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四百七十八章 歪打正着的贲扬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四百七十八章 歪打正着的贲扬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8:02:15 来源:笔趣阁

贲扬从来没想到,自己居然能为使君看重。

去同州倒没啥,可途中还得经过沙漠地带,就离谱。

司兵史陈徐隽从马鞍上摸出两个饱满的水囊,递了一个给贲扬,自己打开一个,灌了两口清水。

娘哩,这一路日晒,清水都带着热气,没有凉意,烦!

“好好的,老秦之地,怎生就有碛漠了?”贲扬忍不住抱怨两声。

好在同州这片沙漠也不是太死寂,时不时能看到沙葱、沙条、沙草、石鸟、狐、草兔点缀。

陈徐隽笑道:“这一片地叫沙苑,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夹洛水、渭水之间,有沙地、草地,昔日高欢与宇文泰于此大战。”

“沙苑隶属太仆寺沙苑监,陇右诸牧监贡御膳的牛羊,便暂寄养于沙苑监。”

“洛水、渭水、黄河三面相邻,还能成碛漠之地,主因便不是缺水,恐盐碱所致。”

贲扬嘟囔:“也不晓得使君是看中我哪里,竟让我担当重任,这不笑话吗?哎,在少华楼倚红偎翠不好吗?”

陈徐隽笑而不语。

使君看中的,当然是你的身份,做别的事未必行,沟通却正好。

要不然,我才输诸葛亮一筹、貌逊周郎一分的司兵史,为何只能为辅佐?

阎老那里打通了路子就是好,投个好胎,明明是个啥也不会的废物都能轻易出头,还可以掉头对努力挣扎着往上爬的庶民子训斥:朝廷需要更多的庄户、匠人!读什么书!就是掏粪,也是你们的荣幸!

穿沙苑、过洛水、入冯(píng)翊。

冯翊于西晋武帝末年曾名大荔,其名源于先秦的大荔戎部,称呼更返古了。

后世也沿用了大荔之名。

华州移来的文牒还是很好使,同州录事参军楼参出面,高规格接待了他们。

虽同为上辅,同州辖九县,户五万三千三百一十五,口二十三万二千一十六,数倍于华州,肯出动录事参军接待,态度已经极好。

原姓贺楼的楼参,屈尊接待的原因,一是看华州别驾贲狐的颜面,二是财帛动人心。

没法,同州看上去家大业大,可豪强家也没有余粮啊!

又是碛漠、又是盐池洼的,好多地方只能干看着不能用,格外窝心。

土地广袤似乎是好事,可其中盐碱地多,看谁还笑得出来。

刺史、别驾、长史、治中不适宜与贲扬交涉,楼参就没这个顾虑了。

录事参军虽是参军,却是诸参军之首,在堂官与上佐不插手时,他就是最大的实权人物。

甚至,在录事参军背后有强大势力时,还能与上佐别一别苗头。

“贤侄一路辛苦。”

录事史奉茶之后,楼参寒暄道。

只能以私交论,贲扬的录事史职司,在外面拿不出手。

妙的是,楼参与贲狐当年确实打过交道。

贲狐叉手:“原来是世叔当面,小侄失礼了。”

楼参云山雾海地绕了一通,贲扬则将冯翊的肉沫糊、山煮羊、月牙烧饼、蜜汁咕噜好好夸了一遍。

冯翊方言里,圆形的玩意都能叫咕噜。

蜜汁咕噜是炸的圆形面球,勾上蜜汁(糖)。

山煮羊就是后来叫水盆羊肉的,又名羊肉泡馍,那个馍事先切好不用手撕,就是月牙烧饼。

肉沫糊则是以马牙枣为主料,加面粉、长豆角、碱面、糖、肉汁制作而成,色红味甜,滑润可口。

贲扬之所以瞎扯,是因为他不太听得懂官话,却歪打正着地避免了先谈事情。

一个不是特别明显的规则是,谁先开口谈正事,就说明他这一方更迫切,自然就略占下风。

“使君闻华州欲采买大盐,颇为诧异。”楼参终于打开天窗说亮话。“同州似乎没盐山、盐井。”

贲扬看了陈徐隽一眼:“同州不是有盐池洼?”

楼参干笑一声。

对方是有备而来,不能随意糊弄了。

“我同州境内,还有内富滩、东卤池,尤其是东卤池,更咸。”楼参说出了同州的意见。

贲扬看了一眼陈徐隽,不说话。

要当好一个纨绔,尽享余生,最重要的是明白什么话该说、什么时候宜闭嘴。

陈徐隽叉手:“华州司兵史陈徐隽,为此行之佐,特向上官陈述一下华州使君之意。”

这却是在自抬身份了,陈徐隽还没捞到与范铮面谈的资格。

楼参微微颔首。

虽说官职差距巨大,可华州所言买卖,呸呸,两州之间的物资调配,对同州的吸引力是巨大。

“内富滩为小盐,救急可用,却不宜做大,故弃之;东卤池虽好,奈何为蒲城县所辖,与华州往来不便,只能日后再考虑。”

虽是编瞎话,陈徐隽之前还是做了一些功课的,不至于露怯。

“且,使君有意委同州代为采买粮草。”

贲扬笑眯眯地补充最后一句。

这一句,是他阿耶耳提面命的要点。

楼参手中的茶碗一歪,几滴茶水落于指肚上,有点烫。

好在人老了,皮肤也没那么敏感,就是几息也就没感觉了。

楼参眉眼里现出慎重:“范使君之意,蝗灾或无法免之?”

楼参的理解有点偏差,范铮是真有意搞点粮食,同州是否警醒不是他考虑的范畴。

为什么华州横亘长安城与洛阳宫,却不从此要道采买粮食,这就是一个悲伤的话题了。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过华州的粮草一车车,可都是长安城的,华州没法截留一点。

同州之地,采买河东道蒲州、绛州的粮草却颇为便利。

这不妨碍陈徐隽吹牛皮:“上官当知晓,我家使君是司农少卿出身,虽不敢说当世农家之首,却无人能否认其能力。”

话说一半就够了,反正后面的你自己想,想差了也不是陈徐隽妖言惑众。

楼参沉吟了许久。

范铮的出身,他心知肚明,可蝗灾一事,虽经朝廷诏令,却非轻易做到的。

别的不说,沙苑之地,就是虫卵的潜伏地。

还有许多地方,作物固定,连改种小麦都做不到。

蝗灾一起,同州首当其冲。

“事关重大,老夫禀明使君再议。”

楼参将他们送出头门,转身向二堂奔去。

蝗灾,是个要命的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