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大明武夫 > 第1092章 缺铜

大明武夫 第1092章 缺铜

作者:特别白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5-03-30 17:22:07 来源:笔趣阁

在见面之后,汤若望和他的教士同伴们就被圈禁在了火器工场的区域内,火器工场这片地域已经被完全封锁起来,除了路易主仆二人和那个老麦之外,其他所有的洋人都严禁离开这片区域。

不过这种形同软禁的生活并不艰苦,食宿颇为优渥,环境也很干净,但让汤若望等人不怎么习惯的是,他们每天都要被询问,问欧洲的局势,问他们掌握的知识,问他们知道的一切一切,这样的询问虽然很和气,可时时刻刻有人记录,让教士们总是想起法庭和监狱里的拷问。

在这枯燥的问答过程中,教士们明显能感觉到,说自己懂得天文和数学方面的知识,盘问他们的人往往不耐烦,可说起火器制造和机械方面的,对面往往来了兴趣。

让教士们最不舒服的一件事,就是身为来自欧洲,同一个信仰的那位路易,没有丝毫作为同胞教友的自觉,很多次参加到询问中,而且语气比徐州这边的汉人更加严厉,不留任何情面。

和他们从澳门一起来到这边的向导刘维起不到太大的作用,按照他的话讲,眼下的徐州看起来不似人间,完全不是他记忆中和传闻中的那个徐州,或许来自京城的大明官员能知道的更多,可他们在来到徐州后就再没有见过。

这些官员是被驱逐了?还是被软禁了?教士们私下议论的时候有种种猜测,不过他们都避免去想那最坏的结果。

汤若望和随行的教士们不知道,和他们一同被抓获的官员以及其他人等也不知道,在他们离开清江浦之后,清江浦向北的运河河段,在清河县和桃源县之间的某处,几艘漕船发生了倾覆。

这段运河也是冬日漕运向北的末端,因为过了泗阳那边,运河就已经结冰封冻了,这个时候的河水并不深,不过船上的人比较倒霉,全被淹死在河中。

船上的漕丁运兵或许害怕罪责,在沉船被发现之前就已经不见了踪影,天知道跑向何处,南直隶江北这边是漕丁们的大本营,他们彼此遮掩掩护,找人是不要想了,得罪漕上更是天大的麻烦。

运河上的案子,有油水的清河、桃源两县衙门都是争先恐后,没油水的则是互相推诿,这一次运河里几十具浮尸,而且没太多财货,两县捕快的效率却不慢。

一具具浮尸被打捞上来,沉在河中的大炮也被打捞上来,看到这几千斤的铁家伙,大家大概猜测出倾覆的原因。

漕船重心高,这段时间南直隶江北又在刮风,很可能风一吹,漕船摇荡,因为这几千斤的火炮在船上,一旦摇晃太大,就没办法止住,然后势头太猛,船上的人来不及反应,看船上这些人的样子恐怕都是不会水性的,漕工水手能逃出来就不错了。

至于其他几艘船为什么也翻了,十有**是因为风大浪大,船只碰撞,酿成这一桩惨剧,实在让人看不下去。

漕船被翻过来之后停泊在岸边,两门大炮也被拖到岸上,就地搭了个棚子,由本地民壮守卫,不少百姓都过来看新鲜,啧啧惊叹,居然还有这么大的火炮,这几千铁干什么不行,何苦糟践做这个。

至于这尸首那更是轰动两县,居然有来自外洋的番人,那些高鼻深目看着和鬼怪差不多的番人,虽说在水里已经把尸首泡胀了,可还是能分辨出来,这些番人不是信自家的什么神仙吗?还不让人拜祭先人之类的,这次遭报应了。

按说冬天天寒,尸首可以存很久,等待上司衙门的刑名仵作之类的过来,可又出了一桩稀罕事,看守尸首的民壮非说这些番人尸体闹尸变了,其他被溺死的人也都看着古怪。

这消息一传出去,清河县和桃源县顿时闹腾起来,好好过个年,怎么能让这外洋的鬼怪晦气了,何况一旦尸变,这几十个妖魔鬼怪闹将起来,本地要遭大祸的,这最近的法师也要去徐州云山寺才能请到,远水解不了近渴,最好用的法子就是把这些尸首一把火烧了,化成灰之后再也没办法作祟。

牵扯到番人,据说捞起的大明人士里还有穿官袍的,这案子非同小可,不说凤阳巡抚这边,南京刑部搞不好也要来人的,可地方上群情激愤,这势头谁能挡得住?

再说了都是乡里乡亲的,这尸变之类的又牵扯到自家地头,捕快差役们阻挡的都是三心二意,甚至暗地里帮忙都是有的。

这么一来二去,停尸的棚子被人堆积柴草,点火烧了个干净,为了将妖孽彻底烧光,甚至还泼上油脂,熊熊大火把一切都烧成了灰烬。

地方上对这些也没有隐瞒,来龙去脉都在公文上说得明白,不管是淮安府、凤阳巡抚又或者是南京刑部,甚至是京师那边的有司过来查问,一切都是如此,尸首连同衣服行李之类的都已经化为灰烬,船只和火炮仍在。

消息南下北上花费一番周折之后,京师终于确认这是派到澳门那边采买火炮的队伍,派去的官员内宦全死,这实在是有些蹊跷,不过地方上稀奇古怪的事情太多,烧成灰之后也没办法追查的太深,而且话说回来,漕船还在,可以查明就是这队伍在杭州那边雇佣的,火炮还在,这大炮又不担心被水浸泡,运到京师之后可以尽快的仿造以及投入实战。

无论公文上,还是过来验看的官吏眼中,这两门火炮都是大炮,却没什么人能注意到在场的两门火炮是十二磅炮,而且是有瑕疵,制造失败的十二磅炮,他的炮膛光滑程度和深度都不达标,但这些东西,不是懂行的人根本看不出来。

既然火炮还在,那么就要继续运往京师,据说内监和兵部有很多人颇为遗憾,如果火炮也消失不见了,大家就可以再采买一次,又多了一次捞钱的机会。

*************

“这些洋和尚知道不少我们不知道的,但没什么惊人骇目的东西,一些窍门,一些见闻,一些改进,但路易他们说,这些洋和尚懂得计算,对咱们工场日后有很大的好处,而且可以给咱们的学丁们上课。”对于汤若望他们的到来,徐厚生并没有觉得如何。

“那两门十八磅的长炮实在有大用,知道尺寸规制,咱们自己就可以造泥模,按着这个样式铸出来,这个有大用处!听这些番僧们说,他们国家的海船上还有更大的火炮,咱们也可以想法子造出来。”对于那两门缴获的十八磅长炮,徐厚生的评价极高。

听到徐厚生说起这个,屋中几人脸上都满是笑意,赵进点头,下首的火器大队大队副孟志奇笑得嘴都咧开了,吉香和张虎斌两人也都在微笑。

唯一没有笑的就是王兆靖,他沉吟了片刻说道:“现在火器工场对铜的需求太大,如今南直隶江北各处,一两银只能换到六百多文铜钱,价钱都被咱们买起来了,如果多造大炮,还是要考虑下多买铜料,那天我和曹先生商议过,周先生也来信说过,咱们再这么集中铜钱,怕是徐州、隅头镇和清江浦这几处的市面会有动荡,银子和铜钱的比兑越来越大了,如果造炮能用铁的话,那可就节省好多。”

王兆靖虽然是总管,可从前都是参与云山行和田庄的方方面面,对经济之道了解的很深。

境山徐家是煤铁大宗,却不产铜,可越是大口径的火炮,就越是需要用黄铜铸造,一门火炮几千斤,用量耗费可想而知。

而且赵字营的火器工场和别处不同,除了生产之外还要有大量的试制,这对黄铜的耗费更大。

虽说这边不产黄铜,但材料倒也容易寻找,收集市面上通用的铜钱然后加以熔炼就好,稍微加价就可以收拢来许多,尤其是在清江浦那种财货汇集的地方。

不过现在赵字营的用量实在太大了,而大明本身就铸钱不足,这铜钱也要在市面上流通,云山行职能通过不断的提价来获取铜钱,然后让市面上银子和铜钱的比率不断的上涨,会影响到各处正常的生意。

听到王兆靖的这番话,徐厚生干笑了声,开口继续说道:“三哥倒是不用担心,那赵家炉已经开始出产,咱们自家师傅和那几位洋人都看过铁料,说是上好的材料,可以用这个铸炮了,六磅以下的炮就可以用这个。”

王兆靖摇摇头,肃声说道:“大炮是军国重器,不能耽误了制造,我只是说要考虑铜料的事情,现在漕船上的人都知道,带着铜钱来咱们清江浦兑换银两已经是一门不错的生意了,在大明各处找铜料都很难大宗购买,只能收铜钱和铜器,那些铜山都在官府手里,咱们不太好打交道。”

“这个是大事,布置给和外面打交道的各处,让大家去找,价钱贵些这个可以不计较。”赵进郑重的说道,那边王兆靖答应了,快速的在纸上记下。

*********

感谢“没有风的夏天,用户寒夜”两位老友的打赏,感谢大家的订阅和月票,月初大明武夫需要大家的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