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四百九十九章 别驾下车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四百九十九章 别驾下车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8:02:15 来源:笔趣阁

长安县光德坊,雍州衙门。

头门大开,黑炭治中李叔慎、老熟人治中亓官植,率雍州上下迎别驾下车。

雍州此时并无长史之设,故上佐以他二人为尊。

革辂车缓缓行到衙门前,一身弁服、佩金鱼袋的范铮下车。

治中二名、录事参军二名、六曹参军各二名、录事三名(阙一名)、参军事五名(阙一名)、经学博士一名、医学博士一名,为诸官;

府、史共计一百二十六人(阙一名),还有一名帐史的编制,是唐睿宗李旦的景云年才设置。

执刀十五、典狱十八、问事十二人、白直二十四、经学助教一名、经学生八十、医学生二十。

至于医学助教,则是开元年的事了。

不良人、不良帅,在州这一级是不存在的,那只是诸县为了具体治理的权宜之计。

身后,除了恢复防閤身份的雷七诸人,还有新鲜出炉的参军事陈祖昌、录事陈徐隽、录事史贺钩雄。

前面介绍的阙一名,就应在此。

范铮瞟一眼,意外见到当初去敦化坊报信的方都头,着一身绛戺衣,想来已成史,不由笑了。

方都头见到范铮的笑容,不由大乐——别驾果然记得我!

相互见礼、入衙,让亓官植安置二陈,范铮入二堂,由贺钩雄烹制茶汤,听二位治中细细禀告。

或许是因为李泰兄弟折腾得有点狠,皇帝心存顾忌,雍州刺史一直悬而未任,别驾才是雍州事实意义上的堂官。

想想也是,一介亲王为雍州刺史,太子睡觉能安稳不?

这个制度,本身就存在隐患。

皇权稳固时还好,稍有动荡,又是玄武门故事重演。

“雍州诸县,今年的蝗灾基本未受影响,唯渭南县狼狈。所幸别驾警示,渭南县照葫芦画瓢,虽未尽得真意,却也免得子民流离失所。”

李叔慎面虽黑,说话却很中听。

亓官植颇为欷歔:“十一年时间,起于微末,位列公侯,上官可自傲矣。”

整个官场中,唯亓官植有资格说这话,他可是看着范铮从小小坊正,一步步成长为三品大员的。

范铮笑道:“亓官治中可是当年的老父母,本官能有今日,老父母功不可没。李治中所言,却是一桩头疼事,雍州或许当略赈济,以安民心了。”

老父母不是什么阿谀之词,是指地方父母官。

渭南县的问题,还不在于飞蝗及旱情造成的损失,关键是庶民精气神全无,如行尸走肉。

这话还不是范铮说的,是监察御史袁异式所言。

袁异式此人,多少还是有些能耐的。

“不知雍州至此,共有几县,人口几何?”

身为堂官,未必要动事事过问,可这些基本数据是要知晓的。

文质彬彬的司户参军王福畤应声:“至此时,雍州县二十,户二十二万五千三百一十三,口一百一十二万五千九百九十三。”

(以上为杜撰数据。)

雍州的县数,是个随时在变动的数据,从武德年至今,不断分合,不时有纳诸州之县,又有分置于他州的。

亓官植笑眯眯地介绍:“王参军是前朝大儒王通之子,曾为太常博士。”

王福畤声名不显,然子嗣颇为出名,长子王勔颇为聪惠。

他这一生,七个葫芦娃,世上偏偏就记得最狂妄的铁头娃——现在还没出世的王勃。

说到要赈济渭南县,司仓参军卜塘就上场了。

范铮哈哈一笑:“想不到吧?这就是缘分呐!数年之后,竟同于一衙为官了!”

卜塘笑道:“下官原地不动,上官青云直上,这就是差距。唯念当年证明城,上官刚烈之风采。”

一通大笑。

证明城,说的是商州丰阳县安业城那旧事,时为侍御史的范铮,竟敢只凭右武卫鲜于匡济一团人,直闯安业折冲府,擒侵害庶民的折冲都尉萧灞毗,遍数罪状而斩,丝毫不顾时任吏部尚书的侯君集颜面。

卜塘时奉雍州刺史李泰之命赈济,全程目睹此事。

说起来,关系匪浅了。

“录事参军职司将阙,可愿补之?”

范铮抛出了诚意。

承上启下的录事参军职司,或许会因堂官及上佐过于强势而声名不显,但谁都不能否认其重要。

现任录事参军,并非存在什么问题,只是范铮需要换上自己信任的人。

参军这一级,范铮接触过的也就卜塘一人,且因安业城故事,相互对眼,不拔擢他拔擢谁?

整个官场都这样,谁为堂官,不得安排几名心腹,或者是向自己靠拢了人?

至于说像海瑞一般刚强的僚属,除非能力极其耀眼,否则真没多少升迁之机。

上官是求贤才,可哪个上官也不是贱皮子,非得捡戳自己脊梁骨的僚属简拔啊。

这本就是在规则认可范围内之事。

卜塘展颜一笑,自在地接过贺钩雄递来的茶碗:“下官却之不恭了。”

没必要作感恩涕零状,卜塘就不是那号人。

范铮之情,他领了,日后也当尽力相报,但无须如此谄媚相。

范铮敲了敲凭几:“渭南县那头,士气低迷,本官觉得雍州当小小赈济一下,各家各户给几斤粮鼓励一下。”

卜塘吃了口滋味不显的茶汤,笑道:“士气低迷,是堂官无能,换一换就好。”

“然渭南令虽无法提起士气,照章办事的能力还是有,且如今朝廷未必乐意换他。故,别驾可关牒于吏部,请更迭渭南丞,要求有朝气、有能力者接替。”

卜塘此言,稳重啊!

留渭南令循规蹈矩,换渭南丞以激励庶民,有想法。

雍州当然不是范铮的一言堂,但身为堂官,想换一个录事参军,吏部都没理由不准。

于是,原录事参军到吏部司坐冷板凳排队,卜塘成了参军之首:正七品上录事参军……之一。

官位流动,自有一番替补。

六曹中,兵曹是最轻松的,两位司兵参军除了偶尔巡视一下兵甲仓库、看看几匹快瘦脱形的老马,啥事没有。

这事,怪已薨的申国公高士廉,玄武门一役,身为雍州治中的他竟凭借雍州囚徒,死守芳林门,为皇帝获胜取得了关键的时间。

真以为冯立很弱吗?

然后李世民登基,出于忌惮,对雍州的兵权进行剥离。

比方说,万年折冲府就直接归到了右领军卫,再与雍州无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