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三百七十七章 玄都观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三百七十七章 玄都观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8:02:15 来源:笔趣阁

敦化坊重新热闹起来,三个坊的劳力一起用功,扛梁垒石,忙得不亦乐乎。

酒坊这头,规矩依旧,只许敦化坊民出入,即便是垒石块也一样。

纸坊这头,核心的东西,依旧只有敦化坊民可以接触,谁不服,跟坊正的枣木短棍说话。

这个坊正,说的可不是陆甲生,是侯莫陈羽他们这些坊正。

敦化坊各作坊最狠的一条规矩就是,哪个坊的人触碰了底线,整坊雇佣全部解除,自己玩去吧。

至于他们做事的香坊、兽炭作坊,除了账房是敦化坊学生,没有丝毫隐瞒,就这么大明大亮的摆在众人面前。

甚至,高月娥的阿弟还成了香坊的一名管事,对整个制售流程了如指掌,立政坊是否就能照猫画大虫了呢?

理论上是可以的,牙香方又不是什么大秘密,一些家境普通的人家还自制牙香以祭奠天地祖宗呢。

能不能如敦化坊这般挣钱就不好说了,毕竟敦化坊牙香作坊的售卖,是直接由玄都观、太真观监斋直接接手,令观中代售,没有商贾赠差价,利润才格外丰厚。

制了贩卖给商贾嘛,也就挣个辛苦钱,要不哪来的“奸商”一词呢?

饶是如此,陆甲生依旧恪守范铮的规矩,不敢垄断了二观的牙香供应。

不能因为陈矩年道长、凤真道长的人情,就便宜占尽,这会影响到道观对外的关系。

总想着一口吞尽所有好处,以后谁跟你玩?

至于兽炭作坊,那更简单了,谁愿意去东市、西市搜集石炭末子,也可以自己制兽炭发售。

长安的兽炭需求极大,敦化坊兽炭作坊的产量不过是沧海一粟,谁要跻身进来也影响不了敦化坊。

兽炭作坊还没被敦化坊淘汰的原因,是坊民自用兽炭方便,且能安置一些汉子、婆娘。

倒是本以为瞎折腾的水泥作坊,利益稳得让范铮称奇,除了遵循劣币驱逐良币原则,抢夺青石板市场、做成简易晒场,难道还有其他用途?

受了玄都观的好处,范铮还是得感恩的,趁着休沐日,带着缠得紧的范百里,去玄都观上香。

不带范鸣谦去,当然是幼童不宜入这些场所,不说缥缈的神灵之类的事,就说他万一拉了呢?

不带杜笙霞,则是有一定禁忌,女子的哺乳期与天葵期,尽量不入寺观,不吉。

带着范百里入玄都观,看到桃叶苍翠,一个个小桃子挂上枝头,范百里悄悄说话了。

“阿耶,等桃子熟了,我们再来上香,要几个桃子回去给阿弟吃吧。”

范铮轻轻刮了一下他的鼻子。

自己想吃就直说吧,还要带上范鸣谦,滑头。

范鸣谦要吃桃子,都得明年了。

“无量寿福,小居士想吃,但来取便是。”扫落叶的中年道士轻笑。

玄都观的桃树是举世闻名的,不是到刘禹锡时才栽种,而是本就种得多,刘禹锡来补上几棵。

但玄都观的桃树于后世留名,却多亏刘禹锡的诗句。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的“尽是”当然是夸张之辞,不必细究。

在道士的指引下,父子二人在三清殿虔诚上香,然后布施一贯钱。

布施不只是佛家用语,道家也同样用到,约成书于南北朝至隋朝的《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就有《布施》品,谓施法、施身、施财。

佛道两家,相爱相杀,相互融合,相互影响,有些东西普通人已经没法分辨是出自哪家了。

有意思的是,范铮来布施的,当然也不是六斤四两的铜钱,而是一张薄薄的折子,陇西李氏的柜坊所发,可凭此取出一贯钱。

质库、柜坊、钱庄,是古代民间金融机构不同阶段的名称。

当然,吸血的本质是不变的。

存放铜钱得利息?

想屁吃呐,存放铜钱,柜坊要收钱,贷铜钱更要收钱,升斗小民最好还是莫进来。

然而,这些柜坊的买卖,却不是一般的好、

缘由比较让人无语,因为开柜坊的,不是各大世家,就是名世古刹,人家窖藏的铜钱就足够弥补大唐的钱荒。

为什么存放铜钱还要心甘情愿地交靡费,还不是因为他们底蕴丰厚,就是有事也能轻易赔偿,而不是脸一抹,说声“没钱”就了事的?

说起来,道观在这方面就落后了,连个柜坊都没有。

要是范铮布施的是大兴善寺的折子,不晓得道士们看了,面色是否精彩。

范百里居然对持剑的灵宝天尊颇感兴趣,觉得格外威风,幸好杜笙霞教得不错,不敢伸手乱指。

“护道居士莅临,玄都观蓬荜生辉。”

寮房内,陈矩年依旧简单的一袭黄袍,头戴莲花宝冠,罩黄裙。

范铮稽首,微微疑惑:“道长已晋观主,如何还是洞玄法服?”

范百里学着范铮,双手交抱成拳,左手包覆右手,内在两手指相交成虚拳,奶声奶气道:“范百里向观主稽首了。”

陈矩年流露出自然的笑意,给范百里推来一些果脯,再与范铮烹上清淡的茶汤。

“范百里呀,你这个名字可是老道取的哟。”

范百里抓了一场果脯,笑嘻嘻地回应:“多谢道长,范百里喜欢这名字。”

入道即为出家,尽管此时的道教不禁婚配等俗事,但民间的“耶耶、兄长、阿弟”称呼,在他们身着道服时尽量避免。

陈矩年看向范铮:“寺主也好,监斋也罢,不过是负责寺中事物不同,与修行是否精进无关。”

“你家二郎取名鸣谦,应是出自谦卦。此卦甚好,纵不能青云直上,也是无病无灾,守成有余。”

范铮尬笑,要不是恶补了几天卦辞,他连名字都没法取好。

底蕴不足的缺陷啊!

“虽说我道家清静无为,可面对大兴善寺的香火鼎盛,终究是刺眼。”

“寺主悟崐,也是个人物,上次各寺主齐聚宋国公府,险些为皇帝打压,还是悟崐的作为令陛下一笑而过。”

“俗物虽俗,但生于世间,谁能免俗?只是不愿让善信过于破费,不像佛门竭泽而渔,故向居士求一长久之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