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五百六十五章 什么叫死无对证啊!

北风萧萧,枯叶翻卷。

只要不下雪,长安城就热闹如昔,一支支商队顶着寒风入城。

其中,有些粟特人还远跨欧亚,从拂菻处取了一些特有的商品,到长安城贩卖。

此时的贸易,主要是一些小巧且奢华的物件,实用性并不在考虑的范围。

非要说实用的说,大唐的瓷器、琉璃,能作为容器,西方本地的土陶不行吗?

当然不是的,运输能力的限制,导致东西方能交流的品种受限,商贾当然是取其中利益最大的物件来交流。

奢侈品自然就占据了上风。

谁跨越沙漠、走几千里路,还要不时与盗贼交手,图的不是利益?

至于物种的有限交流,那不过是贸易中顺带携带了一些,并不能成为主流。

否则,豆腐盘成肉价钱。

景汉的圆脸上,挂着志得意满的笑容,到光德坊寻到范铮,将包白菜种子奉上。

“懂事!”范铮笑容满面地接下了。“以后再有西方的蔬菜、药材都尽管弄来。”

“当然,主食就更好了。”

景汉苦笑:“别驾,属实不易,这是一批商贾过了拂菻,才弄得的一些稀罕之物。”

半真半假的话,目的是要范铮领情。

当然了,日后景教的信徒从远方归来,能顺手带一些物种的话,也会交给范铮的。

顺水人情而已,惠而不费。

范铮分了一些包白菜籽,准备让范老石闲暇时侍弄,其余的让王福畤找地方慢慢培育。

为什么不让元鸾与杜笙霞侍弄?

得了呗,这二位下手,包白菜籽指不定能用滚水浇呢,还不如范百里兄弟靠谱。

范铮可还想着吃白菜包肉。

与此同时,泥婆罗向大唐贡上酢菜、胡芹、浑提葱。

至于某些资料上说胡芹是因产于胡襄集附近得名,想当然尔。

说中国是唯一生产酢菜者,麻烦查了资料再说话,你要说唯一加工酢菜倒没人能说啥。

浑提葱即为洋葱,与明清时引入洋葱的说法也颇为矛盾。

伽毗献上郁金香。

波斯献活褥蛇,能捕鼠。

以上资料,出自《册府元龟》卷九百七十。

唯一遗憾的是,不是蔬菜、树木就是香料,主食没有。

两仪殿内,脚炉烘得人心暖,小食、茶汤置于案几上,贞观天子满眼诧异,细看认真之极的范铮。

“讨要一些浑提葱种子,倒是无妨。”李世民呵呵一笑。“朕就想知道,你一封疆大吏,要这东西做甚?”

“别说你自己栽种,据朕所知,即便你当初在京苑总监,也没犁过几垄地。”

范铮笑道:“陛下也知道臣一家老小好个吃食,浑提葱味甘甜,伴肉而食极美,故想在府中栽种一些。”

“臣不去栽种,但阿耶还闲着嘛。”

李治诧异:“范卿为何知此物滋味?”

啊哈,说漏嘴了,浑提葱大约西域会有,但长安城没得,李治也没尝过。

但李治的话,另有他意,范铮只是佯作不知。

“昔日与波颇法师于胜光寺品茗论道时,略闻此物,波颇法师亦是闻他人转述。”

嘿嘿,浑提葱也是葱,不便瞎说波颇破戒了,只能是转述。

这个补丁就打得结实,波颇已然圆寂,谁能再去求证?

就是玄谟禅师,也不敢说波颇在世时就绝对没说过这话。

李治好奇:“此物还有其他特性么?”

范铮笑道:“浑提葱有一俗名叫流泪葱,但凡食手要剥开一层层的葱衣,必为其辛气呛得双目流泪。”

李治眯起了眼睛。

这是暗示孤要流泪么?

“若如此,食手当如何处置?”连李世民都来了兴趣。

当然是剥了一两片老化的葱衣后,扔水盆里打个滚,然后直接破开切条,再过一道水。

如此,自不会再呛眼睛。

李世民呵呵大笑:“你这贪嘴的!朕闻你还从波斯寺讨得菘菜种子?”

范铮应道:“此物虽与菘菜一属,却包心而生,用‘菘’字似乎不太贴切,故臣且称包心白菜。种子捞回家一些,剩的令民曹试种,若适宜再广而行之。”

李世民默默点头,这就是个谨慎的,还怕引入之物为祸。

就这一点而言,水葫芦、飞机草在后世尤为突出。

倒是点出“波斯寺”三字,却是在敲警钟,让范铮注意保持距离。

大大小小的官员,亲近景教的已经不少了,范铮这种实职三品大员可不宜靠得太近。

出于维护丝绸之路的需要,大唐不得不允许景教的存在,但不代表朝廷就很认同景教的教义。

说到底,大唐更认同道教,其次是佛教。

这个远道而来的景教,是默认为佛教的一个分支。

这一点,从“波斯寺”这个名称就可以验证了。

再书面验证的话,在《唐会要》里,景教的位置,就在佛教这一页的几小行中。

阿罗本虽努力争取,却无济于事。

你说不是佛教,那为什么你们也剃光头、茹素?

说什么天父、圣子,不听不听,和尚念经。

包括那个摩尼教,立的都是摩尼寺。

别委屈,大家相互作个伴。

还未来得及分发司农寺的浑提葱种子,就分了一小半给范铮。

待得范铮谢恩退下,李治的笑容敛了,眸子里透着一丝寒意。

“阿耶,你觉得他真的只贪图口腹之欲吗?”

李世民略略浮肿的面容上,绽放出一丝安心的笑意:“他一向如此。雉奴啊,君王不可不疑心,亦不可太疑心。”

李治露出乖巧之色:“阿耶说得对。”

今日的奏对,全是父子相称,与往日君臣之称迥异,但父子都心如明镜,是父慈子孝还是父辞子笑,可真难说了。

这么说吧,史上的成丁太子,与皇帝之间全无芥蒂的凤毛麟角。

刘据兢兢业业当了一辈子太子,最后不还被逼反了?

真以为没有皇帝的默认,小小江充动得了太子?

所以啊,很多坏事,别净想着臣子背锅。

臣子往往只是帮凶,主谋是帝王,懂?

李治对范铮起恶念,根本的原因,皇帝假装太子不知道,太子假装不知道皇帝知道,谁都在演戏。

囊未破,锥未现,谁都在戴着面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