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六百七十章围困

南国江山 第六百七十章围困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杨渥沉吟片刻,觉得没有问题后,向众人问道:“诸位将军对郭枢密的建议还有什么问题吗?有的话不妨都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众将沉吟,过了半晌,严可求突然开口道:“大王,郭枢密的建议固然极好,但臣以为光是各军轮换还不够,敌军不可能放弃河南的几万军队,所以将来他们必定会渡河解围。”

众将包括杨渥在内,纷纷向他望去,只听严可求接着道:“大王,我军虽然能封锁杨刘渡口附近的河道,但河道漫长,不可能全部封锁起来,敌军随时都可能在上游或者下游搜集船只渡河,打咱们个措手不及。所以最关键之处就在于,我军如何才能尽快的发现敌军的渡河企图。”

杨渥皱眉,问道:“那你的意思是,咱们要沿着河道派人巡视?”

“正是,不过若是派朝廷的人去巡视几百里河道,则咱们的人手显然不够。所以臣建议,可以发动下面各县的力量,从沿河各县的百姓中临时雇人来监视河道,一旦发现敌军有搜集船只渡河的迹象,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将消息传来;到时候我军的水军就能迅速赶过去,打乱敌军渡河的计划;甚至有可能在敌军半渡时一举重创敌军!”严可求道。

“好,这个办法很不错。晋国和梁国乃是世仇,相信那些百姓对晋军也没有好感;更何况,只要咱们贴出告示,每个雇佣的人每月给个几百文钱,相信会有大批百姓愿意为我军做事;而咱们需要付出的不过一点小钱而已。”杨渥当即便点头应允。

晋军要渡河显然不可能一下子就将几万人渡过来,他们需要足够的时间;而吴军的水军从发现敌军渡河,到赶到渡河点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吴军的主力从收到消息,到集结完毕,这同样需要较长时间:这就会给晋军足够的渡河时间,将更多军队运送过河。

但如今吴国雇佣百姓来监视整个河道,只要发现晋军有渡河企图,就能以最快速度将消息传过来,让水军做好准备前去拦截;而吴军的主力也能以最快速度集结起来,准备应对敌军的进攻。

可以说严可求的这个计划将为吴军赢得大量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很可能会改变整个战局的成败,而吴国所需要付出的仅仅是几万贯钱而已,这对如今的吴国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只要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这点花费完全值得。

接着,众人又讨论了许多细节上的问题,最终确定按照郭崇韬的意见,以长期围困为主,大军主力每次投入四万人负责围城,各军轮流进行休整。

为了保证围困计划能够顺利实行,杨渥下令任命周本为主将,直接负责杨刘前线指挥。

而其余军队中六万人被留在东阿、平阴一线,以随时支援前方战事,防止晋军主力渡河解围;剩余的近两万军队则转移至濮阳,做出渡河进攻澶州的姿态。

当然,此时进攻澶州的时机尚未成熟,在这里布置军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吸引晋军注意,减轻卫州的压力,同时为进攻孟州、怀州、河中府等地做准备。

命令下达后,吴军立即做出调整。

而在杨刘这边,周本上任之后,他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广建营寨:在城南、城西、城东十里处分别修筑一座大型营寨,各驻守五千军队,剩下的军队则在城南二十里处再修筑一座营寨,以随时支援其他各营寨。

不仅如此,周本还下令征调周边四县民力近两万人,在三座营寨的周围又修筑起众多的小型营垒,每个营垒里面都只投入几百士兵,用来保护三座主营寨。

这些小营垒虽然面积不大,驻军也不多,但却能极大的压缩城中守军的活动空间,让他们无法出城活动。

面对吴军的行动,城中守军顿时就坐不住了:若是真让周本的计划得逞的话,杨刘城将被彻底封锁起来,守军与外界的联系将被彻底切断。

不仅如此,原本按照晋军的计划,在晋军主力前来解围时,守军应当里应外合夹击城外吴军。

不过要想成功解围,晋军的行动就必须要快,要赶在吴军主力反应过来之前就将城外的吴军击败。

而现在吴军修筑这么多的营垒,将来等到李存勖率领大军前来解围时,很难在短时间内攻破这么多的营寨,这就会给吴军足够的时间做出反应。

一旦不能迅速取得胜利,局势将对晋军极为不利。

所以在得知吴军大规模修筑营垒的消息后,李周、石敬瑭等杨刘将领不得不率军出城来破坏吴军的行动。

结果在十天的时间内,晋军就出城三十多次,每次都出动近万人的大军与吴军展开激战,以迫使吴军放弃修筑营垒的计划。

面对晋军的主动出战,吴军一方当然不会客气。

他们之所以不主动攻城而选择以围困为主,无非就是担心攻城的伤亡太大;但若是在城外野地上正面交战,双方都没有地利优势的情况下,吴军当然不会退后。

这样的大规模正面交战是极为惨烈的,吴军一方虽然在兵力上和阵型组织等方面有优势,但晋军士气高昂,且士兵骁勇善战,冲杀起来往往势不可挡,可以说两军都有占优势的地方,总体上来说应该是势均力敌的。

而交战的结果也的确如此:三十多次大战,双方都损失惨重,任何一方都没有占到上风,只能算是两败俱伤。

但问题是这样两败俱伤的消耗战吴军打得起,晋军却打不起。

之前浮桥尚在的时候,晋军可以从河北源源不断的得到援军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援。

但现在浮桥被毁,河道被彻底封锁,没有了河北的支援后,晋军守军损失一个就少一个,箭矢、兵器等方面的损失也无法得到补充;而吴军却能不断获得补充,这样的消耗战显然对晋军不利。

所以在十天之后,晋军很快就支撑不下去,只好退回城中,放任吴军修筑营垒。

平阴城外,刚刚率领主力退守此地的杨渥在得知周本下的命令后,顿时笑了起来:“这一招看上去与郭威攻打李守贞的策略有异曲同工之妙啊,以大规模修筑营垒的手段来围困敌军,迫使敌军出城来战,以消耗敌军的实力。”

想到郭威,杨渥心中一动:“按照时间来算,郭威现在或许也加入晋军了,只是不知他现在又在何人麾下呢?”

……

这天,潞州城中的军营外面突然排起了长队。

自从天佑三年潞州被晋国夺取之后,这里一直便是晋国重镇,由昭义节度使李嗣昭受命镇守,至今已有十五年。

李嗣昭此人虽然喜好敛财,但他的能力却是没得说的,尤其在治军方面更是极为擅长,昭义军的实力同样是晋军中的翘楚,为晋国这些年的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过李嗣昭这人的带兵风格更偏好于精兵路线,也就是说军队数量虽不多,但各个都是精锐,不说每个兵都能以一敌十,但至少在全军中都能算精兵。

这样一来就使得昭义军很少有募兵的举动,即便有,其规模也不大,一般只招募少量精壮来补充作战中的损耗。

但眼下的情况却明显不同,昭义军不仅在募兵,而且募兵的规模还很大,仅仅一个上午的时间就招募了上千军队!

这样大规模的扩军行动很快就引来各方的关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