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曹营当仓官 > 第420章 刘琦的大腿养成计划

我在曹营当仓官 第420章 刘琦的大腿养成计划

作者:一剑绯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10:21 来源:笔趣阁

刘琦说完,徐庶脸上满是欣慰之色。

“难得,难得,公子说得鞭辟入里,非常可观。”

先是赞同了刘琦的观点,而后,徐庶脸色一沉,又道:“公子,您既然已经看出,在下也就不妨直说了。

一旦令尊百年之后,荆州大位落到刘琮之手,蔡瑁、蔡夫人必定不会放过公子,而公子也不会坐以待毙,一旦襄阳与江夏开战,荆州就会陷入内斗,到时候,刘琮、这些庸碌之辈本就不是曹操的对手,曹操若趁荆州内斗之际,派兵来袭,荆州起步就要落入曹贼之手了么?”

徐庶的一番话,算是说到了刘琦的心坎里。

刘琦当即躬身向徐庶施一大礼,虚心恳切地请教道:“先生所言,正是我近年来日夜忧虑之事,还请先生指点迷津!”

他知道,徐庶既然把话都说出来了,就一定有应对之策。

徐庶仿佛有种被临危受命的感觉,分外严肃地向刘琦还礼,回应道:“公子,您手中握有江夏,江夏乃荆州大郡,地域虽小但资源丰厚。

现在我们兵精粮足,可手下并无能征善战的大将供公子驱使,为今之计,在下建议公子暗中联络刘备,与之建立合作关系,对他进一步提供帮助,这样一来,日后一旦荆州形势有变,刘琮、蔡瑁若攻刘备,公子可救之,他们二人若是攻江夏,刘备也不会坐视公子被围。”

“与刘皇叔合作……?”

对于刘备,刘琦一向是抱有好感的。

此人出身远不如自己,年过四旬,却敢于曹操这等大敌针锋相对,可见其志向高远,心志坚定,绝非一般的凡夫俗子所能比拟。

甚至,说句不孝的话,刘琦觉得刘备比自己的父亲刘表,还要出色得多。

因为若是刘备和刘表的位置互换,荆州绝对不会是现在这副模样。

但欣赏归欣赏,刘备再了不起,也不是他刘琦的父亲。

刘琦也有自己的顾虑,他想了一会儿,苦着脸向徐庶问道:“先生,我着实欣赏刘皇叔的品性与能力,可我若是与他联手合作,一旦被蔡瑁、刘琮他们知道,就又会成为在父亲面前诋毁我的借口、理由。

再者,刘皇叔毕竟是客居荆州,我与刘琮之间的争斗,是我们荆州内部之争,将刘皇叔牵扯进其中,不合适吧?”

这番话,刘琦说得实在太客气了,但徐庶已经听明白刘琦的话外之音了。

所谓“强宾不压主”。

刘琦的意思是,荆州无论是落入他刘琦之手,还是落入刘琮之手,都是子承父业。

但无论怎样,他刘备都没资格做荆州之主,这个位子,刘琦不愿让刘备染指。

“公子的意思,在下明白。”

没人愿意把自己父亲辛苦多年积累的基业拱手让给他人,就算刘琦心胸还算大度,也不可能接受得了这种事的发生。

可接下来,徐庶的语气就变得前所未有的凝重。

“只是,公子有没有想过,假设令尊现在就驾鹤西去,以公子现在对荆州的掌控力,就算刘琮不与公子相争,蔡氏也愿意倾尽全力辅佐公子继任荆州之主,一旦曹操亲率大军来攻,公子自问能抵挡得住么?”

作为臣子下属,徐庶本不愿把话说得这么直白,这么难听。

但他眼看着刘琦还在拘泥于荆州的归属,而忽视曹操这尊随时都可能鲸吞荆州的大敌。

只要敌不过曹操,就算暂时得到了荆州之主的位子,也早晚要落得一无所有,甚至丢掉性命的下场。

“先生,刘皇叔虽是当世英杰,但我并不认为,凭他目前现有的文臣武将,难道就一定能把荆州治理得更好,抵御住曹操的大军么?”

刘琦有些不服气地反问道。

听到这话,徐庶只有无奈地笑了。

“看来,公子对刘备近来的情况还是了解得不够啊。”

“先生何出此言?我一直有留意刘皇叔的动向啊!”

“公子确实很留心,但公子有所不知,刘备先前为何能击败曹昂十万大军?”

“不是刘皇叔通晓兵法,其麾下张飞、赵云二位猛将奋勇杀敌,才得此大胜么?”

看徐庶的意思,似乎其中另有隐情,刘琦当即竖起耳朵,准备听徐庶的另一番解释。

“公子,刘备自己可没有这么大的本事!他能胜,只因他身旁多了一位旷世奇才相辅佐!”

“旷世奇才……?!什么人竟能担得起先生如此称誉……?!”

徐庶的才识,经过这段日子的接触,刘琦已经见微知著。

像他这样的大才,却称呼某人为“旷世奇才”,想必此人的才能,一定是震古烁今,相当了得!

“此人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是隐居南阳的隐士,自称‘卧龙’前些日子刘备请得他出山相辅佐以后,诸葛亮就一展大才,替刘备制定方针,击败曹昂十万精锐,还险些将曹昂困死在昆阳城内!”

对这等秘闻一无所知的刘琦惊讶得下巴都快砸到地上,他张大嘴愣了好久,才讪讪苦笑道:“想不到事情原来是这样,先生,不知此人与您相比,如何?”

“我哪里配与‘卧龙’相提并论,诸葛亮之才,十倍于我!”

文人总喜欢自谦,刘琦却忍不住拆穿道:“先生莫要过谦了,我不敢说先生是天底下最有才干的贤士,但我相信,就算是张良、姜尚再世,也不至于比十个先生加在一起,还要厉害吧?”

刘琦这么较真,徐庶哑口无言,没法再反驳,只得转移话题道:“公子说得是,但这位诸葛亮的才能,确实远远超出在下的水准,所以得此人辅佐,公子不必担心刘备会败给曹操!”

“先生这么说,意思是我一定要与父亲的基业失之交臂么?”

听徐庶之言,刘琦也明白徐庶绝不是被刘备收买,才说出这种话。

徐庶是确实看清局势,知道刘表、刘琦还有刘琮三人,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在曹军的铁蹄下,保全荆州。

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刘备扶上荆州之主的位置,借助刘备、诸葛亮还有张飞、赵云等文武的力量,才能让荆州在曹操的“魔爪”下得以保全。

既然自己一定做不了荆州之主,那么如果可以的话,要替荆州在刘备与曹操二者之间选一个主人,刘琦当然毫不犹豫地选择刘备。

如果换做是刘琮,听到手下的谋士说出这种话,大概会不分青红皂白,就命人以“背主投敌”的罪名将这谋士直接推出去砍了。

还好刘琦的才能虽不高,但尚能分辨忠奸,采纳良言。

“先生这么说,那也唯有这一条路可走了,只是不知具体该如何是好?难道我要现在就把江夏也拱手让给刘皇叔治理不成?”

想通归想通,刘琦还是情绪颇为低落地问道。

“公子误会了,方才在下所说,都是计划的最终部分。

眼下,公子强,刘备弱,公子尚能主宰局势,正好趁此机会向刘备示好,进一步建立良好关系!”

“先生的意思是……?”

刘琦似乎开了窍似的,对徐庶的计划大致猜到了几分。

“公子,令尊这次英明果断,同意将朝阳、新都两城拨给刘备,我们不妨就再多加些彩头,以公子的名义,暗中派人再送五万石粮草过去,如何?”

早在数日前,徐庶就派人打探清楚新野的具体情况了。

刘备、诸葛亮凭借先前战胜曹昂十万大军那一仗,确实斩获不少钱粮军械,但他们近来招兵买马扩充军备后,存粮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这个时候刘琦如果能送五万石粮草到新野,那绝对是替刘备、诸葛亮解了个燃眉之急,足够让他们二人对刘琦好感度大涨。

说白了,徐庶替刘琦制定的计划很简单,就是在认清自己的实力后,为以后尽可能过上好的日子,抱一条相对可靠的大腿。

这个大腿就是刘备,不过嘛,即使是未来的大腿,现在也是需要养成的,而在养成的过程中,尽量赢取对方的好感,这样刘备有朝一日,要是当真能飞黄腾达,刘琦也能凭借往日的情分,跟着混个不错的位子。

刘琦自问没有逐鹿天下,和曹操这等枭雄抗衡的能力,那不妨就依照徐庶替自己制定的安排,支持刘备。

“好!就依先生的意思,我这就命人准备五万石粮草,尽量不声张地送到新野去!”

“公子明鉴,但是在下还有一个提议。”

见刘琦没有跟自己唱反调,也没有质疑自己的忠诚,徐庶松了口气,暗自庆幸自家主公至少不像袁绍那样刚愎自用。

“先生直说便是。”

刘琦生怕徐庶见外,淡然笑道。

“公子,此次运送粮草一事,在下愿亲自替公子走一趟。”

这回刘琦立刻面露难色,不舍地说道:“先生,自有你辅佐以后,我治理江夏就比过去要得心应手多了!

眼下我刚从先生这里学到一些皮毛,你这一走,我……”

“哈哈,公子这么抬爱在下,在下真是受宠若惊啊!

不过在下以为,公子太过谦了,在下教给公子那些治州理政的技巧,公子多少也学到了七、八成,而且此次将粮草送往新野,事关重大,在下必须亲自提公子走一趟,才能放心。”

“先生,这我就不明白了,难道咱们这五万石粮草,还不能让刘皇叔、诸葛亮满意,非得先生您亲临新野才行么?”

刘琦心里有些不快,虽然明知刘备未来可能前途难以限量,但他现在毕竟还是荆州的大公子,相比手握三城还都是自家父亲施舍的刘备,他刘琦可是货真价实的一郡太守!

他肯主动赠予刘备粮草,还是五万石这么多,已经够给刘备面子了。

刘琦视徐庶如师如兄,态度心思都没有避讳,徐庶自然瞧得出刘琦心中的不快,笑道:“公子误会了,眼下莫要说这五万石粮草,就是公子只派人送五千石粮草过去,刘备、诸葛亮也会乐得合不拢嘴。

只是公子莫要忘了,这送粮草仅仅是个幌子,我们真正的目的,还要与刘备、诸葛亮他们达成合作,既然要联手相互照应,在下自然要作为公子的代表,替公子与刘备、诸葛亮洽谈一番,也好试探一下他们二人的态度。”

听徐庶解释得如此详尽清楚,刘琦才转怒为喜,欣然道:“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那就只能有劳先生舟车劳顿出一趟远门了。

请先生放心,先生离开的这段时间,我定会派人多加照顾老夫人的饮食起居!”

如果是别人说这话,多少是带点儿威胁的意思,暗示你徐庶的老母还在我手上,若是敢一去不回,就别怪我不讲情面了!

但刘琦本性纯良,根本就没往这方面想,说这番话时也是一片肺腑。

徐庶乃饱经风霜之士,一眼就看出刘琦是真心实意要替他照顾老母,当即千恩万谢道:“在下多谢公子,那就有劳公子多多费心了!”

还真别说,这位大孝子离开江夏,唯一放心不下的不是刘琦,正是他那上了年纪生活难以自理的老母。

“先生屡屡为我指点迷津,正是我的良师益友,些许小事,先生无需言谢!”

刘琦满怀敬意地向徐庶抱拳致意,着实是礼贤下士的典范。

——

七日后,当楚云还在许都陪着娇妻爱子,流连忘返的时候,徐庶已经亲自率押运粮草的人马,顺利抄小路抵达新野城外。

也不知是当真礼贤下士,还是为了做做样子,至少刘备和诸葛亮是亲自出城五里率军相迎。

表面功夫做足的刘备和诸葛亮在城外的平原上,一见到徐庶,就热络得纷纷拱手作揖,打起招呼。

“想来,这位一定就是元直先生了!”

“元直!好久不见!今日一见,还是这般风采照人,看来在刘琦公子对仁兄很是器重啊!”

诸葛亮何等老辣,不过三言两语,就道出了诸多信息,仿佛就连徐庶此行的来意,都通过这一句话,给一语道破。

“哪里哪里,徐庶见过刘皇叔!孔明啊,都是多年的老友,就莫要开我的玩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