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一百八十三章 功臣变罪臣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一百八十三章 功臣变罪臣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22 18:41:40 来源:笔趣阁

一说到钱,满朝文武就变色了。

程咬金出班,一脚踢到侯君集屁股上,咆哮道:“欺师灭祖的狗东西!大汉越打越穷,我大唐为何越打越富?”

“缴获归公,论功行赏,才是越来越强的原因!你以为,你们出征的粮草,不要钱?”

侯君集勃然大怒,挥拳相向:“倚老卖老的匹夫,响马!耶耶灭了高昌,就是取一些财物,也是理所当然!怎么着,是我交河军没有缴获吗?送到左藏署、右藏署的物品不抵靡费吗?”

侯君集早就看程咬金不顺眼了,要不是这厮资格老,凭什么坐耶耶头上?

真以为打仗,就凭着一手马槊冲锋而已吗?

“欺师灭祖”四个字,更是戳到侯君集的痛处。

侯君集出身低微,欲拜李靖为师,李靖不允。

然后,李世民出面,半带强迫地让李靖收徒。

李靖对侯君集是有保留的,兵法也只教了半部,剩余的无论如何不肯教。

再加上,因为侯君集骑马过衙门而不觉,李靖说他有反意,侯君集则向李世民告发李靖谋反。

(出自唐朝刘肃的《大唐新语》,不排除有编故事的成分。)

而且,程咬金这厮,对其他资历更浅的并不排斥,独独排斥侯君集!

要不是打不过这老匹夫,侯君集早就揍他了。

耶耶忍够了!

新仇旧恨堆积,两个着阜绢甲的武将在太极殿开撕了。

你一拳、我一脚,兀自不够尽兴,两人贴身开打。

稳稳占着上风的程咬金,伸手一抓、一扯,裂帛声响彻太极殿,侯君集的阜绢甲,以及半截中衣被撕开,画风有点辣眼睛。

不过,不辣眼睛,就不是程咬金。

程咬金乘胜追击,几乎把侯君集的中衣撕成了抱腹。

抱腹是汉之后的称呼,明朝之后,此物名为肚兜。

吴黑闼在一旁大呼小叫:“响马头子!抱他!摔他!骑他!”

中书舍人杨弘礼,挥着拳头呐喊:“卢国公,揍他!这是在砸大唐的锅!”

殿中侍御史张行成大呼:“卢国公,替我打上两拳!我送伱一坛中山地缸荻粱酒!”

荻粱,与蜀黍相同,是高粱的别称。

完犊子,整个太极殿已经不正常了。

程咬金哈哈大笑,一拳打得侯君集面颊肿起:“你个副端,耶耶记住了,不可赖账!”

李世民在御座上纹丝不动,要不是眼睛睁着,张阿难都以为他睡着了。

心腹爱将挨揍,以往李世民多少会帮腔,今天却视而不见。

原因很简单,程咬金的举动,虽然莽撞了点,话却一点没错。

大唐以战而强,凭的就是缴获填军资,统一按军功奖励。

也许,一次军功给不了多少,但五亩永业田,也能让府兵、翊卫们嗷嗷叫着往前冲。

侯君集开这个坏头,让府兵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

原来,我们也可以私分战利品的?

战利品被出战的兵马瓜分完了,朝廷的窟窿谁来填?

瓜娃晓得不,贞观初年,朕的袍子都没得新滴不?

侯君集都变得两眼乌青了,李世民才轻咳一声,程咬金立刻跳开,指着侯君集骂道:“不服气,退朝后去朱雀门练练!”

御史大夫李乾祐缓缓出班。

大佬往往最后一个出场,这才有格调。

御史台的最终打击,终于降临。

“安业折冲府糜烂如斯,兵部侍郎、兵部郎中当细细盘查。臣以为,陛下当重新任兵部侍郎,免得本就缺尚书的兵部混乱。”

这一刀,砍得侯君集无法呼吸。

他花了八年心思培养的心腹,被李乾祐一拳打倒。

看似人畜无害的李乾祐、唐临,出手就刀刀致命!

“御史大夫之意,何人比较合适?”

李世民淡淡地问道。

稍的官场经验的范铮,听出了一丝怪味。

李乾祐经验丰富地挡了回去:“御史台只管纠举百僚,官员遴选却是三省、吏部职司,臣不知。”

李世民本想对御史台敲打一下,却只能作罢。

“尚书右仆射以为谁合适?”

李世民看向申国公高士廉。

没辙,侯君集这个吏部尚书是废了,只能以前吏部尚书的意见来抉择。

高士廉老眼闪过一丝光芒:“中书舍人杨弘礼,系出将门,为兵部侍郎么,倒也合适。”

杨弘礼是前朝名将杨素的侄儿,高士廉的话没有半点水分。

李世民等了许久,没听到高士廉的下一句话,诧异地问:“兵部尚书人选,爱卿就不提了?”

高士廉眼皮垂了下来:“兵部尚书之位,至关重要,不是老臣能置喙的,想必陛下也有了腹案。”

被戳破了心思的李世民尴尬大大笑。

舅父就是亲家,果然很了解朕嘛,这一点点小心思都卖弄不了。

“朕有意迁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李世勣回来,执掌兵部尚书职司。”李世民看向三省主官。

吏部,靠边站,三品大员的任免,不是吏部的权限。

中书令杨师道、侍中魏征、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尚书右仆射高士廉、司空长孙无忌,对李世勣的资历、能力、忠诚都没有异议。

李世勣的忠诚加成,一般人都难抵挡。

更重要的是,李世民这个皇帝会越来越远离战场,李靖越来越老迈,李孝恭薨了,大唐需要新的统帅出来接棒。

李世勣的忠诚度极高,指挥艺术也远非吴下阿蒙,岁数也不大不小,正好成为军队新的主心骨。

“大理寺,先将侯君集带去审理吧。”

李世民郁闷地吐了口气。

烂泥扶不上墙!

原本还以为,可以强行扶心腹上位!

最大的受益者,是没有掺和分赃的阿史那杜尔,被封毕国公。

吃亏是福,这句话用在这里格外合适。

第二个受益者,是早就安排妥当的丘行恭,封爵天水郡公,拜右候卫将军。

其他人,最多就是个功过相抵。

中书侍郎刘洎,立刻上表,洋洋洒洒上千字,为侯君集陈情。

核心目的就一个,侯君集有过,也有功,有功之臣不应受牢狱之灾,希望宽恕侯君集,为后来者看到皇帝的博大胸襟。

狱,自然是出了。

实职,自然也免了。

从前的香饽饽,如今无人问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