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民国大能 > 第二章 宁波城偶遇

民国大能 第二章 宁波城偶遇

作者:闻人毒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3:41 来源:笔趣阁

一九二五年的奉化县还没有火车站,想要去上海一是坐船,二是坐火车。坐火车必须到宁波才有。而从奉化到宁波近四十公里,坐马车也得三四个小时,这个时候的道路可不是后世的水泥路板油路,城与城之间全是土道。

为了尽量让李大少爷坐的舒服些,老孙头和铁蛋将车驾的很慢。宁波到上海的火车要晚上才发,他们有的是时间赶路,慢慢走也不迟。其实就算他们把马车驾的颠簸一些,李铁也感觉不出来。因为他正被自已这次出行所带的东西给深深的震憾住了。

李铁先是打开了便宜老爹给准备的一个皮箱,里面除了平常换洗的衣服,还有浙江兴业银行的一张支票,整整一千银元现金本票。这是李铁头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每个月父亲还会给自已打一百银元的零花钱。

要知道,现在的上海是全中国消费最高的地方,实际上,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消费也用不上十个银元。想到这里李铁头一次觉得,做个有钱人真好,做个富二代更好。

高兴的把支票塞入自已的钱包当中,再次打开母亲送的沉沉的小包裹。包裹里闪出一片金光,什么是亮瞎了眼睛,现在的李铁感觉自已就被母亲送的东西给亮瞎了眼睛,足足十根五两重的大黄鱼就这样出现在自已眼前。

哇!这个时候的一条大黄鱼可是至少值一百美元的,官方兑换银元也得两百多,黑市都能兑换到五百银元,这十根大黄鱼,至少也值三千银元了。这老妈也太有钱了吧。

快速打开两位姨娘给的小包裹,两位姨娘应该是事先商量好的,给的都是三条小黄鱼和一些金银玉石手饰。手饰的价钱李铁可不知道,只好将六条小黄鱼挑出来揣入怀中。再将十条大黄鱼塞入自已的皮箱当中,好好保存着。

收拾好一切的李铁不禁有些芒然,虽然前世看党史和民国发展史的时候自认来到民国一定可以混的风声水起,可实际上真正到了这个时代,李铁才发现他还真是两眼一抹黑,不知从何下手。

二十一世纪那些挣钱的买卖在这里也不可能实现。不过自已如今有了不下五千银元的本钱,在这个年代也是一本巨款了,要不还是做点买卖吧。

无论如何,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做什么都是以钱为本,不管以后的日子要如何发展,先将自已的经济实力增强再说。

可是自已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在无亲无故的上海,谁会放心和咱做生意呢?唉,嘴下无毛办事不牢,年青也是种痛苦呀!还是先到了上海再说吧,也许只是时机不到,相信老天让他穿越一回,不会让他白白的混过这一生的。

马车其实走得一点都不稳,好在有身子底下垫了厚厚的垫子,要不还不得把自已颠零碎了。经过近三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李铁一行终于在中午赶到了宁波城。一下马车,铁蛋拎过李铁的皮箱。

李铁将老孙头打发走,自已带着铁蛋就近找了一家二层楼的客栈休息。这个时候的客栈还有很多是饭店旅店一体的。因为晚上发车,所以李铁先要了一个房间休息下。

如今的中国正是反对军阀,反对列强的国民革命时期。这一年孙中山去逝,国民党各个大佬忙着争权夺力,各地方实力派军阀也枕兵待戈,各方大战一触即发。

因此引起的各地起义,罢工,镇压**此起彼伏。所谓乱世出英豪,越是混乱的国家,涌现出的爱国人士也是越发让人敬佩。他们可以真正的做到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

就在李铁锁好房间,准备下楼进餐时,刚刚走到楼梯口,就听到三个青年男子,正在大声争论着“乔岩兄的意思我很明白,为了反对列强奴化我们,我们当然要以教育为本,广开民智。

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办校兴文,我现在想要强调的是经费,经费在哪里?这些天来,我们已经不停的奔走四方,可是筹到的经费远远不够。没有钱我们如何运作?

我们几个可以不要工资,可是不可能所有的老师都不要工资,还要租地,租房,请工人,还要对学生进行军训。时间紧迫呀!”说完山扭过头来对着旁边更为年青的一个青年说道:“德富弟,宁波的工商界就真的没有肯出钱的么?”

一个身材消瘦,但看上去双目炯炯有神的青年问道。

“唉!这几天我已经跑遍了宁波工商界几乎所有上规模的企业都拜访了。这些企业不是推说经济不好,就是说怕我们来路不正,更有过份的,说我们是赤化分子。想要报官捉拿我们。

唉,克农兄,我们芜湖的民生学校难道就建不起来了么?”被叫做德富的人是三人中最年青的,一想到这些天的辛苦确没有任何回报,实在是苦恼。”

一听到“克农兄”三个字,刚走到楼梯口的李铁脚下一个不稳就从楼梯上踩空,腾腾的几步跳下楼梯,好在现在的李铁年青,这要是换个年纪大的非骨折了不可。

正下在楼梯下用餐的三人,先是听到楼梯上的动静,再看到楼梯上飞速跑下一人。原来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这少年穿着一套地主装,一看就不是良善之家的孩子。几人收回目光,准备继续商讨建校的事宜。

李铁可不会白白的放过他们,走上前去,亲热的打了个召乎。“几位大哥,小弟奉化李铁,正准备去同济大学读书,见到几位心优民生,小弟十分感动,不知可否赏小弟一个位子,让小弟听听几位的高论。”

几人原本不想搭理李铁,可是一听他小小年纪竟然是同济大学的学生,不禁高看了他几眼,要知道民国时期能读起自费大学可是非富即贵,同时这个时候的大学质量可不是后世那种混文凭的。

可以说,无论是老师的水平,还是学生的质量那都是世界拔尖的。只是几人都是三十左右岁的人了,所谈之事,虽然不算是什么隐秘,可是也不想平白让外人参与进来。年纪最大的宫乔岩刚想拒绝李铁。

就听李铁接着说道:“我刚才无意听到三位大哥似乎正在为建校资金不足而苦恼,小弟不才,但确薄有家财,不知几位大哥需要多少钱财,我可以捐助一些,也为国家民生出一份力。”

李铁当然不会无缘无故的献殷勤,因为刚才听到三人喊乔岩兄时就觉得耳熟,再后来年青人一说到芜湖民生学校,李铁这才想起,那民生学校可不就是李克农和宫乔岩一手建立起来的。

此时的李克农才二十六岁,还没有加入.,正是一心为国的爱国青年,如果要是和他们民生学校搭上线,说不定还能抱上李克农这颗大树,哪成想还没等他想好如何搭喳的时候,一句克农兄惊了李铁一跳。

原来这三人之中那个清瘦的青年正是李克农,这才有了他失足跑下楼梯,不过这样也好,直接找到了正主。

这里李铁自报了家门,做为礼貌。场下三人也不好不自报下家门,年长的正是宫乔岩,另一个正是李克农,至于最年青的现在叫做钱德富,其实他也是民生学校创办人之一,也是以后的家钱杏村,钱德富是他本名,他对外的名号叫阿英。

李克农现在虽然年纪不大,可是几人之中属他最为老成,最有心计。“不知老弟先前可是认得我们几人,或是听过我们几人。为何一定要参与到我们的讨论中来?”

“我想抱你的大腿!”李铁是这样想得可是他当然不能这样说出来,他只是很当然的说道:“我年纪虽然很小,可是家父是爱国商人,从小就教育我,中国要想国富民强,必须首重教育,众观周围列强,从英法到美日,无一不是先强教育再强国家。

试问,一个全是文盲的国家,怎么可能打得过全是大学生的国家。所以我虽为家中独子,坐拥家财万贯,可是父亲从小就给我请私塾,不但教我天文,地理,更是物理化学,算术,外语一样不少。

所以虽然我现在只有十五岁。可是同济大学已经早早的就请我去那里读书,我与父亲都认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所以才让我小小年纪独自一人,去行万里路。”

李铁一番胡吹海骗,无非是想让几人不要小瞧了他,如果不将自已说得妖孽一些,以他小小年纪,谁又会重视得了他。

果然,李铁的一番夸大之语还真震住了眼前三位真正有学问的人。尤其在李铁拿出同济大学的入学邀请函之后,几人终于放下了戒心,与李铁攀谈起来。

唉,要不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个年代的人就是实在呢,一听李铁是刚刚入学的大生生连共和国的特工之王都一点警惕性没有,好在李铁真的对三人一番好意。

听到初期建立学校只需二百银元就足以,李铁还真没把这点钱当回事,自已两个月的灵花钱就能建一所学校,这也太夸张了吧。刚说完这钱他出了,几位英雄不要再被这几百元难住了。

谁知宫乔岩一脸的不好意思接着说道:“前期是只要二百银元就能把学校租好,建好。同时学生也可以开学,可是工资,教材,平时的消耗也都需要钱,第一期他们打算只召一个班五十名学生。这样头一个月再有一百银元应该可以支撑一段时间。”

李铁好奇的问道,“那一个月后怎么办?”

李克农和阿英说道,他们一定会在一个月内筹到足够的钱,来支撑学校的开支,实在不行,进入九,十月份,几人家中的粮食就可以换成银钱了,还是可以减轻一下学校的负担。

看着眼前一心为国的三个革命先驱。李铁突然觉得自已很渺小,二话不说,打开钱包,将父亲给的一千银元就放在了桌上,“这些可以支持半年吧?”几人一看桌上那一千银元的支票,不禁瞪大的眼睛。

这李铁好有钱呀。随随便便就拿出了一千银元,他不怕我们几人是骗子么?好么,刚才还在怀疑李铁是骗子,一转身就怕人家怀疑他们几个是骗子了。

宫乔岩是内定的校长他非常珍重的收起支票。感动的冲着李铁抱了下拳,多谢李铁兄弟的慷慨相助,我们会在建校时为你立碑。

李铁一听还要立碑吓了一跳“别,千万别立碑。”开什么玩笑,很快你们就要扯起造反的大旗了。

这要是把我的名字写到碑上,老蒋将来一定会杀了我全家的,我可是还想安安稳稳混到新社会成立呢。只是想和几人拉上交情,可不能让他们把自已无意供出去了。

几人还在纳闷,因为他们此时还没有加入.所以也没想过造反,并不知道自已以后要遇到的危险。谁不想留名千古呀?现在还不实行做好事不留名那一套呢。

“以往的乡绅们修个桥,铺个路还要立碑做传呢。这建校可是大功德呀?小兄弟为什么不要呢?”

“啊,我们家有祖讯,做好事不留名。否则踢出宗族。所以还请几位大哥原谅,如果非要留个名,就请留中国无名氏吧。”李铁暗暗擦了把汗。

“另外小弟还有一个不情之请,请各位以后再在别人面前提起我时,都用无名氏代替,千万不要喊我的本名。但是各位以后如果有能用到小弟的地方,请尽管找我。只要小弟力所能及一定顶力相助。”说完还向三位兄长行了一礼。

这个时候的中国,封建遗毒还没有除净,各种奇规异俗数不胜数,早已见怪不怪的三人也就没有再强求李铁留名。

几人一个是刻意结交,三个是真的学富五车,不过大家都是一心为民者,岁数最小的李铁为了让几人不要小瞧于他,将后世的不少真知灼见引为已用。自然对眼前的众人也是很有启发,一时之间宾主相谈甚欢。

李铁还特意告诉李克农如果真有什么急事需要他帮忙,一定要派个信得过的人去同济大学找他,不要用书信。说完还将自已的从小带着的长命锁交与李克农,自已认锁不认人。

几人都已将李铁的神秘兮兮,当做是李铁的行事风格。因为各自的目标达成,李铁更是要了几盘好菜与三位新认识的大哥好好畅饮了一翻。

好在大家都还有要务在身,李克农几人还要去联系别的老师,准备前往芜湖成立民生中学。李铁也忙着去赶火车,大家吃的吃的饱,喝到足高高兴兴的各自道别。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