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六百六十章 吐蕃诸事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六百六十章 吐蕃诸事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8:02:15 来源:笔趣阁

吐谷浑重整二万精锐,越过沱沱河,翻越唐古拉山,再次袭击野马驿得手。

乙弗摩诃率军在野马衣林与达木,大败防备不够充分的吐蕃,破敌一个东岱,堪称吐谷浑少有的大胜。

年嘎方向,怒火中烧的上伍如集结了三万兵马,臂上尽扎白布条,要与不讲武德的吐谷浑决一死战。

乙弗摩诃冷笑,当年你们吐蕃莫名其妙攻打吐谷浑时,好像也没讲过武德吧?

不过,吐谷浑的战斗力终究是略逊一筹,硬碰硬不划算。

乙弗摩诃果断挥军转进,翻越唐古拉山,带着馘下的耳朵,一溜烟回伏俟城请功去了。

七窍生烟的上伍如挥军跟进,却在唐古拉山口下方的险要通道,遭遇了乙弗摩诃预留的强弩伏击,又折损了几百人,才无奈收兵。

险道通常如此,对方如有防备,再多的兵力也只是送菜。

逻些城,红山宫。

素幡猎猎作响,赞普松赞干布的棺椁,在大唐使者、右武卫将军鲜于匡济的见证下缓缓起棺,准备葬回吐蕃故都匹播城。

在高原千奇百怪的葬法中,大论噶尔·东赞力主依悉补野部传统,将松赞干布葬回赞普的祖地,土葬。

赞普这一系,基本是土葬,与二次葬、水葬、天葬绝缘。

松赞干布的陵墓,名为“木日木波”。

关于松赞干布的死亡时间,吐蕃典籍给出的时间是贞观二十三年,大唐史书记载是永徽元年。

也可能双方都没有错,大唐记录的是吐蕃报丧的时间。

考虑到路途的遥远,及季节变幻的阻力,在途中跨过一个年度并不是太难理解的事。

因松赞干布之子贡日贡赞英年早逝,新任赞普为松赞干布之孙、贡日贡赞之子芒松芒赞。

芒松芒赞之名,在杜佑的《通典》中记为乞黎拔布,终其一生,都是噶尔氏执掌吐蕃权柄。

芒松芒赞此时尚为孩提,大权由大论噶尔·东赞执掌,宫中由祖母芒萨赤嘉掌握,朝中尚有尚论查莫为曩(nǎng)论、宰相同平章事。

尚论,这二字要分开解说,尚代表赞普的母族,论字单独出现时只表示为朝廷的大臣,合在一起表示为外戚官员,亦称舅臣。

曩论,又称内相,主掌官员升迁,相当于大唐的吏部尚书。

赞蒙颇恭东萨赤尊于丧后回大昭寺。

大昭寺本名惹萨,意为建造时山羊负土而来,惹萨之名渐渐演化为城名,变成了拉萨。

大昭寺之名,有考证是后来才改的。

大昭寺的传闻太多,过于神话,较难找出历史真相,连藏传学者都难免犯迷糊。

颇恭东萨赤尊建造的大昭寺,传说有一棵文成公主亲手栽下的柳树,当地人称公主柳。

这就比较玄幻了,文成公主跑颇恭东萨赤尊建造的大昭寺栽树为何?

文成公主所居,亦是为其所建的小昭寺,当地人称燃木齐、甲达绕木切,在绕大昭寺的转经道八廓街以北一里。

松赞干布亡后,她们只能各自搬出红山宫,据寺庙一隅而居了。

吐蕃赞普的妻子都称赞蒙,但真正掌握了权势的赞蒙只有一位:芒萨赤嘉。

真以为所有赞蒙地位都平等,那就太年轻了。

鲜于匡济依礼,至小昭寺求见文成公主,献上永徽天子的赐物。史书上记载文成公主,只会将她下嫁吐蕃说得花团锦簇,谁管她之后三十年守寡是怎么度过的?

唯一的好消息是,吐蕃没有该死的收继婚制,她不用学隋朝的义成公主。

“千山难渡,故乡莫望,唯恐泪千行。”文成公主轻叹,鬓角已现一缕白发。

远嫁吐蕃已自难熬,偏偏才成亲八年,便要守着数十年孤寂的日子。

人生何其艰辛!

此时此刻,文成公主已经熄了与弘化公主争锋的念想。

纵使弘化公主的夫婿平庸了些,好歹是活的,有温度。

长史躬身:“公主请勿悲伤,驸马虽故,还有诸多臣子、谒者、侍女相伴,公主节哀。”

下嫁的两位公主,待遇并不是公主的,而是亲王的!

三百三十三亲事、六百六十七帐内,长史、司马、参军、典签、府、史一应俱全,急眼了能打一场小型战役。

这便是隋唐下嫁公主的配置,公主手上是有一定武力的,说话腰板也硬得起来。

但是,无子,却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不知是天寒难以生育,还是吐蕃刻意控制了赞蒙的生育,以松赞干布诸多赞蒙的条件,竟唯有贡日贡赞一子的存在。

虽说免了争储的麻烦,却有断了苗裔的风险。

更别说悉补野部王族这一支的血脉总是比较单薄了。

送葬之后,噶尔·东赞的次子噶尔·钦陵赞卓目现忿然。

“父亲,此次吐谷浑悍然兴兵,若无大唐暗允,岂有此胆量?何不问责唐将?”

长子噶尔·赞悉若多布轻声道:“钦陵,你都说了是暗允,怎么可能拿到明面上说事呢?”

“其实,吐谷浑趁赞普葬礼兴兵,也未必是坏事,日后我们出兵,用汉话说叫师出有名。”

噶尔·东赞点头:“赞悉说得没错。待赞普下葬,便是吐蕃与吐谷浑了结恩怨之时。”

“有此事为凭,便是大唐亦不便插手纷争,这是好事。”

这话却说得不错,日后吐蕃兴兵复仇,大唐也只能干看着。

就这一点而言,永徽天子还是年轻了点。

噶尔·钦陵赞卓扬眉:“如此,我愿为一东本,操练一军,出山为吐蕃洗此仇恨。”

旁边的三子噶尔·政赞藏顿叫道:“我也要入东岱!”

噶尔·钦陵赞卓轻拍噶尔·政赞藏顿肩头:“你还年幼,多跟御前大臣吞弥·桑布扎学习,长大后帮我打仗。”

吞弥·桑布扎是藏文的创造者,吐蕃贤者之一,吞弥为姓,桑布扎是他人献上的敬称,意为贤者。

噶尔·政赞藏顿这个人,是吐蕃名将之一,在大唐典籍上称为赞婆!

噶尔氏能在松赞干布去世后,长期把握吐蕃权柄的原因,是噶尔·东赞的这些儿子,几乎都有出色的表现!

松赞干布卒,噶尔·东赞终于松了口气,不用被兔死狗烹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