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九十八章 强迫症?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九十八章 强迫症?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22 18:41:40 来源:笔趣阁

东市令笑眯眯地捧着茶碗,惬意地吃了半碗,长长吐了口热气:“身为东市令,本官义正辞严地告诉监察御史,必须没有。”

范铮闭目想了一下,面上绽放出笑容。

这是个妙人。

“如果是一匹赃马,身上本就有烙印,要怎么让它合理合法呢?”范铮吃完一碗茶,笑呵呵地看着公房内外。

嗯,东市署确实忙碌,偌大的公房里只有东市令与自己存在。

东市令的眼睛眯萋,梦呓般飘忽的声音轻轻回荡:“东市之东,常乐坊,有皮匠;西市之西,怀德坊,也有皮匠。据说,他们有一种手法,可以暂时遮掩马匹身上的烙印……”

后面的话,就不用说了。

遮掩的手段,不清楚,想来如同在渗水的老墙面上刷腻子粉,效果也就那样。

而公验、入籍,只要相应打点到位,遮掩得大致过得去即可。

几个重要位置,以新烙印坏旧烙印,实在不能烙的地方强行割一块皮再长,一年半载之后就风平浪静了,哪怕是官马,出处也早就报亡了。

牛马这样重要的生产工具,在各县衙也是要备案的。

东市令口中说出西市,那是存了一个念头:或许我会倒霉,多少带个伴走。

拖人下水,难道不是常事么?

范铮脑子里现出长安城的地图,不禁哑然失笑。

这些皮匠是有强迫症么?

常乐坊与怀德坊,恰好是在平行、对应的位置!

“据说那一位,常去西市。”

祸水西引,金蝉脱壳,本官的造诣啊,又进步了。

看来,五品以上的大夫等级,也是有希望的。

“东市令日理万机,下官也不多扰,可否遣一精干的府、史,带下官看看这有趣的东市。”范铮的目的达到了,自然懒得在公房内磨时间。

男人,其实也有逛街的喜好,唯独耐性不好罢了。

东市令笑道:“也是,不趁着现在逛逛,过几年监察御史就不得入东市了。卜乙,带监察御史巡视东市,知无不言!”

东市令能当上这六品官,这讨喜的口彩定然是一个助力。

说范铮以后不得入东市,那是因为五品以上不得入集市,是变相的恭维范铮了,偏偏范铮还不觉得谄媚。

吩咐卜乙知无不言,其实是一句反话,意思是悠着点,别瞎说什么大实话。

范铮看了一眼卜乙,咧嘴笑了。

这不巧了吗,刚好是帮仆妇要回短缺冬瓜的那位东市府。

卜乙其实是知道范铮的,毕竟当年送兽炭时,他也在场。

而今范铮已是位卑权重的监察御史,倒是让人刮目相看。

卜乙在东市署的官吏中,算相对清廉的,如果不是被刻意针对,监察御史其实与其他上官也没什么区别。

“东市署呢,以秤、斗二物平市,尽力不让百姓受损;以三贾均事,每旬将同一物品按精、次、粗,定为上贾、中贾、下贾,官府采买、悬平赃物,都是按中贾来定。”

悬平,是一个比较专业的词汇,对于赃物与案发地价格有差异的,以案发地中贾计价。

卜乙咧嘴,有点没心没肺的:“上官,其实敦化坊的兽炭,恕我直言,一直是下贾。”

这里的贾,替换为“估”字就顺眼多了,估价嘛。

范铮微笑:“我知道啊!从一开始,敦化坊兽炭的定位,就是走下贾,因为下层人口多。上贾的香兽,我要贸然插足,龙首西渠还不晓得会增加多少浮尸。”

中贾的为什么不做?

先天不足嘛,石炭末子与整块的石炭,做出来的兽炭终究还是有点差异的。

而且,中贾的兽炭,竞争也激烈,陆甲生怕把握不住。

所以上贾、中贾的兽炭,算了吧,范铮只是想让敦化坊有个保障,并不想达到人人富裕,那不现实。

敦化坊的汉子、婆娘们见到范铮,面色喜悦,叉手之后便谈笑风生,东市里进出的人都为之侧目,从来没见过官员那么亲民的。

范铮来兽炭摊的目的,其实也显而易见,让周围的同行看看,敦化坊兽炭虽然是下贾,却大有来头,要搞点什么小动作,麻烦事先想清楚了。

姜氏药行很气派,药斗子装着各种各样的药材,医工偶尔给人看看病,抓几副方子,多半还是看病患的家庭承受能力而改方子。

不管怎么说,这些古老的医药行业,是真活了不少人。

遇到富庶的,药行也不吝售出上好药材牟利。

说起来,好久没见到姜茯苓了。

……

长安县,怀德坊。

皮匠扎堆,忙碌不休,硝、磨、切、割,都是手艺活。

皮具也是一大产业,无论是鞍具、马车、皮椅、衣履,都有它活跃的身影。

胆子大一点的话,就是私制皮甲也很便利。

忙碌的匠人,对着常服的范铮不以为意。

一名着圆领袍、蓄鼠须的管事踱了过来,叉手见礼:“这位客官是想买什么皮具吗?”

范铮并不搭话,孙九干嘛了一声:“我家郎君想问问,他看上一匹有主的马匹,要怎样掩盖烙印,好去公验入籍呢。”

管事的脸一沉:“什么掩盖?我们是做正经皮具,不懂这个!走走走,去别处玩!”

孙九鼻孔里哼了一声:“横什么?要不是朋友相荐,我们还不来怀德坊呢!真是的,当常乐坊不制皮具似的。”

管事冷笑:“哟,你怕是不知道吧,常乐坊的皮具作坊,同样是我宇文氏的!”

范铮眨着眼睛:“右卫大将军宇文士及?哎呀,那可不得了。”

有个典故就出自宇文士及,破镜难圆。

管事哼了一声:“天下就只有他姓宇文么?宇文恺公,长安城的缔造者,知道不?”

范铮恍然大悟。

宇文恺缔造长安城,给自己留点小福利,说得过去。

可是,他的长子宇文儒童随裴仁基、裴行俨谋诛王世充,事败后不是灭族了么?

是了,王世充只占据了洛阳,谁敢说宇文儒童在长安就没有子嗣?

范铮郁闷地叹了口气:“狗眼看人低!我们走,就不信偌大个长安城,只有宇文氏的皮具作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