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三百一十一章 见笑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三百一十一章 见笑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8:02:15 来源:笔趣阁

司农寺京苑总监的麦子,在分配了官奴、蕃户口粮,留足了种子之后,足额入太仓署。

一番计算之后,得到的产量,远远高于粟,几近翻倍。

“成功了!”

沃垄全无形象,在京苑总监公房里翻了个筋斗,笑容多有放肆,亭长、掌固指着他大乐。

他可以尽情的放肆,大半年的辛苦,总算得到了满意的回报。

“本官已奏明吏部司,旨授已至。”范铮笑呵呵地拍着沃垄肩头。

门下省传制已经入衙,简单地宣读旨授文牒。

京苑东面监明坦除京苑总监副监,京苑总监丞沃垄除京苑东面监,京苑总监主簿汤仪典除京苑总监丞。

“除”字,在这里指的是除旧职履新。

明坦的品秩未变,却已跳出京苑东面监这个泥沼位置,实权大了不少,自然心满意足;

沃垄纵身一个大跳,从七品下变为从六品下,跳了四级,哪怕明知道京苑东面监是个坑也跳得乐呵呵的,就是袍色依旧绿油油;

汤仪典由从九品上跃居从七品下,跳了足足七级,青袍换绿袍,在那儿谢天谢地谢总监,只差没焚香三炷了。

感谢龙闵,他激流勇退,腾出的位置,立刻让京苑总监流动起来。

其他三面监虽然也眼馋副监的位置,却知道功劳不足,谁能跟明坦似的卖力?

羡慕归羡慕,嫉妒大可不必。

沃垄的右迁,连凤矗都无话可说,谁能跟这两个疯子一样,全身心地扑上去?

拜托,这是朝廷的土地,不是你沃垄家中的永业田,那么卖命干嘛?

汤仪典腾出的主簿位置,是一个新入衙的荫官接手了。

荫官名叫郭景,相貌堂堂,而立之年,未语先笑,据说是郭嗣本从(堂)侄,一张口就是浓浓的陈醋味。

“我就在茶汤里放了一眼眼(nian)盐。”

这还是郭景努力控制着,少说太原方言的结果。

一眼眼,就是一点点。

什么地方人烹什么味的茶汤,郭景的茶汤,总有一股淡淡的酸味。

这没法强求,就像汤仪典放木姜子油,范铮也只能品啊!

强求之下,弄出四不像的茶汤,更受罪。

太原郭氏,也是颇具盛名的世家。

郭嗣本在司农寺,还不好安排从侄,换了衙门之后,李纬自会帮他处理。

相应的,李纬的族人需要进入民部,只要差得不太多,郭嗣本自然也会照应一二。

朋党、羽翼,可不就是这么来的么?

虽然范铮知道,朋党是不对的,可他也没能力反对。

何况,敦化坊学生入朝廷各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朋党?

不是太过分、不把庶人上升的渠道堵死,这就行了。

总而言之,皆大欢喜。

至于范铮,实现了想法吧,这一点功劳,是不足以升迁的。

五品以上,升迁就没那么容易了,何况范铮才坐上京苑总监位置多久?

不同于太极殿的吵吵嚷嚷,两仪殿内甚至静得有些诡异。

司农卿李纬面带笑容,矜持地倚着凭几抚须,一言不发。

哎呀,见笑、贱笑,司农寺怎么一不小心就上了天呢?

什么粟更养身、麦太粗糙,在产量面前,所有人都像被下了哑药似的,没法开口。

民部尚书郭嗣本扬眉:“嘿,想不到这个京苑总监,还真有点想法。”

哼哼,不是本官坚持将他要进司农寺,能出这成就?

这功勋,也有本官一份!

尚书左丞韦悰抚须而笑,凭你们怎生争功,韦曲与敦化坊已经达成了合作意愿,早晚要从范铮身上蹭一点油水。

御史大夫李乾祐哼了一声:“便宜司农寺了!”

要不是天子的意愿,李乾祐才不想放跑范铮呢,这年轻人折腾得多风生水起啊!

真依着李乾祐,给范铮一个治书侍御史,不,御史中丞,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奈何李世民不愿让范铮久居御史台。

这倒不是无事生非,在一个衙门呆久了,难免根深蒂固,形成一个以其为首的派系,这是帝王不能忍受的——哪怕派系是积极向上的。

工部才是最受冲击的衙门,谁让它下辖屯田司呢?

左卫大将军、工部尚书、太子右卫率、武阳县公李大亮思量了许久:“屯田司不敢贸然全面推广改粟为麦,只能在各屯试行小部分,免得水土不服。”

李世民敲着凭几、喝着茶汤,神色透着几分轻松:“武阳县公乃老成持重之言。”

泾阳人李大亮,就是第一个举荐李义府的贵人,散家资接济族人,自身清廉如水,当值宿卫两宫时,即便是困了也只是着甲坐着打盹。

李世民曾经说过:“李大亮宿卫,朕夜夜安寝。”

李大亮唯一以私情说话,是因为将作丞张弼。

早年李大亮随庞玉为王世充部下,为李密所败,李大亮与众被俘,李密部杀俘逾百,李大亮为李密部将张弼青睐,得免死。

李大亮每每念及张弼之恩,总不能释怀,偏偏张弼在将作监从不出声。

(张弼:当时我怕极了,万一恩大成仇呢?)

都在皇城,早晚还是有碰面的时候,李大亮见到张弼,执手而泣,恨不能早日相遇,又以家产送张弼,张弼坚决不从。

(小吐槽:你家产多散给族人了,还有多少?)

张亮当然不是惺惺作态,直接禀告皇帝,请将自己的爵位转让给张弼:“若无张弼,臣无今日之荣。”

李世民感李大亮情谊,拔擢张弼为中郎将,后外放为代州都督。

世人因此盛赞李大亮不忘旧恩、张弼居功不言。

李大亮的战功赫赫,人品也极坚挺,是为数不多的纯臣。

改粟为麦,屯田司还是不敢贸然全更的,毕竟有些地方它就只适宜种粟也说不定,一步步稳妥推进,才是正理。

李世民瞥了杨师道一眼:“考功司要将京苑总监的功绩记录,不可寒了人心。”

杨师道叉手:“臣领命。”

哎,在吏部的位置上,也是越来越不顺心了,两个侍郎拔擢的人都有人才,唯独本官简拔的寒门都平平无奇。

吏部尚书的位置,真的不适合杨师道。

不是谁都能在每一个位置上如鱼得水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