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四百六十二章 冤死一个李君羡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四百六十二章 冤死一个李君羡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8:02:15 来源:笔趣阁

范铮一步步前行,杨弘礼与唐同人左右护持,薛仁贵的木枪再未动弹。

整个司农寺堂官、上佐一心,任何人都要忌惮一二。

即便是皇帝,也无法一口气尽换司农卿、少卿。

尤朔楚犹犹豫豫,不知道该不该表态。

范铮一个眼色将他瞪开了。

上层的游戏,是你这身份掺和得起的?

安抚好司农寺其他人!

两名壮丁身下润湿一片,骚臭四溢,竟是吓尿了。

“不,你不能擅杀我们,我们是宗亲!”

“对,归宗正寺管!”

两名壮丁病急乱投医,胡乱嚷了起来。

莫文武抚额。

芒鞋、竹杖、细葛衣,宗正卿李百药从胜业坊府邸赶来,缺了几颗牙齿的嘴,说话略带漏风,却无人敢嘲讽这位八十二岁高龄的老人。

在这人均四五十岁的时代,耋寿无疑是值得尊重——倚老卖老的无德之辈例外。

“本官身为宗正卿,掌皇九族、六亲簿籍,但知宗亲有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之亲眷,何时区区才人,家人也敢冒称宗亲了?”

后宫嫔妃中,地位最低的宝林、御女、采女,是循隋制,后合一为才人,正四品。

但这些嫔妃,从名分上讲都是皇帝的妾,是没资格让亲眷入宗正寺获得保护的。

何况,才人是皇帝嫔妃里最低的一档。

咳咳,宗正寺的作用之一,就是让皇亲国戚罪减一等的。

真要严格按《贞观律》来,好些宗室、宗亲都该轮回去了。

莫文武滞了一下,眼中满是忿怒。

老东西!

我家送女儿入宫,可不就想仗一把势!

就算真不是宗亲,你过了这个节骨眼再说行吗?

但李百药引经据典,言必有出处,连贞观天子都只能默然。

不怕吵,不怕闹,就怕这种认真到极致的老头,比魏征还让人脑壳疼。

范铮桀桀怪笑:“有什么遗言,赶紧说吧。就是拼了这条命,本官也要取了你们的狗命。”

壮丁闻言大惊,声嘶力竭地吼道:“不,我们无意……”

两朵血花绽放,喷溅到范铮面上。

两支生鈊箭扎穿两名壮丁的心口,离他们咫尺之遥的范铮却毫发无伤。

不论是何距离,这份精准都不得了。

鸟贼李客师收弓,满眼不耐烦:“杀个人而已,立便(立即)决之,何以如此交交加加(啰嗦)!”

李世民一指李客师:“丹阳公却莽撞了。”

是真莽撞吗?

范铮眯眼收刀,转交雷七,一言不发。

对杨弘礼与唐同人而言,李客师的插手虽然意外,却省得彻底与人翻脸。

只是不明白,范铮为何不领情。

莫文武伏地大哭,自有人前去收殓尸骨。

莫文武也不必如此悲伤,他的子嗣,连嫡带庶十余,死不绝的。

多子多孙的好处就在这里,只要不是诛连的罪名,总有人继承香火的。

公廨内,夏竹奉上两盆温热的清水,让范铮与汤仪典拭去残留的血痂。

清水顷刻间化成了混浊的血水。

“上官,下官莽撞了。”

痛定思痛,汤仪典觉得,一切冲突加剧的缘由,都出在他身上。

若能忍气吞声,或许就不至于闹这么大了吧?

“与你无涉,贼子是冲本官来的。”

范铮大致想明白了。

看似偶然的事件,它其实是必然!

这世上的许多偶然,其实是纵容出来的必然,没有毫无原则的偏袒,岂有肆无忌惮的为恶?

汤仪典有些慌。

能混到今天这位置,全是上官提携,上官若有什么问题,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华州同处关内道,为三辅州之一(蒲州为唐玄宗时期升格),辖望县郑县、华阴县。

华州户一万八千八百二十三,口八万八千八百三十,依旧是上州,治所郑县(后世华州区),在长安东一百八十里。

整个唐朝,对于长安、洛阳、太原这三座都城,城内县称为京县,城外县称为畿县。

望县这个定义,诸多释义是指户多少多少,其实是不准确的。

以户来分上、中、中下、下县的标准是《唐六典》明确记载的,望县可没有明确啊!

窃以为,八十五望县,是指拱卫紧要州治的诸县。

华州刺史、武连郡公(墓志为武昌郡公)李君羡,因受御史弹劾,为朝廷所执。

武连郡公一说,详见《旧唐书·列传第十九》。

弹劾的罪名比较清新,与号称能辟谷的妖人员道信“潜相谋结,将为不轨”。

随即,李君羡草草判罪而诛,整个流程就是个儿戏。

“冤死一个李君羡,还有千千万万个李君羡。”

与皇帝亲近的几位大臣,自然知道是何缘由,但这破理由,真的太污辱智慧了。

说白了,现在是皇权时代,贞观天子的文治武功威名赫赫,铁了心要冤杀人,谁可阻之?

自身难保的范铮更不会管这破事,他又不在御史台了。

他正在公房里整理文牒、收拾私人用品,准备打背包回家。

最后一句是玩笑话。

即便范铮想回家赋闲,怕也没那么容易。

同收拾家当的,还有司农卿杨弘礼、京苑总监丞汤仪典。

唐同人尴尬地笑道:“你们都收家什了,我不收拾,好像有点不合群?”

范铮笑道:“我是主犯,大司农是主协从,自当调离,有你什么事?”

大司农一职,几经变迁才改为司农卿,私下玩笑亦可再称大司农。

杨弘礼笑骂:“咄!信口胡柴!本官是徙泾州刺史,从三品!这是正常流官!”

平迁是么?

但这一走,杨弘礼恐再难步入朝堂了。

“倒是范铮,检校从三品华州刺史,真不好说是迁是谪了。”杨弘礼豁达一笑。“日后有缘,长安县延福坊宅中把盏论道!”

延福坊也不远,玄都观向西二坊之地便是。

“明年杨公寿,范铮定然道贺!”

范铮笑道。

杨弘礼脸孔一板:“你这是嘲讽我知天命,老了么?”

一通大笑。

唐同人暗暗记下了,明年杨弘礼五旬,于礼当贺。

汤仪典同样收拾好家什,恋恋不舍地望了司农寺一眼。

司农寺虽好,华州从五品下治中的品秩更香。

当日之事,犹如塞翁失马,竟让汤仪典可以登上梦寐以求的五品之位!

升迁都不是主要目的,主要是他得防着某些疯狗的报复。

范铮走出朱雀门,樊胜的目光颇为复杂。

好事将近了,大媒却外放为官了。

一身步兵甲的铁小壮,带着邓稳等一伙人来到朱雀门前,默然拱手。

铁小壮的态度很明显,舅父离开皇城,昔日同窗由飞骑左郎将守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