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九十四章 不是红男绿女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九十四章 不是红男绿女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22 18:41:40 来源:笔趣阁

十月初一,假宁之日。

敦化坊里张灯结彩,坊正陆甲生安排一些得空的婆娘、中男,为范家帮忙,吃席的桌椅摆满了从坊门进去的街道边。

这也是北方一般不在冬天办婚礼的原因,冬天冷,动不动满桌的硬菜。

范铮在屋子里穿衣,死活都觉得别扭。

浅赤色的祭祀服,黑丝腰带,赤黄色的蔽膝,赤黑色、前小后大、顶端板状的爵弁冠,服饰上没有绣图案,整套称为爵弁服。

你没看错,这套爵弁服,是官员们婚配、祭祀所用,一些上了等级的官员,他们的子孙成亲时也可以穿这套服饰。

不是说唐朝成亲服饰是红男绿女吗?

这个要细说。

先说男子,庶人成婚,可以越一步规矩,着绛戺衣,就是流外官穿戴的赤色斜领衣,当然就红男了。

六品到九品官员,本身就可以穿这套爵弁服,就是范铮从来没参加过祭祀,第一次穿戴而已,要是着红衣就是自降身份了。

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双方本来就有意向,乌氏又春风得意地卖力,速度自然极快。

迎亲的时节,是在午后。

范铮春风满面地骑着小叫驴。

牵驴的赫然是熊孩子铁小壮,挨了一蹄子之后,他与小叫驴的关系神奇地默契了。

左右是甄行牵着巫桑、甄邦撞着巫亹,后面是长长的坊学生队伍,虽然嘻笑,队形却不乱,可见郦正义教导有方。

当然,糜斐与郦正义两个保姆就必须相随了。

无论是哪个年头,都少不了拍花子这种恶毒勾当,小心为上。

郦正义出场,还有一个没说出口的目的,为范铮作催妆诗。

谁让范铮基本没展现过这方面的才艺?

要是被难倒了,敦化坊面上无光。

铁大壮为首,三十名敦化坊汉子护在外围,袍子里隐约有地方突出。

要的,就是这个气势!

花轿,在这个时代也叫彩车,范氏木器作坊自制的,唯有舆夫是从青龙坊请的。

没办法,以前的敦化坊,穷到想当舆夫,人家都看不上。

没有一定的技巧,抬的花轿能让里面的人颠到想吐。

鼓乐、仪仗什么的,倒是容易凑齐,而且樊大娘持双槌稳步于驴车上擂鼓的架势,当真是万骑辟易,鼓声指挥着其他乐器的节奏,欢快得很。

傧相是陆乙生,范铮特意嘱咐他穿厚一点。

一身干净衣裳的孙九,昂首唱起了欢快的迎亲曲子,不知道是哪里的曲调,反正范铮听不出来。

亲仁坊,杜宅,大门尽开,迎亲的队伍停在院外,范铮与陆乙生大步向前,几名婆娘、小娘子手持包裹了绸布的木棒,轻轻敲了陆乙生几下。

陆乙生满眼茫然。

木棒打到身上,虽然没用什么力,还是有轻微的痛感。

可是,为什么不打范铮身上?

这就是陆乙生第一次当傧相,不知道有些人家有这个规矩,棒打新郎、让他带伤成婚显然不妥当,当然是打在傧相身上了。

这有个名目,叫“下新郎”,下通吓,意思是给新郎一个下马威,以后可不敢慢待我家女儿。

向泰山、岳母、舅兄见礼,然后开始了下面的流程。

三升粟摆在旁边,范铮在慈眉善目的舅兄指引,将粟填进臼里;

一张草席,被范铮覆于井口上;

麻三斤,塞于直棂窗中。

粟与麻,象征衣食无忧;席,范铮就不明白了。

箭三支,置门上以驱邪。

杜笙霞的闺房,房门紧掩,一名小娘子在里面嘻笑:“想那么容易娶走新娘子?催妆诗!”

“不,催妆诗不稀罕,你得用新娘子的名写诗。”

不知道是谁,出的这个题目有点刁钻。

咦,杜笙霞都轻笑了,看来这一关得闯一闯了啊!

“雨后看山对酒歌,飞红骇绿满岩阿。万重山外碧方寸,五色雨中青最多。”

“亭下日生霞映草,松根苓长叶成窝。清溪分付西流去,莫作门前东逝波。”

【引自元·陈樵《西砚峰》】

范铮明显是取巧了,以“生”代“笙”且不说,生霞还分属两个词。

至于景色是不是对应,不重要了。

兀自苦思冥想的郦正义,身子一震。

范铮的诗,绝妙说不上,好是肯定的。

就是有些字词吧,它韵味有点不对,但瑕不掩瑜嘛。

关于这一点,范铮也无奈,时代的变迁,导致一些读音变化,太正常了。

“好诗!”

时任光禄寺良酝署从九品下监事的舅兄杜官保,击掌喝彩。

舅兄是个实在人,名字也实在。

“再来一首。”

声音有点怪怪的,范铮想了一下,果断猜出是杜笙霞捏着鼻子说话。

“绛罗密幄护风沙,莫遣牛酥污落花。蝶梦不知春已莫,鹤翎还似暖生霞。”

“诗呈金字怀仙客,手印红脂出内家。独羡沉香杜娘子,清平一曲度韶华。”

【引自元·高明《和李别驾赏牡丹》】

这一次,生霞就是一个词组,最后的“清平一曲”将杜笙霞的格调都抬高了许多。

说真的,以“笙霞”二字并列的诗,真有一首,却极不适合现在的场景。

范铮清晰地听到了杜笙霞“咯咯”的笑声。

“笑什么?待会儿你还要哭嫁呢。”

“不要!”

幸好杜笙霞不是那么矫情,非要三首催妆诗,直接将闺房门打开了。

要不然,范铮还得挠头,其他有这二字的诗词,要么意境完全相悖,要么长长长。

唐朝的绿女这一点没得错,上至一品、下到庶人女,婚服都是青色。

区别是:

庶人女着花钗礼衣,钗是金银涂色,青裳、青腰带、袜、皮履,都需要自制。

伱没看错,礼部的规定就是自制。

六品以下的妻女,着的是婚嫁花钗礼衣,钗覆笄,两鬓饰金银珠宝,大袖连裳青衣,素纱中衣,点缀的色彩是朱标,衣裳有边饰,蔽膝、大带、青衣带、袜、皮履。

覆笄是指发簪插到编起的头发上,朱标也跟老朱的儿子无关,是一种传统的色彩。

更高的品级就不用细说了。

女子婚嫁礼衣,还有一个人性化的规定,夫家、父家,谁的品秩高,依谁的规格。

女子初嫁,允许着阿娘的(等级)服饰拜谒祖庙,即阿娘是外命妇的话,女儿可以在特定时间穿她的细钗礼衣出现在公众场合。

着了婚嫁花钗礼衣有杜笙霞,再搭上青春活力的面容,新月眉微弯,睫毛眨动,眼里满是喜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