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四百零一章 巡汤泉宫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四百零一章 巡汤泉宫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8:02:15 来源:笔趣阁

从长安到安西都护府西州高昌县,有五千五百一十六里之遥。

即便路熟、无须等待仆从军,至少也得在路途上花费三四个月时间,来回就是半年,正经打仗也许不过十天半个月。

若非不得已,范铮才不愿意把时间花在枯燥乏味的行军途中,所以不会主动去。

意外的是,左卫亲府右郎将程处默,竟然随杨弘礼出征。

程咬金一如既往地嘴硬:“老程家的娃儿,就应当上阵杀敌,自己搏个前程!”

这口是心非的模样,让牛进达与吴黑闼取笑了好久。

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敬德几人,对子嗣的安排,是弃武从文,走文官路线。

即便要走武职,那也尽量是后勤这一块,而不是去战场厮杀。

他们浴血奋战多年,图的不就是自家娃儿不用再流血吗?

即便是皇帝,也没法说他们的想法一定不合适。

只是,程处亮为清河公主驸马都尉就算了,还册封了东阿县公,程处默这个长兄再不努力一点,面上挂不住。

论武艺,程处默当然不如程咬金,可一手马槊在年轻一辈里算上中了。

跟薛仁贵比是不行的,薛仁贵的马槊不逊于程咬金,主打一个家学渊博。

反正,程处默的大郎都能满地淘了,不用顾虑血脉问题。

再说了,五个嫡庶阿弟尽可开枝散叶,程处默还有啥好怕的?

范铮除了叮嘱铁小壮格外小心,也只能朝樊胜使一使眼色。

战争,极少单方压制,即便实力悬殊,也可能给强势一方造成损失。

去了一趟骊山,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汤泉宫,范铮尝了尝温泉汤监郦正直奉上的桃李、寒瓜。

有地热资源在,此地的瓜果收获期更长,虽然比不了后世的反季节吧,也有点那味道了。

寒瓜够甜、够水,唯独不够沙,除了与品种有关外,还与汤泉宫水资源过于充足有关。

郦正直很有眼色地装了一个小箩筐的寒瓜,总共也就三个,口口声声是送给事郎品尝。

范铮也没矫情,耶娘妻儿也能过一过嘴瘾,就是当着皇帝、太子他也没啥忌惮的,该拿就拿。

“上官既来汤泉宫,何不泡了温汤解乏?”郦正直相对没那么古板。

整个汤泉宫不是只有帝王能享受的,便是庶民也有一片区域可享受,范铮之类的臣子也有区域可享受。

东区,津阳门之东称瑶光楼,南有小汤,有记载:瑶光楼南皆紫禁。

小汤西有梨园,唐玄宗教部伎子弟三百、宫女三百于此,故号称皇帝梨园弟子,也是世间“梨园弟子”的鼻祖。

瑶光楼南飞霜殿,是寝殿。

飞霜殿南的御汤九龙殿,是唐玄宗时期所建,现在莫得。

虚阁下的温泉,其实也不错,但范铮直接拒绝了。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中区,太子汤、少阳汤、尚食汤、宜春汤,听这名字就是东宫专用。

西区,长汤十六所,为皇帝赐嫔妃御汤;芙蓉汤又名海棠汤,是唐玄宗赐杨贵妃洗浴之用。

百姓常浴的温汤,实则在宫墙之外,泡汤的人骆驿不绝,范铮没想着去挤。

不是自矜身份,只是喜静。

若没有皇帝所率,范铮这号臣子要泡温汤,忌讳比庶民多得多,不泡也罢。

宫城西侧是望京门,门外有看花台,北面是西瓜园,中晚唐诗人王建赋有《华清宫》:“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

活跃在唐代宗至唐文宗时期的王建,诗文集中于两个范围,民间疾苦与宫中风物。

“描绘宫禁中的宫阙楼台、早朝仪式、节日风光,以及君王的行乐游猎,歌伎乐工的歌舞弹唱,宫女的生活和各种宫禁琐事,犹如一幅幅风俗图画,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资料。”

耳熟能详的那句“洗手做羹汤”,正是出于其手。

“民部拨付的经费,可足使用?”

范铮以少卿的角度,关心了一下汤泉宫的用度。

郦正直笑道:“钱这东西,哪里有个够使的境地啊!多有多用,少有少用,但比以前可宽松了许多,缺口努力一下,还是可以弥补的。”

是这道理。

范铮吃完寒瓜,洗手、擦嘴,认真巡视了一遍宫墙各处,查找有无隐患。

坦白说,很腻味,汤泉宫与九成宫既然是“宫”了,为什么还要挂司农寺头上?

就因为它能种植瓜果?

笑,你觉得哪个行宫不能种植瓜果?

“这里,注意看,缭墙之外开阔,可以用兵,当为天子演武之地,却须防有宵小靠近。”

“九成宫犯宫一案,温泉汤监却须引以为戒,若让陛下受一丝侵扰,汤泉宫的前景却堪忧了。”

离长安城不过六十里之遥,相当于在京城门口了,要出什么破事,丢的是整个朝廷的脸。

至于其他的,也不好多说什么,毕竟温泉汤监与九成宫总监于司农寺的地位,更类似于挂靠。

郦正直叉手:“骊山汤能有今日,全仗少卿直言,监内上下铭记少卿之德。”

范铮摆手:“适逢其会,陛下正有意修缮骊山汤而已,非本官之功。”

汤泉宫虽近,备运车还是有十乘的。

除了御史台那个背时衙门,诸司都有备运车。

有备运车,自然就有养骡马的官奴。

范铮看了一眼官奴,上衣襟左掩。

“左衽?”

大唐虽然也喜胡服,但在左衽、右衽问题上不会犯错。

以汉人风俗,衣襟右掩,是因秦汉及之前以右为尊,只有死者入殓才左衽。

由胡入汉的,也渐渐依了这规矩。

番邦的习俗恰好相反,着左衽。

颜师古注:“右衽,从中国化也。”

所以,番邦人如果不刻意隐瞒身份,从衣襟方向一眼就能分辨。

郦正直笑道:“正是,这突厥奴驯养牲畜有一套,骡马皆温顺至极。”

范铮微微摇头:“若不想重演九成宫故事,最好换成大唐蕃户。”

有谨慎过头之嫌,但人活于世,处处是坑,不小心填平能看到的坑,等着哪天崴脚吗?

郦正直的笑容僵了一下,才点头称是。

哎,这个突厥奴已经用顺手了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