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极乐大宋 > 第八章 兵发陕西

极乐大宋 第八章 兵发陕西

作者:爱做梦的机器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6 22:53:57 来源:笔趣阁

三日后,又一个朝会。

中枢诸大臣又凑到了一起商议西北之事。

西北前线之事将由韩琦全面负责,这是赵祯已经定下的,众臣也觉得没有什么问题。

只要不是那些武夫统领,那就是符合他们的利益。

而且韩琦进士出身,端重寡言,前些年也在北方历练过,也的确能担得起西北的军国大事。

“西北之事,已经确定了要以稳为主。”赵祯重新给大家提醒了一番,特别是看向了狄青。

这家伙是武将,保不准会冲动用事。

而且他也是赵祯指定的西北大将,将直接率军驻扎前线。

“官家放心,微臣知晓,必不敢耽误军国大事。”狄青知晓今日朝会,官家将自己召来,就是做离京前最后的安排了。

也是最后提醒自己一番。

“在西北前线,要听任韩琦的指挥。”

“狄青遵命!”

“另外,在筑城扎寨之外,具体的战法,众卿可有什么具体想法。”

上次朝堂大会,关于这个问题,还没讨论出一个结果。

听到赵祯的话,众臣互相看了看。

“回禀官家,这前线之事,微臣认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剩下的还需要视前线情况而定。”包拯首先站了出来。

“现在就定下具体战法阵法,反而是对前线将士的束缚!”

“恐会重蹈太宗之覆辙!”

包拯说到这里,整个朝堂为之一肃。

这家伙哪壶不开提哪壶!

龙椅上的赵祯也是微微一愣,这包黑子怎么连太宗皇帝的黑料都敢说。

当年太宗皇帝隔着十万八千里指挥战场,要求前线将士不管怎样,都要按照他的阵法布置作战。

结果大败。

这种战场微操,就是后世的运输大队长都是拜服。

“官家,的确,我军与元昊逆贼尚未正式开战,现在以稳为主,其余的伺机而动即可!”首相张士逊见朝堂气氛不对,起身禀告。

他的意见和上次还是一样,以稳为主,再伺机行事!

“不管是坚守不出,还是寻机破袭,又或者是直捣敌巢,都是看前线情况!”张士逊又补充了一句。

“张相此言有理……”

众人思索了一下张士逊的话,首相的话有些道理,就连枢密院的王德用也点头同意。

当然,其实更是包拯刚才的话提醒到了他们,只不过他们实在没办法去支持包拯。

“好!”赵祯高垂于上,也点了点头,刚刚包拯张士逊的确提醒到了自己。

前线之事,的确不可束缚太多,先给个大致方针,等过些时日,看前方情况,再行后事。

“如此,其他人可有想法!”赵祯又看向了知枢密院事王德用等人。

“臣等无意见!”

……

“那此事议罢,另外,大家再说说,我们与元昊交战,辽人会有什么动静!”赵祯停了一下,继续发问道。

官家话毕,底下众人却都交头接耳起来,官家说的事,的确不得不考虑。

这北方的辽人,的确不是什么好鸟,说不定真会趁机来搞点事情。

“官家,我大宋与大辽和平三十余年,辽国亦久无战事,不熟战阵,辽人应该不会轻启战端。”右谏议大夫、判大理寺郑戬道。

大宋已经几十年没有打大战,同样大辽也是承平了几十年。

辽国贵族的尚武精神早已折了大半。

“辽人不再有当年之勇!”武将狄青也同意了郑戬的话。

“有理!”贬低辽人的时候,众臣又来了劲了。

……

“诸位,不管如何,辽人就悬在我们头顶,不得不防!”

知枢密院事王德用有些忧虑,与元昊在西北交战,若是一战功成那还好,若是陷入持久战中,北方边境的事情就不好说了。

这些北方契丹人都是蛮夷之辈,不怎么讲信用。

和平协议随时都可能撕毁。

“按照朝廷的意思,就是要跟元昊逆贼打持久战,但事久生变,辽人定要防备!”

王德用向着赵祯禀告着。

“嗯……”赵祯也微微有些头疼。

“官家,辽人之事,现在大可不必着急。”参知政事范仲淹倒是不以为然。

“辽人息兵罢战三十余载,早已不敢轻启战端。只要我军在西北稳扎稳打,谅辽人不会轻举妄动。”

范仲淹看得出来,现在在辽国朝廷也都是稳健派当政,没人愿意吃饱了打大战。

“而且,西北战事还未开启,我们暂时可不理会辽人,等西北战起,再关注辽人动向。”

赵祯看了看范仲淹,点了点头。

其他众臣,也觉得暂时不用着急考虑辽人的态度。

“不过,王爱卿,还是要你在北方整军修武,做好防备!”赵祯提醒着王德用。

“遵命!”

朝会之后,赵祯为韩琦、狄青等人设宴,此去西北,关系国家朝廷大事,不可马虎。

赵祯也还有话要跟韩琦狄青等人交代。

……

十日后,陕西经略安抚使韩琦与前线大将狄青一同率军前往了陕西。

韩琦将暂时坐镇京兆府,也就是后世的西安,统御整个前线之事。

狄青将率一万东京新军,经京兆府,抵达延州。

延州,就是后世的延安。

再往北走,就是西北前线,那是元昊活动的地方了。

狄青的一万新军,也就是前些日子赵祯阅兵的那一万新军,抵达延州后,将与另外一万新军汇合。

赵祯一共招募了两万新军,第一批新军,在四年前就已经招募组建。

然后训练三年,真的是经历了养兵千日后,才派往边境。

这第二批新军,虽还未满三年训练,但现在边境战事起,只得拔营起赴战场。

不过赵祯在狄青临行之前,又提醒了他一遍,这两支新军都是新建之军,其中还有掷弹兵这种新式兵种,所以不可冲动用兵。

要磨炼好两支新军。

两批新军,都承载着赵祯对这个世界的想法,赵祯从来不想这两支新军一战起飞,然后横扫北境。

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这两年就是对这两支新军的一个磨炼。

真正的打战,还是要交给北方边军。

“韩大人,这是官家同意的水泥厂的选址计划。”随军而行的还有滕宗谅,也就是修建岳阳楼的滕子京。

不过现在他是工部侍郎判陕西工程事,赵祯给他安排的就是负责整个陕西前线的城寨的修建。

责任重大!

同时,陕西的水泥厂也就交给他建造管理。

“滕大人,这水泥厂修建在延州?”

“嗯!”滕子京点了点头,然后继续道,“一来延州附近有煤炭,这是烧制水泥必须要的原料。”

“二来这延州与前线的距离刚好适合,烧制好的水泥,能迅速运往前线。”

“那如此,还劳烦滕大人早日将水泥烧制出来了。”韩琦向滕子京微微抱拳。

按照朝廷的意思,此番去西北,就是先在前线筑城扎寨,全面封锁元昊逆贼。

他在西北的事情,基本就是与滕宗谅相配合。

“不过,韩大人也不必对此物期望过高!”滕宗谅讪讪一笑,似乎有些尴尬。

“哦?怎了?可是有什么难处?”韩琦有些好奇,此物的神奇,他也是见识过的。

“此物虽好,但是烧制出来的速度太慢,所以,暂时很难完全满足前线的需求。”

“日烧几何?”

“不好说!”滕宗谅摇了摇头,“现在东京城外研究所每日也只能烧制十大桶。”

“勉强能筑起一间小房。”

滕宗谅如实向韩琦说着。

“哦……滕大人不必忧虑。西北之事,吾其实也从未指望在这等奇物之上。”

“那韩大人,我们如何破敌?”

“西北之事,吾等上下齐心,这元昊逆贼,自然可破矣!”韩琦笑着摇了摇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