉钱令史,在吏部登记为官员候补,手头的原始本钱就是五万文,也就是五十贯,通过官方贸易的名头,要每月挣回四千文,挣够一年了可以补官。

当然,流外官居多。

可区区不入眼的流外官,对于百姓都是不得了的大人物。

贞观元年,京师与州县,以公廨田供诸司靡费。

其后,因用度不足,京师官员只有俸禄与赏赐。

于是,公廨钱重启,以与番邦贸易挣利钱,按衙中人员多少取月料。

很合理,大唐与各番邦的贸易如何,看看西市那些频繁出没,肤色、眼睛、鼻梁、语言各异的商贾就知道了。

不说什么万邦来朝,万邦来商还是很靠谱的。

范铮想了想:“恐怕有点问题。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益州、沙州、凉州等地,实现这一条,还是不难的。”

但是,很多窝在腹地的州县,他们一辈子连番邦人长啥样都没见过,怎么与番邦贸易?

骑着骡马去罗马吗?

“所以,十一年,又罢了公廨本钱,以天下上户七千为胥士。”

按范铮理解,直白翻译就是:你们七千户打着胥士的旗号,可以稍微逾越律令,给我挣给公廨钱!

上户嘛,不是豪强就是商贾,倒不至于承担不起。

可谁不是逐利而行?

上交诸司一文钱,势必利用给的便利挣回十文钱,这才是人性。

老老实实用自己家产填补这个窟窿的人,不敢说绝对没有,至少是凤毛麟角。

有番邦贸易的地方还好一些,轻易就能从中捞回来了。

可那些没番邦往来的地方,胥士会承担这损失吗?

当然不是,转嫁而已,更小的商贾、庄户,才是公廨钱息钱的实际付账人。

“十二年,复置公廨本钱。京师七十余司,捉钱令史六百余人。”

马周很惆怅。

这个命题有点大,尤其是触动了各司的福利,范铮要是敢贸然插手,怕不得处处被扎小人?

这个从武德年就留下的敝政,到了唐文宗的开成四年终于停了,可各衙开始捉襟见肘。

结果开成五年正月,唐文宗病重,权宦仇士良、鱼弘志立了他弟弟唐武宗为皇太弟。

唐文宗其实是一个挺悲剧的皇帝,虽有一番雄心壮志,奈何时运不济。

国力衰退,想好好振作一把吧,朝臣的牛李党争,让宦官的权力更大了。

想杀宦官夺权吧,甘露之变还被宦官反杀了,朝臣几乎快杀空了。

想立太子吧,跟自带诅咒似的,立谁谁死。

宦官仇士良表示:别赖我!

一个是自己夭折,一个是你听信谗言幽禁,郁郁而终的。

宦官只对权势感兴趣,对谁当皇帝,没兴趣!

唐武宗收藩镇、破回鹘,清吏治、兴经济,对于各司靡费的缺口当然也心知肚明。

会昌灭佛,除了唐武宗自身信道、佛教势力庞大等因素外,未必就与补公廨钱的缺无关。

总而言之,这是个几乎蔓延了唐朝的痼疾,范铮这种最多拿粉刺针挑脓疮的小角色,就不要去碰这事了吧。

搞不好,这个问题,能够把范铮给烧了。

范铮叉手:“上官还是饶了下官吧,这顶帽子,范铮戴不起。谏议大夫褚遂良,言行刚烈,要不,上官还是找他?”

《唐会要》里,还真是褚遂良提出了反对,然而没有用,时禁时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