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一百二十四章 铮铮铁骨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一百二十四章 铮铮铁骨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22 18:41:40 来源:笔趣阁

着紫色官服、戴乌纱帽、蹬乌皮履的郭孝恪,身后跟着一身步兵甲的郭待诏、一身绿袍的从六品上门下省符宝郎,、一身绛戺衣的门下省传制、一队左骁卫翊卫。

传制在都督府门前宣读诏书,符宝郎收回郭孝恪旧的随身鱼符、授予新的随身鱼符,李袭誉与郭孝恪完成交割,自动上了槛车。

停在都督府的棺椁,也由都督府移交刘武的家眷,并抚恤钱财,铜一百二十斤。

按理,这钱财是该李袭誉出的,名目叫赎铜。

可是,李袭誉这个人,俸禄除了买书、抄书,基本是分给了族人,自身还廉洁,褡裢比脸都干净,郭孝恪只能捏着鼻子,从都督府账上走了这一笔。

槛车,还是这队左骁卫翊卫押回,队正却已经换了人。

姑臧的百姓看着槛车出城,心头很纠结。

李袭誉私怨打死人,苛责官吏,确实有罪。

可是,他在凉州都督的位置上,也确确实实修了道路、平了沙匪、平抑粮价。

李袭誉的命运不变,时间线略为改变,郭孝恪接任的时间也提前了。

……

姑臧城北几里,是东晋太兴四年(321年),凉州刺史张茂始建的海藏寺。

寺名有几种说法,但李鼎文先生经过多方考证,认为“海藏”是佛教用语,相传佛教大乘经典藏在大海的龙宫中,故称“海藏”。

海藏寺是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参观游玩记得保持素质,不要学某些搞破坏的人。

乐都阿达沐浴更衣,换了一套还算干净的圆领袍,把婆娘遗留下来的臂玔卖了,来海藏寺烧香。

啧,铜臂钏就是不值钱,买了香,布施几文,居然就没了。

入了山门,乐都阿达拐到旁边的天王殿,给毗沙门天王上香。

头戴宝冠、通体绿甲、右手持慧伞、左手持吐宝鼠,毗沙门天王面容微怒。

毗沙门天王的形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是因为显化有不同法身。

在西域与陇右,信奉毗沙门天王的信徒很多,不空三藏法师译的《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君护法仪轨》,有毗沙门天王护安西城的传说。

“求毗沙门天王消我罪孽。刘武之死,是上官下令所为,乐都阿达只是手偏了一点。”

乐都阿达见左右无人,赶紧上香祈祷。

缥缈的声音,仿佛神灵一般,在乐都阿达耳畔响起:“本神面前,你还说假话。那李袭誉自是喊用力打了,你也因之前写心得之事,怀恨在心,索性一杖打断刘武的脊梁骨,让他无可救药,李袭誉自然无法脱罪。”

乐都阿达躬着的腰慢慢直起,面上带着一丝决绝:“不错,我受够了。仗着自己官大,会摇笔杆子,使劲折磨我们这些不识几个字的卑微小吏,很了不起么?”

“小吏,也是人,也要挺着腰板活。他不给我活路了,我还不能拼个鱼死网破么?”

“若说刘武,我还是心头有愧的,其实我也做了偿命的打算。反正,妻儿都没了,我活着也没滋没味的。”

“这辈子,累了,下辈子希望不要当人吧。可惜,没亲眼看到李袭誉死!”

神像之后,转出范铮与李义府,后面跟着挤眉弄眼的孙九。

那虚无缥缈的声音,就是孙九的杰作。

范铮有点想不通,以这一手口技,孙九就是去平康坊随便一家楼子里,混个肚儿饱绝对没问题,之前咋还那么落魄呢?

范铮挑眉:“够果断。可惜你看不到李袭誉被处死的那一天了。”

乐都阿达苦笑:“快一点吧,斩立决也好,秋决也罢,现在时间正好。”

范铮叹气,没有再细说下去。

乐都阿达的死是必然的。

《贞观律》有规定:图谋杀人,判徒刑三年;已经伤人了,判绞刑;已经杀人了,斩首。

同谋且当了帮凶的,绞刑;同谋但没有当帮凶,而人已经死伤的,流三千里之外。

主谋虽然没有亲手杀人的,仍旧是首罪。

有意思的是,即便是死刑,也要赎铜一百二十斤。

这就容易导致误解,是不是交了铜就可以免罪、免死呢?

当然不是,赎铜是正刑的并行处罚,当后世的罚款看就对了。

……

十月,御驾从九成宫回到了太极宫。

三司会审的结果一致,李袭誉罪当处死。

除了自张蕴古冤死后,李世民推行死刑五次奏报审核的制度外,李袭誉还符合八议之一的议贵:三品以上职事官。

八议不是说免死罪,是让人犯死得有尊严些,不能剃头发、项圈束脖子、笞刑,定刑必须得由皇帝亲自定,三司的审议结果只是建议。

“察院不是去凉州审案了么?结果呢?”

两仪殿上,李世民转头看向李乾祐。

李乾祐自袖中取出范铮、李义府联名的奏折,交由张阿难呈上。

李世民看了一眼,鼻息重了几分。

这两人,不识抬举!

遣他们去凉州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李袭誉的罪责推到他人身上,无论如何保他性命。

可范铮与李义府的奏报,明确划分了乐都阿达与李袭誉的责任,没有丝毫推搪的余地。

乐都阿达自然是死罪,李袭誉也罪不可恕,公权私用已经是罪过,尤其是那一句“用力打”,更是导致刘武死亡的直接原因。

李世民当然极其不满,但御史大夫李乾祐对这二人的评价则高了许多。

御史台,就需要这样的铮铮铁骨,不偏不倚、不枉不纵,才是三法司的脊梁。

“朕以为,当依各监临(有监督权力)之官,超越权限杖毙的律令,按过失杀人法办。”

没办法了,只能皇帝出面为李袭誉免死罪,这老脸啊,咋那么烫!

宰辅们权衡利弊,考虑到桂州、考虑到李袭志,只能捏着鼻子同意了。

啥,伱当宰辅们不知道早晚要免李袭誉死罪?

年轻了不是,宰辅们是要名声的,这顶徇私枉法的帽子嘛,皇帝脑袋大,可以多戴戴。

相互妥协之后,李袭誉除名去官爵,流于泉州,不久就死了。

无用的地理小常识:此时的泉州,治闽县,开元十三年(唐玄宗时)改福州,泉州治所迁南安县,后又以南安分出晋江为治所。

感谢大多数好叭打赏500币,祝前途一节更比一节高,钱途一天更比一天旺,家庭和睦,情感顺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