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七百零四章 御史大夫履新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七百零四章 御史大夫履新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8:02:15 来源:笔趣阁

吏部尚书、河南郡公褚遂良迁尚书右仆射;

兵部尚书、固安县公崔敦礼,迁侍中;

婺州刺史崔义玄,因斩杀陈硕真部得力,拔擢为御史大夫。

《永徽律疏》正式颁布,大唐的律法基本固定下来了。

御史台迎来一场变革,范铮这一系人马当中,处于边缘的书令史盘长意外地被清理出去。

范铮心知肚明,这是崔义玄在表明态度,他履新之后,御史台必须按他的节奏来。

同时,崔义玄也隐晦地表示,对范铮给御史台找那么多活不满。

你这是累瓜皮嘛?

盘长,就是杀鸡儆猴的那只鸡。

妙的是,崔义玄下手了,分寸却掌握得极好,真正范铮的嫡系——敦化坊学出身,以及刘谙、华鸣,并未受影响,范铮也不至于与他翻脸。

范铮也只能认了,谁让盘长除了用刑,没什么突出的能耐呢?

他但凡敢如丘神勣、李巢之流,能冒着风险得罪官员,范铮都能为他争一争。

痛打落水狗不是好汉。

好在区区书令史,安排不难,穆古趁人员流转之机,腾了一个典客史给盘长,也算仁至义尽了。

至于去司仪署送葬,盘长是打死都不干,也不晓得在忌讳些什么。

盘长上任,适逢东女国高霸(大臣)汤剑娬病,按职司鸿胪寺得请医人给汤药,盘长随医人照料汤剑娬数日,痊愈。

之后,不知怎地,盘长与汤剑娬竟练起了眉来眼去剑,金风玉露一相逢,竟如胶似漆。

盘长靦覥地溜进范铮的公房:“那个,堂尊,我想请辞职司,随高霸去东女国。”

又是一个被情情爱爱冲昏头脑的年轻人。

盘长倒无妻室之累,他那准备过门的未婚妻因病而故,他虽不是啥楚男子,却也少流连过温柔乡——主要还是囊中羞涩。

反正,他也不是家中长子,真去东女国也无人在意。

范铮想了想,也懒得劝阻。

东女国虽说女子为尊,男夫还是可以为官的。

且东女国的婚制,还是一夫一妻制,不是难以接受的一妻多夫制。

当然,婚制如何,也管不了别人愿意在外头花天酒地。

“东女国的条件,肯定比大唐略逊,想来你也是知道的。”

“一个弊端,是女王卒后,有大臣、亲属要殉死。”

“另一个弊端,是葬礼风俗,剥死者皮而取其骨入瓶,共金屑而葬。”

盘长的反应却略怪,殉葬他都不在乎,偏偏对葬法噤若寒蝉。

死后无知觉,你管人家怎么葬呢。

犹犹豫豫了许久,盘长终于对弱水穿过的东女国死了心,与汤剑娬的故事,也就春梦了无痕咯。

生活习性的巨大差异,终究是击倒了他的情意绵绵。

汤剑娬对此倒不见怪,对盘长的选择表示了理解。

范铮突然发现,盘长与汤剑娬之间,有一半时间是用大唐话交流,另一半时间居然是操东女国话直接对话。

失敬了,想不到盘长还有译语天赋。

朝会之后,新晋的官员才会愿意享受廊下食的待遇,如范铮之类的老油渣早就开溜回皇城了。秘书少监上官仪、给事中许圉(yǔ)师、户部尚书高履行诸人与范铮谈笑风生,个个言辞风趣。

陈硕真事件解决了,官员们心中的石头也落地了。

虽说自大唐立国以来,造反之事隔个三五年要见一次,都快习惯了,可陈硕真是乱世结束后第一个公然称帝的。

许圉师是个官四代,他家孙女许氏,据传名紫烟,与诗人李白成亲。

圉是个多义字,有牢狱、养马、养马人、地名诸义,但窃以为在此为:《尔雅释天》月在丁曰圉。

这是古历以十干记月,每月各有专名。

“诸司官员应该感谢鸿胪卿啊!若非他将御史台多数人手支去地方,诸位可难免经受监察之苦了。”

高履行调侃道。

上官仪比较爱端,许圉师笑了起来:“果然,还得谢过鸿胪卿出手。”

只要是做事的官员,多多少少都有些错漏,被御史台揪一下也难免。

敢像范铮那样摆出“邦交的事少打听”姿态,呃,属实凤毛麟角。

别拿御史台出身说事,被御史台弹劾倒的,又有几个没有于御史台任事过?

就连一向注重词藻华丽的上官仪,都曾经因文章被御史台弹劾过一次,更莫说他人了。

御史台这个衙门,认真起来就是官不聊生,甚至可能会因为滥用职权而失控。

但是吧,一把刀砍了人,你能怪罪到刀上去?

直到范铮与诸同僚分别,入衙之后,愕然看到将作大匠阎立本笑容满面地站立等候。

“何以不请将作大匠落座、奉茶?”

范铮赶紧斥了一句在旁的田达真。

失礼之名传出去,范铮倒还无所谓,田达真可承担不起。

范铮的轻斥,却是为田达真解围。

一向姿态颇高的阎立本笑道:“鸿胪卿莫怪,本官此番来却是求教,岂有师者不至,而弟子擅坐之理?”

这就是技术官僚,对外行人可以保持傲然之姿,对水平高于自己的,持弟子之礼,姿态端正得很。

范铮摆手:“田达真烹茶。将作大匠之言却过谦了,本官也只是有个粗略的想法,当不得师,可相互切磋。”

贺钩雄撇嘴,却晓得自己烹制的茶汤上不得台面,只得看着田达真占了自己的位置。

范铮的话,本也不假,自己就能提供思路而已,凭什么为师?

要教人一分,自己腹中须有十分啊!

阎立本在案上摆出自己画的粗略构造图,并在各处标注了规格。

长四十四丈,阔十八丈,九桅十二帆,与明朝宝船接近。

(唐朝与明朝度量差异,请忽略。)

底尖上阔,预计吃水二丈深,在长安显然不可能建造,最多是个同比缩略的试验品。

“横帆、软帆?本官建议改竖帆、硬帆,加上旋转长橹驱动。”

“船的构造,两头高、中间低不错,船内的二十八舱注重水密。”

阎立本频频点头。

建造宗师出身,范铮点一下,他就触类旁通了。

水密么,万一哪个点漏水,还不至于立刻喊“肉丝”,好歹能熬到合适地点修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