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大明武夫 > 第1293章 临清大阅

大明武夫 第1293章 临清大阅

作者:特别白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0:56:36 来源:笔趣阁

六月的山东白日里已经开始热了,全副披挂,整齐列队行进,这不是一件轻松的活计,而且自山东进入北直隶之后,虽然一场场大胜,可行军和战斗并不是那么轻松的,从那时到现在,从赵进到下面的士兵都疲惫辛苦,没怎么休息过。UU小说,uu234

不过没什么人为这次阅兵叫苦叫累,武人每日里在营内辛苦训练,在战场上浴血拼杀,这些事没有人旁观,也不会有人旁观,而森严的军纪决定他们没可能去横行霸道,耀武扬威。

人都有彰显自己,表现自己的本性,武人们自然也是如此,他们也想让人见识到他们的武勇和强大,并为此而震撼,让众人敬仰,可平时哪有这样的机会,甚至大家以为不会有这样的机会,大家心底深处,多少还有点文贵武贱的传统,大家毕竟长在大明,尽管他们自己是武人,可还是这么想。

到了这个时候,赵家军的武将士兵们开始想到了更深一层,赵进原来不仅仅给他们好处和实惠,还要给他们荣耀和地位,在静海大胜之后,士兵们甚至队正们都在议论,说今后会怎么样,大家几乎是异口同声,咱们算是跟对人了,咱们卖命跟着进爷打天下,进爷肯定不会亏待大伙,咱们这代有了家底身份,就让孩子好好读书,毕竟坐江山还是读书人好处多。

大家都看到大明是个什么样子,那些卫所里的指挥和千户们,自家是世官将门,却供子弟读书科举,不就是太平世道这舞刀弄枪不值钱,要读书有学问才金贵。

可到了现在,很多脑筋清醒的人突然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进爷所做的和大明不同,似乎也和评话传说里那历朝历代的传统也不同,进爷对武人的看重,并不仅仅因为他自己是武人,也不是因为现在需要武人,就是一种看重,一种纯粹的敬重,或许一代代做个武夫不是什么坏事?或许吧,没什么人能下判断。

只有想得多的才会想到这些,更多的人只是兴奋,彰显武勇,展示威风的兴奋,旅正团正们一遍遍的检查,不愿意漏过任何细节,也不想自己率领的营头在阅兵上出丑,被兄弟部队看笑话,下面的士兵们整理自己的兵器,洗刷马匹,擦拭兵器,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众人。

临清阅兵的那天清早,临清城的城门只开了北边的一个,进出办事的人都只能在那边进出,而且阅兵的南门处不得前去,这也是为了秩序和治安,但这阅兵对临清城内的人来说并不是封闭的,临清城墙大家可以上去,居高临下观看,视野其实比城下要好很多。

到了这天,甚至连临清知州、通判和推官以及吏目差役都是上了城头,一旦放得开了,气节之类也就不怎么在乎,这等热闹大家都是要看看的,也可以顺便决定将来怎么选择。

唯一有些不痛快的是下面的差役和快手,因为赵家军特意叮嘱过,所以知州衙门特意安排了差役在城头值守,安全有李家的护卫私兵盯着,关键是防备太过拥挤,要是从临清城头摔下去,可是要出人命了,大家都在看热闹,自家却要忙着差事,总归不舒服。

除了临清官吏士绅百姓在城头之外,内卫也在城头上布置了人手,特别是距离阅兵台最近的方位上。

大家早早来到,也不知道谁想出个主意,除官吏士绅外,上城需要缴纳十文钱,这就让城头上的人虽然很多,却没有那么拥挤,那些头等富贵的人家甚至还摆下了茶水点心等等,满怀期待的早到,不过城下却只有那些山东各地来到的豪绅大户们,他们在那简陋的木台两侧站立等待,就那么被太阳晒在头上,山东这些虽然多灾多难,可他们这个身份的人物还是能做到养尊处优,这样等待实在很辛苦,可赵家军没给他们安排座位,也不准他们带着仆役,只是每人给了个装满水的葫芦,说是渴了的时候可以喝。

按说坐在城头的那些临清士绅,有茶水点心,从容自在着,远比城下那些站立的人惬意,可城头这些人却丝毫没有因为这个高兴,因为在下面站立的人里也有临清本地的士绅,大家之所以在城头坐着,是因为不够格接到帖子,只有有资格的人才能站在那里遭罪,一想到这里,还真是心情微妙。

在赵家军大军驻地,各旅团队都已经排列肃立,等待在那边,队列严整,从旅正到下面的士兵,每个人都是挺胸抬头,盔甲兵器都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尽管这营地有两万余人,可除了牛马嘶鸣之外,没有人议论,没什么别的声响。

每个团都是排列成战时的防御阵型,旅正则是站在所在旅第一团第一排右端第一人,旅旗和团旗就在身后,按照事先的安排,陈昇应该骑马扈从赵进,一前一后骑马校阅这些队列,不过陈昇却坚决要站在队伍之中,接受赵进的检阅。

鲁大和李和不在队列中,鲁大举着大旗跟在赵进身后,而李和则是作为阅兵时的护卫首领亲随赵进左右,留守临清的两个团同样有大功,这样的安排就是对他们的褒奖和看重。

骑在马上的赵进由二十名披甲骑兵护卫,这些骑兵和掌旗官身上穿着的甲胄都是崭新,马具上的每一个金属饰件都是闪亮,看着威风凛凛,不过,真正引人注目的是赵进身上的铠甲,暗金色的徐州重甲。

这铠甲没有跟随大军北伐,实际上大军凯旋回转过了沧州的时候,这套专门制作的铠甲才送到临清,本来是要用纯金打造,或者在表面镀金,贴金箔的法子也想过,但这几个方案都被否掉,纯金太软太重,根本不适合打造铠甲,而镀金和贴金箔则显得太假,实际上真正明晃晃的金色并不适合铠甲配色,这样的亮金色只能显出富贵来,却没办法凸显威严。

所以这铠甲是用上好的黄铜打造,又按照汤若望他们的建议,将颜色做暗,这样出来的铠甲,肃重威武,正适合赵进,这套铠甲自然和上阵厮杀的铠甲有很多不同,肩甲护腕上都有兽纹和吞口,巧匠浮雕纹饰看起来煞气逼人,而整套铠甲上龙纹和虎纹才是要点,为了造这个,特意在扬州请来了珠宝匠人,将银丝镶嵌在甲胄上,日照之下,繁复的龙虎纹路反射银光,好像龙虎俯身活起来一般。

铠甲彰显威严,但更有别的意味,徐州和赵家军一直是潜心发展,低调经营,始终维持着一种让大家很不理解的默契,而这次用上龙纹,则是有所改变,其实更多的是对内部众人确认,让大家不要乱猜。

赵进的坐骑是精选的纯色黑马,在赵家军的马匹中挑出来最神骏最健壮的一匹,尽管大明传统以金色银色紫色为贵重,赵家军则是在推崇更为严肃的黑色和红色,赵进本就身材高大,穿着这么一身精工打造的铠甲,骑着纯黑健马,当真显得神武非常。

三十六面牛皮大鼓齐声敲响,急促连响之后,变成了单调间隔的节奏,齐响一声,安静短暂,然后又是齐响,在这样的节奏下,气氛变得庄严肃穆起来。

就在这单调的鼓声节奏中,身披赤红大氅的赵进在护卫们簇拥下,骑马出现在队列之前,北伐大军的各旅团队都在同时肃立,瞬时动作,轰然一声,地面都好像跟着震颤。

每一名连正、队正都在用眼角余光扫视自己的队列,生怕这刀削斧凿一般的方整队伍有什么歪斜,每一名士兵都在挺胸抬头,将站姿做到最标准,唯恐自己精神不够饱满。

阅兵是大礼,古今中外,历朝历代的阅兵都是步骤繁复,华美庄重,按照王兆靖的想法,赵进的这次阅兵不光是对内还要对外,也要做出正规的典章制度来,显得赵家军并不是起于草莽的贼寇,不过赵进的意思很明白,就是给将官士兵们荣耀,向山东地方上展示自己的武力。

赵进的坐骑很是驯熟,缓缓向前,赵进第一个检阅的是第一旅第一团,旅正陈昇站在第一团方阵第一排右首位置,全副披挂,庄肃异常。

看到赵进经过面前,陈昇左手持刀,右臂横在胸前行军礼,他这个动作就是个信号,整个旅团都跟着照做,又是轰然响动,赵进笑着看向陈昇,兄弟们自小一起长大,陈昇立刻明白赵进的想法,他想要喊自己一起,或许还要喊每个兄弟一起。

陈昇脸上没有笑,他看着赵进点了点头,然后用更端正的身姿站直,右拳重重敲击胸膛,大声吼道:“万岁,万岁,万万岁!”

场面变得安静,但这安静只是鼓声的间隙,又是齐声擂响,然后自陈昇那边开始,有参差不齐的“万岁”声音响起,,有的声音蕴含着激动,有的声音很迟疑,有的声音则是战战兢兢,甚至还有人没有喊,但喊的人越来越多,喊的声音越来越整齐,到最后变成了齐声的呼喊“万岁,万岁,万万岁!”,山呼海啸!

******

感谢“段逸尘、戚三问、元亨利贞、喜唰唰、桦记、风中龙王”几位老友打赏,感谢大家的订阅和月票,谢谢大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