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的诏书又不是密诏,益州哪能不知晓。
然这些消息,也是一个比一个劲爆,一个比一个叫人心中忧虑。
汉中丢了,荆州也要来犯,还有蛮人相助!
这也就罢了,反正也是早有所料的事情,只是不想,连那法正没回来!
法正是去干嘛的?
是去汉中打探张鲁态度的!
结果这汉中的张鲁都跑了,那法正却还没归来。
只要是不傻的,都明白这是代表的何。
第一个叛逃的人,已经出现了!
这一旦有了开头,对其他人影响,自然也是显而易见。
…
“法孝直没能归来!”
成都的某处府邸,吴懿直与那刘巴正是低声缓语。
刘巴当即应道:“是不能还是不愿,将军也该晓得。”
吴懿听得点了点头,却还到底有些不满的应道:“这法孝直倒是有脸,前头在殿前说事,还说要拒守汉中,抵抗袁军。”
“结果到那汉中,明知那张鲁已走,却还入了城,投了袁家,简直可笑。”
刘巴听得却长叹口气道:“怕那法孝直,去洛阳之时,也未是就想的就要投那袁家。”
“以吾所料,法孝直此番去那汉中,也非是直存心思就要投那袁家。若是那张鲁未走,也该还为使君效命。只是见张鲁已离,才下的决断,投了那袁家。”
吴懿见那刘巴还在一通的分析,连忙打断道:“如今说的这些,已无多少意义,还是快些说说,如何应对才是。”
刘巴被是催促,心里也不恼怒,当即回应道:“法正归了袁家,那袁家入蜀更是容易,吾等不可再思对敌,吾料使君亦是此虑。”
吴懿与刘璋多少还有点沾亲搭故的,自然比起刘巴更懂那刘璋来。
当即亦应道:“使君所虑吾也晓得,只是那张任与张松,各有心思,总是扰乱了使君,不若哪还能如此麻烦?”
这张任与张松还真是挺麻烦,听闻袁家已占据汉中之地,一个是自己请命去剑阁屯兵,一个是还叫刘备去守卫剑阁。
张任也就罢了,一心抵御外敌,虽是顽固,也是一片忠心。相对来说,那张松存的什么心思,是不是对刘璋还忠心耿耿,可就不一定了。
二人也知问题所在,说到这重点之处,亦各自沉默下来。
半晌才见吴懿直起身道:“既然那张松直要叫那刘备来此,吾等就随了其意,叫那刘备去剑阁走一遭!”
刘巴听得大惊,连忙惊起道:“不可啊!那刘备包藏祸心,哪能如其所愿?”
吴懿听得却隐隐一笑,再是道:“吾欲叫刘备那三兄弟先来成都,待其行路至半,带人半路截杀,也是一了百了。”
“刘备一死,则再无干扰,吾等再劝,也可保州内太平,使君安危。”
刘巴见那吴懿已起杀心,却不意外。
那刘备在巴郡待着,要是铁了心要对抗袁术,自然是好事,但要是想投袁家,却变成个麻烦人。
别说吴懿了,此事刘巴自己都动过心思。
当即也不假装,直跟着说道:“只是那关张悍勇,还有徐庶在旁,要能成此事,怕也不容易。”
吴懿听得却自信道:“关张二人再是悍勇,也难敌大军埋伏。至于那徐庶,就是再有谋略,在今日势前,必也是无计可施!”
言罢,就是与那刘巴一阵附耳低语,直把那刘巴说的是频频点头相应。
心里直冒出一个念头来:“此番那刘备,可该是插翅难逃了吧!”
...
成都当真是个好地方。
一片广袤的平原,满足了成都的富足。
其外部,就被群山环绕。龙门山,大凉山是蜀地的天然屏障。
在汉中没破之前,刘璋心思倒是还挺安定的。
直到那汉中都丢了,袁耀已经派了大将入驻,刘璋这心中才开始不安感日益加强。
这几日,就是天人交加,想着到底是投那袁家,还是再负隅顽抗一遭。
其实按照刘璋的心思,这天下都已平定,只留下自己这还算大些的诸侯,何必再逆势而为?
当场就想投那袁家罢了。
也就是张松等人,反反复复与自己说那袁术为君不贤,日后必要生乱,叫自己抗敌待时,可观其变。
又是林林种种,说的不少必胜之缘由,才叫自己心思难定。
当然了,也是因为袁耀的大军还未开拔,叫刘璋自己觉着还有些时日。才能如此摇摆不定。
而今日,失去了好友法正,却一点也不妨碍张松继续要抵抗袁军的决心。
这会,正是挺着腰杆,正义凛然的高呼道:“法孝直无胆之辈,无忠君之信,实乃不义不孝之徒,其人出走,何需忧虑?”
张松也真是没办法,虽然与法正感情不错,这会为了大事,也只能反复诋毁,把那法正说的一文不值。
吴懿在一旁见得冷眼相待,又是心中暗笑,直到听完其言,才面上一正,就是上前驳斥道:“不论如何,法正知晓吾蜀地军中部署,要被其尽数告那袁军,则叫吾军御敌是难上加难。”
“还望使君三思,不可轻视。”
刘璋听得吴懿所言,当即就应道:“不错不错,那法正去了袁军,必是把吾益州部署全都相告。”
“那袁家尽数知晓吾军中布置之后,岂不就是要坏事了!”
张松听得刘璋此言,虽是未待其话说完,却也明白刘璋是心中起了胆怯之意了,哪能叫其说完,直上前打断道:“正是如此,才该叫刘备往剑阁而去,好叫那袁军万万想不到此事。”
张松说着,也是朝着那吴懿看去,就其想来,这般提议必是要叫那吴懿反对。
正是准备再是反驳一句,却不想那吴懿竟是上前一步附和道:“子乔所言不差,可叫那刘备驻守剑阁,叫那法正意料不到。”
刘璋见那吴懿也是附和,心中无多主见,也点头而应:“善!既然皆如此说的,便叫那刘备入剑阁,替吾守那关口。”
吴懿即又拜道:“使君英明,只是外敌虎视眈眈,叫若兵马变动,实在不妥。”
“末将提议,只调动其人,兵马还是不可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