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四百四十一章 赐婚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四百四十一章 赐婚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8:02:15 来源:笔趣阁

左骁卫大将军、鸿胪卿、毕国公阿史那杜尔启奏:“西突厥乙毗射匮可汗求亲使者仍踞四方馆;左骁卫将军、瑶池都督、沙钵罗叶护阿史那贺鲁,亦遣人送良驹三百,向大唐求娶公主。”

虽然都姓阿史那,但阿史那杜尔与阿史那贺鲁之间的关系,便如贾宝玉与刘姥姥之间那么远。

乙毗射匮可汗与阿史那贺鲁势成水火,射匮面对崛起的阿史那贺鲁感到棘手,是因为曾为他后盾的大唐,成了死对头的后盾。

求亲不是主要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让那些墙头草部落看看,我还是大唐阿耶最靓的崽!

草原小部落的生存法则,就是当墙头草,谁强跟谁走。

忠贞不屈的,早成了野狼的食物。

谁都不是清纯的少年,阿史那贺鲁的长子阿史那咥运、乙毗射匮可汗长子真珠叶护都高过车轮了。

这些番邦的可敦(又称可贺敦),与吐蕃的赞蒙一样,又不是只有一个,求娶了公主过去,无非是可敦之一罢了。

真以为每个和亲公主,都能如前隋义成公主一般手握大权?

抱歉,几千年历史里,义成公主也是独一无二的。

乙毗射匮可汗这头,朝廷早就有了决定,拖黄他。

阿史那贺鲁这头嘛,份量略有不足,赐不赐婚都无所谓。

范铮却偏偏强出头了:“臣范铮以为,赐婚沙钵罗叶护可行,无非是挑一宗室女,赐以县主,再行赐婚。”

虽然在后世说是和亲,但官方语言,必须是赐婚。

“至于人选嘛,臣以为,吏部郎中李景阙府上,女公子李娇娥为世所罕有的英雌,所处‘摩罗盟’以惩善扬恶为宗旨,甚合西突厥之地。”

李景阙瞪大眼睛咆哮:“无耻小儿!竟敢害我娇娥乖女!”

可怜的李景阙第一次知道,范铮这厮如此恶毒!

朝中的一干大员默默蹙眉,长孙无忌甚至心头直呼危险。

七郎长孙净正是知慕少艾之时,偏偏他看上的妹娃子,似乎与李娇娥走得很近,搞不好就是“摩罗盟”的人。

或许,七郎得如《维摩经》所说,挥慧剑斩情丝了。

再想不开,换一家脑壳正常的小娘子,一起去鄠县司竹监娘子军起事处游玩一下,自然将旧情置之度外了。

娶妻娶贤,这是必须的。

实在想不开,长孙无忌不介意学一学萧瑀,送娃儿去某个寺庙侍候佛祖,反正自己的娃儿多得是。

国子祭酒令狐德棻的怒火将要迸发,不管学问如何,儒家的宗旨是导人向善,能做到什么程度不好说,至少不允许明目张胆的恶存在。

有原则也好,迂腐也罢,有些事,总得有人去做。

范铮笑道:“吏部郎中这话可就奇怪了,被朝廷选中赐婚,那是何等荣耀?怎么,弘化公主与文成公主是为人所害么?”

这一把,范铮直接将刀架到李景阙颈上了。

否认弘化公主与文成公主赐婚的意义,就是在否认国策、否认皇帝的决定。

承认?

难道要看着自己的心头肉,远走苍茫的西突厥,嫁给面相比自己还苍老的阿史那贺鲁,闻着牲畜粪便的味道,哭哭啼啼度过短暂的一生,甚至还可能再嫁阿史那咥运?

不!

这一刻,李景阙开始后悔,为什么非要听妹娃子撺掇,为别人的恩怨来强出头!

可是,箭已离弦,后果已经不是李景阙能控制的。

“臣以为,司农少卿范铮之议,妥当。”

长孙无忌举起象牙笏。

他奏报的规格稍稍不同,正是“赞拜不名”,也就是可以不自报名字。

程咬金撇嘴:“长孙团团厚此薄彼啊!什么党项羌细封氏之类的羁縻州,不也当赐婚么?这些特立独行的小娘子,正好去羁縻州施行她们的理念嘛。”

“团团”二字,是欧阳询反嘲长孙无忌的词,一般人可不敢这么对长孙无忌说话。

牛进达沉闷的声音在朝堂里回荡:“老响马终于说了一回人话。”

他两家是最肆无忌惮的,反正都是一堆糙娃儿,才没人去这没人性又矫情的摩罗盟。

当然,要是程处寸他们有谁真玩这恶心玩意儿,吊树上抽,抽死了开席。

横竖娃儿多,抽死了也不心疼。

反正慈旨特准程咬金每个月宰两头黄牛不是?

刚好够开席。

国子祭酒令狐德棻出班举笏,一张白面都气得发紫:“臣令狐德棻,附卢国公议。”

程咬金惊讶地指着自己的鼻子。

就他这性子,说话透着一股滚刀肉劲,武将袍泽声援是定然不缺的,可令狐德棻之类的传统文人是真看不上。

所以,即便程咬金说话在理,文官们也少有附和,最多是置身事外。

令狐德棻得气成啥样,才不顾以往那点成见,站出来附和程咬金的?

黄门侍郎许敬宗满面优越感地站出来附和。

啧啧,世人皆道我许敬宗府上混乱不堪,谁知道还有比我府上更不堪的货色?

徙为中书侍郎的褚遂良昂然出班:“臣褚遂良以为,不仅应逐此等祸害出境,涉事官员也应由御史台好好审查一番,在此事中为家眷作了多少恶。”

李世民看向褚遂良的目光,现出几分赏识。

有如此刚直之士,日后太子即位,当能力谏,以匡扶朝纲。

当然了,人无完人,你也别奢求褚遂良就一定完美无瑕,反正到死为止,褚遂良大方向没有出错。

“诸卿所议,准!着礼部、刑部、大理寺酌情办理。”李世民也无法容忍治下有公然为恶者。

此事议毕,褚遂良请辞官。

他阿耶,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的褚亮,阳翟开国县侯,贞观十六年致仕归杭州钱塘县家中。

封爵为什么是阳翟?

阳翟是褚氏故居,后迁钱塘。

这也是唐朝封爵的一个惯例,封故居而不是现居,如孔颖达的曲阜县公便是如此。

褚亮八十有七,是真的老迈,沉疴难起,皇帝时常遣中使探望,褚遂良回家照顾老父也情有可原。

褚遂良的长兄褚遂贤,此时为普州长史,大约前后脚后归杭州。

褚遂贤日后的前程,最高至雍王友,雍王是李治的倒霉娃儿李素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