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一百一十五章 祈雨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一百一十五章 祈雨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22 18:41:40 来源:笔趣阁

从三月初到四月末,长安依旧燥热、无雨。

东宫显德殿。

监国太子李承乾,接过雍州刺史李泰上呈雍州各县的表章、奏折,左右打量了两眼,见群臣一个个呆若木鸡,心头一声叹。

该想的法子已经想了,八条河上,所有需要通沟渠引水、建水车汲水之处,碾硙一律拆除,其中还有一架碾硙是太子妃娘家的。

连苏亶家的碾硙都拆除,其他家还能不服么?

八水分流,一些河床都露了出来,竟然还有一些来历不明的骸骨,都分不清是本朝的还是前朝的。

不,一定是前朝的!

长安及周边,灌溉、日常用水,基本还是能保障的,可这天越来越热,连李承乾年轻的身体都有些承受不了啊!

不下雨,这温度就降不下来。

别说是去曲室了,就是太子内宫里的太子妃、良娣、良媛、承徽、昭训、奉仪,李承乾都不想碰。

无关喜好,就是太热了,身上粘糊糊的,再与人肌肤相触,更是烫得要命!

太子妃后面那一排名称,全是李承乾的妾所拥有的职位,法定五十八人,事实上不可能有那么多。

就是最健壮的细牛,也不可能无止境地耕田。

啧啧,程咬金这厮,身着阜绢甲,居然连中衣都不穿了!

侍立在李承乾身后的称心,小声说了句:“素闻御史台察院监察御史裹行范铮,每有奇智,殿下何妨下问一二?”

李承乾诧异地看了称心一眼。

不是在任命时,称呼后点明裹行,态度已经一目了然。

范铮,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还是在将仕郎的时候,李承乾就试图招揽过他,却被拒了。

不是李承乾爱才,纯粹是一种想抢弟弟玩具的心理在作怪。

无论有多出众,将仕郎就是将仕郎。

出身岐州雍县,九岁远赴南陀山静云观,拜至元道长为师,贞观元年对正在使用的历法《戊寅元历》提出十八条意见,被李世民授将仕郎,入太史局供职的李淳风,厉害吧?

可直到贞观七年,因制浑天黄道仪被封承务郞了,说话才有了一点份量,真正有人肯听。

没有份量,说话全是真理,也会被人当个屁;

份量够重,说话全是放屁,也会被奉为圭臬。

区别是,范铮这个将仕郎有阿娘关照,转身变成了监察御史。

耶娘的意思很明了,兄弟争锋可以,别把范铮扯进来。

就算在杜荷之事上,从奉御贬到直长的杜荷,又因范铮而获徒刑;

可范铮反手在太子仆寺的轺车一事上出手,相当于变相救了李承乾一次。

扯平了。

骄傲的李承乾,不会否认这一点。

不过,让人去询问一下,也应无碍。

上次那门下坊(后改左春坊)录事就算了吧,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命太子内坊丞……不妥,命一通事舍人携一典谒,至御史台察院,以礼代孤向监察御史范铮求教。”

李承乾还没犯浑到,为了称心而得罪死范铮的地步。

没选择太子内坊丞出面,因为他们是宦者,是太子的家仆,通事舍人才是东宫与外臣沟通的职官。

太子垂询,范铮很快给出了意见。

奏报陛下不用说,九成宫离长安城又不是太远,早就报过去了。

清冤狱、减徭役这一类建言,是魏征他们的活,范铮就不用去抢了。

范铮的建言,按后世的观念,很馊。

“佛道供奉神佛不同,且频频有争执之意,殿下何妨令他们依次祈雨,看看哪家更灵验?”

这话,在这个时代,偏偏信的人很多。

不排除佛道真有高人,但向老天祈雨嘛,往往个人的功率不够,信号没法让老天收到。

范铮自己头顶没安天线,老天不会理睬他的,索性往佛道头上一推。

反正跟老天打交道,佛道才是专业的。

李承乾收到回复,琢磨了一遍,又向与自己走得很近的西华观真人秦英征求意见,之后发太子令向天下宣布,雍州无雨,令佛、道依序祈雨,由大兴善寺与玄都观主持,先佛后道,每家十天时间。

太子令一出,佛道震动。

唯有偏安于布政坊西南隅的祆祠,萨宝、祆正、祆祝等,半是官身、半是祆教神职的人,忍不住弹冠相庆,幸好祆教的势力还幼小,还不足以入太子的法眼。

大兴善寺,寺主、上座、都维那相对无言,只觉得嘴里苦涩。

在外人看来,他们祈雨属于神秘学的范畴,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都是有迹可循的。

无非,就是他们比其他人提前判断出,究竟有没有雨。

玩砸的时候,又不是没有。

其实对道家也一样,虽然大家的手法不同,大方向还是差不多的。

祠部郎中沃鯌,笑得合不拢嘴。

哎哟,范铮这个监察御史,能处,不过是认识而已,转手就弄了个大活。

长安祈雨,可不是在寺观随便祭一祭就完事的。

祈雨的祭祀,官方名称是望祭,取祭拜山川之意。

祭祀的地点,是在北郊。

祭坛要维护吧,祭品要采买吧?

别的不说,依规矩,祈雨成功,要以太牢礼酬谢上天,这牛、羊、猪,祠部司分而食之,不过分吧?

那都是叮当作响的钱,就是三司当面都能光明正大揣一些进褡裢的钱!

是廉是贪,只取决于你刮多少比例的油水。

一文不沾的官是有,可你下面的官吏,难道也让他们跟着受穷?

沃鯌本性,恰恰中庸,吃一点,不过分。

换一个词形容:官油子。

……

北郊的天气,越发热得难受。

烈日的照耀下,即便比丘僧都是光头也忍不住满头大汗,偏偏还得戴毗卢帽、僧伽帽,缁衣被汗浸湿,贴在肉上,显得皱巴巴的。

即便脚上早就换了透气的草履,发酵的豆豉气息依旧飘逸,连自己都几乎要熏吐了。

面上是汗珠滚滚,蚊虫在眼皮前面肆意乱飞,即便祭坛已经焚香,依旧不能尽驱。

大兴善寺的比丘僧,消息灵便一点的,已经在腹诽都维那。

冤有头,债有主,要不是都维那行那龌龊事,至于被整治到北郊喂蚊虫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