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四百二十九章 才人初露锋芒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四百二十九章 才人初露锋芒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8:02:15 来源:笔趣阁

“今日登门,却是有求于兄。”

范铮斯文了一阵,亮明了缘由。

想像中颜扬庭勃然大怒的场面没有出现。

颜扬庭只是轻言细语地回答:“这却有些难办了。少卿知我颜氏世代从文,儒林中也薄有声名,若求亲者是文人,品行端正,即便是流外官也无妨。”

“武将,品秩如何倒也可以忽略不提,只是文武终究殊途,无形的壁垒最难堪破。”

这才是真正有品行的文人,即便拒绝,也不出恶声,不像后世一些小人,口口声声要消灭网文作者。

范铮颔首:“某知此事令兄为难,但颜氏一族居长安六十余年,不说嫡支,便是旁支也衍生了不少。”

“我那樊胜兄长,人虽粗豪,心地却善良,事母颇孝、待姊甚恭,于国忠义。虽过而立之年,却因寻亲所误而未成家。”

“樊胜兄长自思愚鲁不文,有意娶一书香门第女子为妻,能教导子嗣多读书,嫡庶不论。”

当然,对于大唐来说,文武之间的壁垒并非如后世一般牢不可破,你看看杨弘礼提刀出征龟兹、程咬金曾任普州刺史就明白了。

便是他颜氏,后来为国尽忠的颜真卿,你能单纯断定他是文是武?

更不要说范铮的出身,不文不武的,谁又能轻视?

颜扬庭微微颔首,不置可否。

凭心而论,嫡支肯定是不能嫁武夫的,旁支的庶女则并非不能考虑。

毕竟,也不是每个庶女都能得到门当户对的姻缘。

一个正四品下的左骁卫翊府中郎将,还是凭借自身战功升迁,且求娶的是原配而不是续弦,也不辱颜氏门楣了。

颜扬庭斟酌了许久,茶都烹了两壶,才和颜悦色地回应:“这个想法,我倒没太大意见,只是身处服纪,不宜畅谈喜事,你且与我三叔父交涉。”

颜之推一脉,长子颜思鲁,长孙颜师古,长曾孙颜扬庭,故这一脉的家主,实则是颜扬庭。

颜师古的三弟颜勤礼,为弘文馆学士,看似在四兄弟中声名不显,子孙却多居高位。

颜扬庭这一脉,倒显得较为单薄了。

细算的话,与颜之推相继归长安的还有他长兄颜之仪,奈何其得罪了隋文帝,自他到子孙,多奔波于州县。

颜府之事,半日时间便传到了两仪殿。

李世民慵懒地斜倚,漫不经心地饮着杨弘礼送来的葡萄酒。

旧伤总是突如其来的发作,药石早已无效,唯有杜康可令身躯麻醉,暂缓伤痛。

所以,即便太子有何不如意处,李世民也只能耐心教导,不敢再轻言废立。

嫡庶之类的话暂且不提,一个合格的储君,是需要时间来培养的。

临时替补上位的皇帝,也不是没有合格的,但那是凤毛麟角。

多数未经立储培养而替补上位的皇帝,都不怎么样,宋徽宗赵佶、明朝崇祯皇帝尤为突出。

“太子啊,范铮为樊胜向颜氏求亲,伱怎么看?”

李治挺直了脊梁,正色道:“据臣所知,范铮与樊胜亲姐亦如姐弟,故为其提亲亦属寻常。”

“范铮此人,年纪不大,做事却谨慎,少有把柄。若是臣处其境地,樊胜要娶个书香门第的女子,大可向韦曲提起。”

韦曲人数众多,主脉、支系妹娃子数不胜数,要挑一个合适的给樊胜说亲,也不是什么难事。

李世民饮了一口微甘的葡萄酒,笑道:“那么,太子以为真相如何?”

李治扬眉:“臣以为,他这是在蓄意避嫌。韦氏在朝廷中的势力不小,但在军中势力不足,故不足为害。”

“但樊胜终究是实职左骁卫翊府中郎将,若与韦曲缔结姻缘,便是臣也难免堵心。”

李世民笑道:“太子果然可以独当一面,朕亦宽心了。西域之事,你以为如何?”

李治眼中闪过一丝狠色:“西域是大唐的,丝绸之路是大唐的,谁敢阻之,必诛!”

“西突厥乙毗射匮可汗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当封阿史那贺鲁为左骁卫将军、瑶池都督、沙钵罗叶护,暂居庭州之莫贺城,以制射匮。”

李世民大悦:“我儿有明君之姿!”

龟兹总共才几万人口,竟能纠集五万兵马对抗大唐,不用问都知道,西突厥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射匮遣人入朝,再议求娶公主之事。臣以为,可口头应承,令鸿胪寺、礼部百般推搪,拖个三两年,自不了了之。”

李治虽然年轻,对官场盛行的蹴鞠却知之甚深。

一群官僚若铁了心出脚,神出鬼没的脚法,即便是皇帝都郁气难解。

李世民面色酡红,轻笑道:“若鸿胪寺、礼部蓄意加快进程,你当如何?”

斩是不能斩的,这等算计不能摆上台面。

李治想了半天,竟无可奈何,憋得面色通红。

提着食盒的武才人,快步流星入殿,轻笑一声:“君子可欺之以方。”

李世民挑眉:“才人有主意了?”

武照微福:“妾虽不才,有一招可解太子之难。告诉有司,此事办理不力,全司上下俱陪嫁至西突厥,为公主媵臣。”

这个主意,毒。

即便真有人想去“策马奔腾”,也得看看身边的僚属是否同意,会不会暗中给你一刀。

在李世民看来,此招虽奇,却有失堂堂正正之气象。

在李治看来,这就是黑夜里的第一缕曙光。

李世民近来胃口欠佳,不喜殿中省尚食局的膳食,独钟武照所烹牡丹燕菜,故武才人方有机会入两仪殿。

武照无心之言,却让李治记在心头。

若有凌云日,当请此奇女子为谋主。

李治眼见李世民神色不太中看,赶紧开口:“才人此策,深得孤心,对这些官油子,唯有重责,方能令他们警醒。”

李世民想说话,却发现李治之言也并非全无道理。

他御下宽松,是有天策上将威名、四顾无敌的战绩震慑,太子有什么?

没有。

难道还能指望太子跟他一样打仗吗?

所以,太子以苛责、以重律御下,谁又能说不对?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位皇帝一个风格,只要李治大方向无误就行,总不能抓着他的手,一件事一件事都要照李世民风格办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