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四百二十七章 单于夜遁逃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四百二十七章 单于夜遁逃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8:02:15 来源:笔趣阁

按惯例,炮车先轰上一天。

炮车不多,十二架而已,每架承载三百斤大小炮石,于一里外次第投石。

不时地,有车弩一弦七箭发威。

大半铁勒诸部策马,吆喝着运送袋装土石冲到城下,优雅地甩下袋子堆积土山,战马一个甩尾,从侧面脱离城下,城头射下的箭矢多数落空。

游牧民族的骑术,几近本能,有炮车与车弩掩护,再加上诸步兵团的长弓齐射,风险已经降得很低了。

要说与齐头并进的轒轀车、尖头轳相比,只能说各有千秋。

骑行的防护固然略有欠缺,但胜在速度快,在风险地带逗留的时间极短。

羯猎颠努力地组织人手扑上城头,踏着袍泽的血肉向外射箭、抛石、滚擂木。

哪怕伤亡比例悬殊,哪怕是徒劳无功,作为龟兹的大将,羯猎颠也必须顽抗到底。

城中的比丘僧被丞相那利“请”到马道,合什口诵毗沙门天王,也是西域奇景了。

不过,后来这风气影响到了整个大唐,甚至还编造出毗沙门天王助唐玄宗退吐蕃兵的故事,导致唐朝军中多供奉毗沙门天王。

这不是胡吹,《神机制敌太白阴经》里就记录有《祭毗沙门天王文篇》。

毗沙门天王,也就是四大天王里的多闻天王,整个唐朝,集四大天王名声于毗沙门天王一身。

整个西域普遍信奉佛教,最牛皮时僧俗比例几达一比十,可见丝绸之路的富庶。

换成大唐,绝对承担不起这比例。

这也是铁勒十三部乐于出兵、对大唐欣然景从的主要原因。

没好处,再是宗主也不行,皇帝不差饿兵。

三天之后,龟兹军加西突厥兵,总数已低于三万,连羯猎颠的亲兵都折损了大半。

城墙一丈高,城外堆积的土山就高达六尺,眼见失守也指日可待。

夜幕中,龟兹王诃黎布失毕、丞相那利、大将羯猎颠率万骑悄然出了伊逻卢城,投入黑暗中。

驻守城头的龟兹军,硬扛了一波炮石箭雨,举目四望,不见羯猎颠,不禁哗然。

有人爆出龟兹王、相、将已经逃离了伊逻卢城,军士们更是暴怒无比。

合着,我们以血肉之躯抵挡唐军,只是为了让你们逃跑?

打不过,逃跑也正常,但抛下兵马逃走,就未免令人寒心了。

伊逻卢城头的大纛次第降下,杨弘礼笑道:“还以为要打上几场硬仗着,想不到就这么降了。无趣。”

郭孝恪神采飞扬:“西域诸国俱是如此,富而不强,但凡有三万兵马,整个西域俱是囊中之物!”

阿史那杜尔深深地看了这位副大总管一眼。

他突厥处罗可汗之子的出身,还是尴尬了点,除了打仗,最好还是不要多嘴多舌。

谁都知道大唐三万边军足以震慑整个西域,可细想过从中原遣兵员、从长安运送粮草兵甲的难处么?

若非如此,当年的魏征为什么要极力反对建西州呢?

战争只是国策的实施手段之一,要维护国策,需要付出的代价很大。

城门洞开,出来一个戴毗卢帽、着律服(僧衣)的僧人,合什为礼。

“阿弥陀佛!大唐乃礼仪之邦、仁义之师,龟兹于此数百年,虽国主失礼,然前王在世时亦曾助安西都护府征讨焉耆……”

老僧絮絮叨叨地说。

郭孝恪性子急躁,听不得唠叨,放声喝道:“兀那和尚,修的什么老婆禅!若要降,着诃黎布失毕髡(kūn)发齐眉而出!”

老婆禅是佛门术语,指的是纠缠于话语,反复多言。

髡发齐眉是指剪短头发、搭于眉际,是此时奴仆的发式。

老僧叹息:“好教将军知晓,龟兹王已夜遁,伊逻卢城空虚无主,军民茫然,髡人(僧人)受百姓奉养,未能出一力,实属有愧,只能代为请降,免徒增杀戮。”

近二万降兵卸了兵甲,由郭孝恪率二万兵马,并仓部郎中崔义起、右骁卫将军曹继叔、伊州刺史韩威、左骁卫翊府中郎将樊胜,分驻伊逻卢城及周边。

阿史那杜尔并杨弘礼,率飞骑、沙州刺史苏海政、尚辇奉御薛万备及仆从军,六百里急追,迫诃黎布失毕退入拨换城。

拨换城固守了月余,城破,诃黎布失毕与羯猎颠被生擒,那利遁逃。

伊逻卢城外,郭孝恪率千骑驻扎。

平心而论,郭孝恪过于自负了,即便二万人马需要分驻各方,他也不必只领这一丁点人马。

当日的老僧罗汉眉长垂:“阿弥陀佛!龟兹王、将,俱入大唐之手,唯相那利在野,那利执政,久得人心,恐生变故,城中之人亦有异志,慎之!”

奈何郭孝恪始终嫌这老僧啰嗦,根本就没听进去。

那利率一万西突厥人马,骤入伊逻卢城,与原先的降兵里应外合,放声鼓噪。

郭孝恪领郭待诏,率千骑冲入城中,杀到王宫,又再杀出。

天不假年,流矢夺了郭孝恪的性命,郭待诏亦死于军中。

曹继叔、韩威、崔义起、樊胜惊闻噩耗,挥军出击,迅速重夺伊逻卢城,那利仓皇而逃,没多久便为龟兹人抓了送唐军手中。

不是那利的威望不足,只是,痛打落水狗是人的本性,哪怕那狗它人畜无害也照样得挨揍。

大唐得纳龟兹大城五座,男女数万人。

阿史那杜尔勒石记功,率军折返,伊逻卢城重新沦为俘虏的龟兹兵、诃黎布失毕、羯猎颠、那利被押送长安,进献太社、太庙。

然后,《旧唐书》有一段存疑。

“太宗既破龟兹,移置安西都护府于其国城,以郭孝恪为都护,兼统于阗、疏勒、碎叶,谓之‘四镇’。”

郭孝恪难道能掀开棺材板来受命?

如果是说郭孝恪死之前,李世民能未卜先知,确定伊逻卢城拿下的准确时间?

从拿下伊逻卢城到郭孝恪战死的时间,怕不够长安的使者跑一趟。

对于郭孝恪战死,李世民还是有些恼怒的,毕竟这是可以避免的牺牲啊!

“太宗闻之,初责孝恪不加警备,以致颠覆;后又怜之,为其家举哀。”

到了《新唐书》,多了一句话,味道全变了。

“夺其官。”

这就是世人指责李世民对待郭孝恪不公的真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