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四百八十一章 雪花盐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四百八十一章 雪花盐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8:02:15 来源:笔趣阁

首次试制,范铮、陈祖昌随贲扬及陈徐隽入盐坊,陈祖昌一道一道地口述工序,匠户们依序忙碌。

贲狐与汤仪典心头有数,托辞要梳理政务,在六曹公房或真或假地忙了起来。

当然,贲狐岁数大了,一个字要看半天,也很合理吧?

要体恤老人家。

石炭在铜炉上燃起,大盐与相应比例的草木灰掺杂入炉,烧至熔融。

大约八百摄氏度的高温,铜炉还是能承受的。

熔化的盐倒入泥模中,第一道工序即告完成,可移交二番了。

按陈徐隽的规定,各番的匠户,终生不得看、不得听、不得问其余诸番的事。

二番的匠户待泥模冷却,敲去渣皮,然后牵着几头小叫驴,拉着石磨将盐磨细,“啊呃”之声不时响起。

泥模么,哪个鸟不拉屎的坑里一扔完事。

三番的匠户,把沉淀过的山泉水烧沸,将磨细的盐掺入,搅拌均匀、过滤,滤液加生石灰再搅拌、再过滤,然后加草木灰又搅拌、又过滤。

如是者三,纯粹的滤液杂质少了许多,滤液虽不为纯粹的咸,苦、涩的味道却轻了许多。

四番的铜炉煮滤液,上方遍悬麻绳入炉,熬至析晶,大功告成。

麻绳上的盐细且咸,纯粹的咸,齁咸,范铮称之雪花盐;

锅底的盐,可称为精盐,与市面上的精盐差别不大。

残余的盐水煮干,只得为腌制盐。

贲扬得意洋洋地带着陈徐隽拐入二堂,向范铮报喜:“禀使君,盐坊上下尽力,共析得雪花盐约二十石,精盐约八十石,腌制盐约二十石。”

范铮示意坐下,贺钩雄烹制茶汤奉上。

“总体估算,这笔买卖,是赚是赔?”

品秩悬殊太大,范铮根本没必要在他二人面前装啥清高。

四成的损耗,说高不高。

贲扬瞬间傻眼,这个问题超出了他的认知。

陈徐隽举碗:“若不算铜炉等人力、物力,应该有赚头。二百石大盐,按市面价应为二十贯;精盐五十文一斗,市面价就是四十贯。”

“雪花盐还未出现过,应不低于百文一斗,也就是二十贯。”

“唯有腌制盐品质略低,卖不起价,下官的建议是,衙门再募一些妇人、中男女,以腌制盐自制腊味,如腊鸡、腊鸭,转而售长安,应赚得更多。”

很有想法的人,惜乎州衙售腊味,说起来似乎上不了台阶。

范铮笑了:“匠户出力了,首战告捷,且让他们加肉,以鼓舞人心。”

陈祖昌没个正形地晃着进来,身后跟随一而立之年的商贾。

商贾的身份很好辨别,着绸、锦而色杂。

这下明白后世的唐装对应什么身份了吧?

“使君,这是从长安来的商贾,景汉景四郎,有意为华州总承盐事。”

陈祖昌大大咧咧地开口。

他这号结交三教九流的人物,认真起来,人脉是相当惊人的。

景汉叉手,显富贵的面容上堆着笑:“还是小人自己说吧。景汉,字维苍,号不黄人,现居长安城,出自景氏冯翊房。”

范铮示意贺钩雄奉茶,口中却不是那么信任。

“并非本官目中无人,实话实说,对太原王氏等诸世家把持的盐市,恐怕你不黄人进不去啊!”

不是打击景汉,范铮理想中最适合的合作伙伴是韦曲。

不管怎么说,韦曲也是世家之一,受到的排挤不会那么严重。

再说,韦曲人多势众,又是天子脚下一大姓,谁下手也得掂量一下。

景汉狡黠一笑:“小人之景,是景氏之景,也是景教之景。”

景教是从波斯而来的。

贞观九年,李世民令房玄龄迎波斯僧阿罗本;

贞观十二年,皇帝诏永安坊为阿罗本建寺,准度僧二十一人。

此时寺称波斯寺,后改称罗马寺,最后定名于大秦寺。

景教渐渐兴起,隐隐有成为佛道之外的最大势力。

阿罗本诸人,髡发留须,虔诚信仰、生活甘于清贫,渐渐为大唐人所纳。

有意思的是,信奉景教的教徒,以官员及商贾为主。

皇帝准许景教流传,不仅是想以此打破佛道之争,也是想借景教影响,与丝绸之路各国交好或出兵。

当然,多半还是鞭长莫及。

不得不承认,景汉有了景教背景,倒是可以入盐市与各世家掰一下手腕。

虽说到后来景教略变质,在唐武宗灭佛时被清出中华,此时还是比较正面的。

佛门有玄奘和尚,道家有李淳风等杰出人才,阿罗本还能稳稳发展,也是手段不凡。

对于阿罗本的出身国度,有说是大秦国(罗马)的,但《唐会要》记载为波斯。

至于摩尼教,在《唐会要》中初次出场都到了唐德宗的贞元十五年四月。

倒是摩尼教在宋元之际规模浩大,亦称明教,在明朝之时改称日月教。

东方不败可记得否?

精盐、雪花盐以方才估价的七折成交,但范铮估计,景汉会把雪花盐卖到二百文一斗。

唯一意外的是,景汉承诺,华州若制成腊味,品质过头的话,他尽数代为销到长安,分文不取。

景汉也有要求,三年之内,华州所产各品相之盐,只许售他一人。

范铮大笑:“景四郎愿全力襄助,华州无恙矣!”

说归说,官府若耍起无赖来,你商贾只能哭。

只是,杀鸡取卵,范铮不屑为之。

口碑这东西,一旦坏了,花多少钱都救不回来。

同州的下一批大盐也匆匆赶来,一千石,六十贯钱而已,从景汉手中获得的钱财,再加上仓曹补上一些,轻松就支付了。

同州遣来的参军事雷存世,浓眉大眼,年岁略大范铮,一脸浓密的胡须,瓮声瓮气的。

“虽不便细说渊源,你我却心中有数。”

只需要想想他的姓,就能猜到他的来头了。

这话当然不是来得罪范铮的,具体情况,范铮问了元鸾,才晓得个大概。

无语,有这么当耶娘的,什么都闷着不说,让娃儿猜谜似的,很好玩吗?

同州这边,大致确定下来,每次交割不会低于千石。

这钱,虽然不是特别多,却是同州、冯翊县、朝邑县的份外收获,且因是官府间平行调配,就是御史台来了也能大明大亮地摆出来。

就问,有哪个官府能拒绝了这种分外之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