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一百五十一章 假粉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一百五十一章 假粉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22 18:41:40 来源:笔趣阁

老奸佞许敬宗官复原职,仍任门下省给事中,兼修国史。

这一次,真没冤枉他,他干的就是奸臣的活儿。

起因是门下省起居郎、侍书褚遂良,负责记录《起居注》,也就是每天摇着笔杆子,写皇帝又骂哪个大臣、哪里又失仪了之类的事。

史官记录帝王起居,都是要载入史册的,甚至有史官为了维护史书而丢了性命的。

按规矩,《起居注》只有史官能看,偏偏李世民就想看一看。

别的错误李世民倒是无所谓,主要是想看玄武门之变对他的评价。

年轻时候,一刀一枪地搏命,在败则粉身碎骨的压力下,李世民当然是阴谋阳谋尽出,只为夺取一线生机。

人到中年,稳当了,才有闲暇回头去看看过去,臧否得失。

然后一回头,啊哈,这个地方有点尴尬,那里有点毁名声嘛。

《起居注》的记录,会不会留情面?

要改!

偏偏褚遂良官虽不大,才情还出众。

一手集众名家之长的楷书,人称褚体,颇得喜欢书法的皇帝青睐。

李世民极其喜欢王羲之的书法,厌恶王献之的作品,于是不断有人进献王羲之书法,偏偏制赝这行当源远流长,李世民分辨不出真伪。

(王羲之:假粉!凸^-^凸)

褚遂良的拿手绝活,就是一眼定真,所有王羲之书法的赝品,都逃不过他的鉴定,就更得李世民看重了。

他阿耶还是当年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的褚亮。

所以,褚遂良理直气壮地拒绝了这非分的要求:“从古到今,从来没有皇帝看自己起居注的。”

即便是与褚遂良不太对付的黄门侍郎刘洎,也不得不为他撑腰:“陛下言行为天下楷模,即便褚遂良不记,百姓也会记住的。”

小提示,刘洎是旗帜鲜明地支持李泰的实职官员。

李世民当面倒是认错了,可一转头,嘿嘿,不行,得改!

哪怕不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吧,文过饰非总行了吧?

当殿失仪、被贬正八品上太府寺右藏令的许敬宗,就成了李世民最中意的刀笔吏。

论文采、论资历,许敬宗还是当年的十八学士呢!

以许敬宗的本事,《起居注》整理、分拆、粉饰之后,《武德实录》与《贞观实录》新鲜出炉,让皇帝看了很满意。

对,朕当年就是那么英明神武的,兄长确实……哈哈,有点昏庸,有点昏聩无能。

以后的修史,还是许敬宗负责吧。

许敬宗也是个报复心极强的家伙。

当年在江都,宇文化及弑君,许敬宗的阿耶许善心被杀了,他无奈含泪以舞蹈求生,后来却被当时同在江都的封德彝抖了出来,为人所耻笑。

既然轮到许敬宗修史了,封德彝的旧恶一桩一件被抖了出来,尤其是在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之间来回投机,更在高祖太武皇帝准备改立太子时,劝谏阻止了这好事,可不得好生记录吗?

看到这一页的李世民,面色铁青,召集了一些当年随侍李渊、如今守献陵的宦者,细细询问之后,终于确定,许敬宗所书,虽然荒谬,却是实话!

万幸,当初听了阿耶的遗言,没有人殉,有子的嫔妃随子出藩,无子的嫔妃安置感业寺,宦者都安排去守献陵,要不然还没法证得真伪。

大怒之后,李世民在群臣的劝谏下,削追赠封德彝的司空一职,夺食邑,谥号从“明”改为“缪”,意为:名与实爽(相悖),伤人蔽贤,蔽仁伤善。

后面两个“伤”,大约是指中伤李世民了。

然后,许敬宗深得皇帝信任,封高阳县男,检校黄门侍郎,在史书这一块完全放飞自我。

左监门卫大将军、巢国公钱九陇,前朝因罪配为李渊的家奴部曲,许敬宗贪图钱财与他联姻,在史书里夸大了钱九陇的家世,把他提到长孙顺德、刘文静同卷。

不是说钱九陇的功绩不够,而是有悖礼法。

在《旧唐书》就有一个鲜明的例子,马三宝是当世名将之一,因为出身是平阳昭公主的家僮,入传只能平阳昭公主一卷,且蝇附骥尾。

然后,尉迟宝琳私下贿赂,许敬宗胆大包天,将李世民为长孙无忌所作的《威凤赋》,史书上直接挂到了尉迟敬德的名头上。

许敬宗的做法,很像当年北齐的魏收。

报复完封德彝,许敬宗的踌躇满志地左瞅瞅、右瞄瞄,目光移到了察院。

别人许敬宗都能放过,可李义府……

嘿嘿,当本侍郎不知道,想去右藏署捞一功的主意,是你个瓜皮出的?

……

李义府慌了。

“贤弟救我!”

范铮莫名其妙地看向李义府:“你作奸犯科了?”

李义府苦笑:“我倒想呢,有那职权不?”

或许,这并不是玩笑话,而是李义府的本心。

典仪、监察御史,都不是直接管理政事的官位,待遇是不错,油水就捞不到了。

“今天,从吏部考功司遮遮掩掩地传出消息,今年我的考课,从严。”

范铮诧异:“这是得罪谁了?不对呀,我们干的,可不就是得罪人的活吗?”

李义府苦笑:“右藏署。”

范铮了然,原来是那个鼻孔朝天的奸佞啊!

诶,好像当天自己也去了啊!

“不知道为什么,许敬宗只针对我,似乎没有针对你的意思。”

李义府都不懂,为什么刀锋就对着自己一个呢?

明白了,同类相忌,许敬宗他就不是什么好人!

范铮笑道:“莫慌,真要收拾伱,风声就不会出来了。”

一名礼部书令史,持名刺拜谒范铮:“见过上官!礼部侍郎令狐德棻公,想请上官过衙一叙。”

这是个年近花甲的老人,微胖的面容写着慈祥,少时便通文艺、史学,编撰《周史》,爵彭城县子,一个比较纯粹的文人。

礼部尚书只设一人,侍郎也只设一人,颜相时自然转去尚书省了。

“烹好茶。”

令狐德棻拍着身边的椅子扶手:“坐!”

寒暄、饮茶,令狐德棻终于步入正题:“素闻范家千里驹,行事不拘一格,为祠部郎中沃鯌出了个好大的主意,长安城中的寺庙隐隐叫苦。”

“我礼部主客司,掌诸蕃朝聘之事。而今薛延陀遣真珠毗伽可汗乙失夷男之弟,俟利发乙失统特勒向朝廷求亲,陛下有意拒绝,却苦无合适的理由。”

俟利发是沿袭突厥的官制,相当于薛延陀的大员;特勒、特勤是一个意思,翻译的问题,指可汗的兄弟、子侄。

乙失统贞观三年就出使过长安,寻常理由是糊弄不了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