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七百二十九章 太白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七百二十九章 太白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22 17:07:28 来源:笔趣阁

范党的队伍,在悄然扩张势力。

第一代以范铮为首,以雍州司马汤仪典、司农寺京苑总监沃垄、从四品上殿中少监明坦、正八品下良酝令杜官保、将作监中校丞铁大壮为主体,隐约能露一露獠牙。

明坦被踢出司农寺,非但没有沉沦,反而更上一层楼。

这与明坦德行无亏有关,更与明氏与皇室关系有关,明氏多少与当年的纥豆陵氏有亲,拐着弯子也勉强算皇室自己人了。

殿中监、殿中少监,多多少少都与他李家有瓜葛。

至于手握重兵的樊胜,与范党毫无瓜葛。

第二代目前以铁小壮引领,甄行、甄邦兄弟分列左右,百余敦化坊学生各自努力挣扎。

没有一百五十三人了。

有数人因受了这官场的鸟气,拍案而起,怒喝“耶耶不干了”,弃了官吏身份,入得东西二市,为世家所用。

世家嘛,待遇优厚,说话又好听。

至于说以后,或许会后悔,或者无悔,谁知道呢?

更有二人因急病而亡,直让范铮唏嘘人生无常。

范铮时常告诫铁小壮,他的仕途已经到达了顶端,不能想着升官发财,必须得稳,以护住皇帝、昭仪、皇子为第一要义。

甄行向来稳重,即便御史大夫换成了崔义玄,他同样稳如泰山。

京城三豹不是没想过挑衅甄行,只可惜甄行手里同样捏着他们的把柄,真有异动就一起死。

在御史台厮混了几年,甄行也不那么善良了。

与狼共舞,就得有屠狼的胆量与能力。

甄邦为金部员外郎,算是二代范党的次要人物,只要不在钱粮上行差踏错,以唐俭的资历,当保他二十年平安。

至于朝廷衮衮诸公,与范铮关系匪浅的,是换为兵部尚书的唐临,还有将作大匠阎立本。

阎立本对范铮没那么纯粹,是馋他的……尖底船技艺。

昆明池太远,将作监在曲江池划了一块地慢慢折腾,除了水密还差得太多外,下水几无问题。

别的不说,人工拉力与风力干扰下,尖底船的稳定性竟然真的赛过平底船,让阎立本欢欣鼓舞。

抽空,阎立本真的提着画卷、画笔,到华容侯府给范铮全家绘了一幅画,并额外给范老石、元鸾单独画了肖像。

范老石看着自己威风凛凛的画像,大嘴乐得合不拢,一口黄牙格外显眼。

仗着唐临的关系,范铮从职方司轻易弄到了四夷的舆图与关系说明。

“流求之地,张亮的五百义子驱使弥勒教徒,与流求人火并数场,于淡水流域建城而居,占地耕种。”

喜好拔除体毛的流求汉子,彪悍好斗,正好与疯魔的弥勒教徒半斤八两。

倒是张亮的义子们,虽多数为城狐社鼠,却也有在军中厮混过的,排兵布阵之下,竟占据了上风。

然后,本就没有了约束的张亮义子,竟与手上有墨色刺青的流求小娘子勾搭上了。

原住民此时还有一个特征,饮食皆用手,无箸、调羹。

流求人虽好斗,对男女之事却看得开,两情相悦即可。

妇人产子,必食胞衣,也就是胎盘。

结亲归结亲,打斗归打斗,不耽误。

流求虽肥沃,却是刀耕火种,纵使弥勒教徒再疯魔,也得把肚子填饱了再说。

粗制滥造的直辕犁,却需人力拖动,何其辛苦。虽耕作技艺落后,但此地五谷,却与岭南相近。

偏偏流求岛上有熊、豺狼、猪、鸡,却没有牛马驴羊,畜力便无从说起。

偏偏弥勒教徒疯,张亮义子恶,动不动就是一刀超度,杀多了总有不那么疯的。

事实上,这些都算是疯魔得比较轻的,重症患者早就被物理超度了。

能活着到流求,被裹挟、迷惑的人终究是多数。

哭天喊地求十住菩萨未果、求弥勒超度无应答时,终有疯魔的人醒悟了。

张亮义子程公度自任城主,因自怜际遇,故取城名“太悲”。

程公度以最粗陋的手段管理起一帮反贼,初时极其艰难,后来竟如倒嚼甘蔗——渐入佳境。

四百里之遥,其实并不是太遥远的距离。

海峡对岸的泉州、温州、漳州,在合适的季节,顺着洋流,一叶扁舟即可渡海。

幸运的程公度,以一头肥猪的代价,请动渔民代他向对岸的大唐官府,转呈一块刻了字的猪皮。

纸笔是绝对没有的,也就是程公度多少开过蒙,能将事由简明扼要地说个一清二楚。

那就是,流求之地,太悲之城,大唐流徒愿为朝廷属地,将此东海瑰宝纳入大唐怀抱。

这事几经辗转,自又落到鸿胪寺手上。

范铮鼻孔哼哼,鸿胪丞田达真自磨墨提笔,准备代堂尊书写奏折。

没辙,堂尊素不喜提笔,田达真唯有捉刀。

“写上:鸿胪寺以为,可允流徒所示,于流求建牙,命名……太悲二字不妥,可改太白。”

“先建太白县,令程公度检校县令,戴罪立功,再与流求原住民沟通,使归大唐。”

“若允,可赐曲辕犁、牛马驴羊种。”

至于盐、铁,就不用浪费力气了。

魏征编撰的《隋书》里就写得很清楚,以木槽中暴晒海水为盐,虽铁少而致使刃薄,却非无铁。

魏征为人严谨,编撰的《隋书》也少有错误,关于流求的描述亦很准确。

拔毛的习俗,在一些部落里仍旧存在哦。

御驾离开万年宫,不往长安,直奔醴泉县九嵕山昭陵。

途中,昭仪武曌产子,取名李贤。

《旧唐书》中提及李贤:宫人潜议“贤是后姊所生”。

《新唐书》等后来史书,亦取材于此而增添变化。

按时间推算,此时武曌尚未为内宫之主,正是万般谨慎之时,如何能让自家阿姊入宫苟且,徒增话柄?

故此言,只能当风言风语。

生育方面,王皇后只能咬牙切齿,偏偏肚皮不争气,连个蛋都没下。

再怎地以李忠为嗣子,终究不是亲生的。

这一年,永徽天子几乎都不回太极宫,哪怕是皇后也只能守望门寡,昭仪武曌这狐媚子却得独享恩宠!

莫名其妙地,原本快打出脑浆来的王皇后与萧淑妃掉转矛头,准备拿武曌开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