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三百三十七章 一个庄嘉倒下去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三百三十七章 一个庄嘉倒下去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8:02:15 来源:笔趣阁

幸运的是,这些娃儿还没有遭受什么不可逆转的伤害,至少四肢健全,拐子中也没有癖好奇特之人。

庄嘉的重孙怂得很,面上挨了两巴掌就连哭都不敢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大理寺辛茂将他们有得忙了。

审讯拐子,尽可能多让一些人家团圆,还得安排人带这一群娃儿,光是那哭声就让大理寺鸡犬不宁了。

造孽哟!

京畿各县,耶娘到衙门报过娃儿失踪的,汉子婆娘基本都聚到大理寺,认领自家娃儿。

见到自家娃儿,一家团聚,抱头痛哭一阵,给官吏们磕个头;

没有自家娃儿,往地上一蹲,泪眼两行。

“大郎,我的大郎!”

一名葛衣婆娘眼含泪水,张臂要抱另一名婆娘怀中娃儿,娃儿畏惧地缩了缩。

“怎么回事?”辛茂将眼中透着不悦。

一名娃儿,只可能有一个生母,怎生出了二母争子的戏码?

陪同而来的永阳坊正面带苦笑:“牛甜甜的娃儿被掳,忧虑过度,有些失常了,每见到一个娃儿都认作她的大郎。”

“拐子该死!”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整个大理寺都是愤怒的咆哮。

太极殿上,领回了重孙的庄嘉上奏请致仕,李世民连三请三辞的过场都没走,直接准奏。

伤自尊了,连挽留一下都不肯啊!

庄嘉的离去,让太极殿内的气氛为之松弛,程咬金甚至扭着水桶腰嘚瑟了几下。

只有范铮并未现出笑容。

高兴得太早了!

一个庄嘉倒下去,无数个庄嘉站起来。

“勋国公张亮,即刻赴登、莱海域,为沧海道行军大总管,总掌舟师、操演行船,原妫州都督张金树为副总管。”

张亮应声,随即面如土色。

出身荥阳庄户,继而呼啸山林,连过通济渠都不乐意乘船,要去海上学青蛙!

入舟师,他的哼哈二将公孙常、程公颖不能带,义子公孙节不能带,假子张慎几勋国夫人李氏不会给他带,五百义子绝大多数不能入舟师!

哦,虽然张亮的义子,有不少是当年联络的豪强之后,但更多的是李氏推出的人选。

事实上,连张亮都不太清楚,自己有多少个不同肤色、满脸络腮胡子的人抱着大腿叫阿耶。

张亮的离朝,意味着征讨高句丽势在必行,水路甚至已经走在前头了。

张金树在大唐的史书,出现的次数极少,却也是个狠人,当年杀高开道降唐可没丝毫犹豫。

唐同人也遣去洛阳宫含嘉仓,配合太仆卿萧锐,以水陆并行方式,加快运送粮草。

不得不说,从洛阳宫运到幽州蓟县,也是个很大的工程,加之朝廷不愿以广征徭役的方式征集民夫,就更难了。

但是,征集民夫过度,势必再如当年杨广征高句丽一般,遍地狼烟。

“太子,若广征民夫,运粮固然无忧,但民力使用过度,误了农时,百姓是要饿肚子的。”

李世民重新扮起慈祥阿耶的形象,耐心地教导李治。

不得不说,他还是有点惋惜的,若是大郎高明(李承乾字)无恙,此时早就能去汤泉宫避暑了吧?

天气热得该死,八月了还邪乎得紧,长长的头发下都生了两个疔疮,触之即痛,又不想喝尚药局侍御医开的汤方,要命啊!

别说娃儿会畏惧苦得要命的汤方,就是大人也未必能免俗。

相对西医来说,中医药方的苦,确实让人望而却步。

没经历过那种闻到汤药味都想呕的痛苦,是不会明白浓缩药丸便利的。

不是说中医就不好,只是这一点,真的需要改进。

太苦了喂!

李治微微颔首:“民以食为天,饿肚子就会闹、会抢、会杀人,就会重现前朝末年景象。”

一瞬间,文臣们热泪盈眶,感慨终于有贤明的储君,帝业无碍。

范铮不晓得,李治都没监国呢,文臣们怎敢如此笃定?

当年的李承乾,监国还无比顺畅呢,你们怎么就骂秦二世了?

检校司农少卿范铮也没闲着,彻查太仓署就成了他的重任。

太仓署令,并不如《唐六典》所载为三人,只是二人,是因为含嘉仓还没有随洛阳宫升格。

二名从七品下太仓令引导范铮入仓廪之地,六名从八品下太仓丞一板一眼地让范铮与郭景经受检查,确保身上没有火种。

郭景气笑了:“搞清楚,我们是上官,不是嫌犯!”

一名太仓丞和颜悦色地回复:“下官自然知道这一点,只是,上下归上下,规矩不可废,即便是陛下亲临……”

郭景扬眉:“你也敢查?”

太仓丞回应:“敢查他身边所有人。”

这个转折,还有点意思。

范铮张开双臂,坦然自若:“查一查也好,去了嫌疑。”

郭景终究是年轻了,不知道有些时候,根本不能在意颜面,能免了瓜田李下之嫌才是最稳妥的。

大约他不知道,除了战乱年代,还可能会有烧仓廪的破事。

范铮却忘了,郭景的年龄可比他大。

步入仓区,十名从九品下监事叉手行礼:“见过上官!”

独有一名监事叫法不同:“学生见过博士!”

嗯,是盘长他们那批算学生,这个叫法更显亲近,不是极正式的场合,谁也不能说个啥。

太仓史与太仓典事,还各有一名敦化坊学生,足见某人的影响力。

太仓令禇缘滔滔不绝地介绍:“凿窖、筑屋,太仓署都在砖石上铭记仓储数目、领取官吏姓名、年月日。”

在后世,洛阳含嘉仓还真就有这样的铭砖。

还有一个比较奇怪的规定。

储米、粟二斗,课槀一围;

槀同槁字,在这里通假为蒿草。

三斛,橛一枚;

米二十斛,籧蒢(qúchú)一领;

籧蒢有二意,一指竹、苇编织的粗席,二指有丑疾不能俯身之人。

粟四十斛,苫一蕃;

麦及杂种亦如之,以充仓窖所用。

范铮对于征集这些辅助材料并不明了,想来也是储存手段吧。

持钎筒,范铮狠狠地插入粟中,里外一样陈,没用杂物填充。

禇缘笑道:“这是八年陈的粟,粟可以九年陈支用,米与杂粮可以三年支用。”

主打一个问心无愧!

粮食在唐朝的称量单位是体积,原因就在于,粮食堆积得太多的话,称重的器皿不够用。

一番计算,份量的差异有点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