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战

南国江山 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战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之前与杨渥热切交谈时还不觉得,此时两人谈崩了,场面变得紧张起来后,李存勖便发现对面那个老将身上散发的气势竟然比他身旁的李绍荣还要强,所以有些好奇的询问。

“这位乃左镇武军都督、舒国公周本将军是也。”杨渥开口介绍道。

“老夫周本,见过晋王殿下!”周本手持长枪,在马上向李存勖行了一礼。

李存勖有些惊讶道:“不想阁下竟然便是指挥象牙潭之战的周将军,孤倒是失敬了。”

吴国的名将有不少,若是以指挥能力来说的话,李神福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不过李神福毕竟去世得早,没有经历后来吴国大举扩张的各场大战,在天下间的威名自然就要打个折扣。

更何况李存勖原本就更喜爱那些骁勇的猛将,所以在他看来,吴国最厉害的名将反而应该是周本、王茂章等人;其中王茂章因为青州之战以七千军队大破梁军而闻名天下,周本则在象牙潭之战里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此时听说眼前这位老将军就是周本,便是李存勖也感到有些惊讶。

他朝着周本点头致意,接着看向杨渥道:“殿下,看来咱们只能在战场上分个高下了。”说完,他便调转马头,示意李绍荣回阵。

杨渥见状也带着周本返回阵中。

回到自己一方军阵后,李绍荣忍不住小声问道:“大王,之前吴王提议以郓州换卫州,大王为何要拒绝?末将觉得郓州孤悬河南,处敌方四面围困之中,防守不易;而卫州则靠近我方核心,若是以郓州换取卫州,两家以黄河为界保持和平,这对咱们来说是件好事啊!”

“好事?若孤真的答应了,只怕要不了多久孤就会死无葬身之地!”李存勖冷笑一声。

他不是看不到郓州不利于防守的问题,但他更明白,此时晋国不能与吴国停战,更不能有半点退后,一旦退了,晋国也就要完了。

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但李存勖却很清楚的感觉得到。

首先一点,晋国的体制就是延续唐朝的藩镇节度使体制,其领地基本上都被分给了大大小小的藩镇;虽然因为李存勖本人的威望和晋国的凝聚力,以及共同对抗外敌的压力,这些节度使都能做到令行禁止,听从晋王的号令。

但若是与吴国停战,两家和平下来,外部压力消除了,这些节度使还会一直听命于晋王吗?

第二点还是节度使的问题,晋军与吴军不同,吴军保持军队战斗力的主要手段是丰厚的赏赐,这是需要强大的财力作为后盾的;晋国没有那么强的财力,不过经过也有自己的办法,那就是册封节度使或者刺史。

那些有功勋的将领中,功勋大的将被册封为节度使,功勋小的也可以担当一地刺史,从而获得自己的领地,这种诱.惑之强人们很难抵挡住,这就鼓舞了晋军上下努力奋战,以期待有朝一日能有一块自己的领地。

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征战后,晋国已有的地盘基本上都已经被册封出去,若是与吴国保持和平,不对外拓地的话,要不了多久晋国就无地可封;没有了足够土地作为赏赐后,晋军就会失去征战的动力,到时候晋升无望的中低层军官说不定就要起来造反了。

至于第三个原因,晋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征战后,各地百姓困顿不堪,再加上地方刺史或者节度使们横征暴敛,使得百姓的负担极为沉重;如今晋国正处在对外扩张之中,接连不断的胜利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这些内部的矛盾。

一旦停止征战,没有了外部压力,这些内部矛盾就会爆发,到时候都不需要吴国发动进攻,或许晋国内部就要瓦解了。

总之,晋国的体制完全是建立在对外扩张的基础上的,只有不断的对外扩张,才能保证国家有足够的凝聚力,才能将内部的种种矛盾都掩盖住;一旦晋国对外扩张停止了,那么其内部矛盾就会爆发,国家也会变得虚弱。

此外,李存勖也深知,单纯比领兵打仗的能力自己有绝对信心不输于吴王杨渥,但若是比治理国家的能力的话,他就比杨渥差太远了。

若是与吴国停战,那就会留给吴国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刚刚得到的中原之地,到时候吴国的实力将变得更强,而晋国反而会因为内部的矛盾而变得虚弱,此消彼长之下,晋国的灭亡或许就为时不远了。

正是因为意识到这些问题,所以李存勖宁愿冒险与吴军决战也不愿答应杨渥那个看似不错的提议;更何况,李存勖的性格也决定了他不可能在此时退兵。

打发了李绍荣后,李存勖派人传令给石敬瑭,让他带领一千人出阵向吴军发起挑战。

对面,杨渥见对方派兵挑战,领兵的将领打着“石”字将旗,心中一动。

“姓石的将领?晋国诸多将领中姓石的不多,其中受到晋王重视的就只有一个,难道此人便是石敬瑭?”

他转念一想,“若这人真的是石敬瑭,那么建立后汉的刘知远岂不是也在眼前这支军队中?我今日若是派兵将这支军队全部消灭掉,岂不是一举消灭了两代王朝?”

不过随即他就苦笑起来,经过他的乱入,如今的天下局势早就偏离了原来的走向,现在的吴国已经统一了黄河以南除了蜀中、陇右外的绝大部分地区,而晋国目前却被挡在黄河以北。

将来的局势将会如何发展都难以确定,更别说石敬瑭和刘知远二人还有没有机会建国了。

“只是不知道五代最后一个朝代后周的建立者郭威此时又在干啥?”带着这样的疑问,杨渥看向众将道:“晋军主动挑战,咱们不能让他们小瞧了。谁愿意领兵前去会一会敌军?”

“大王,末将愿领兵出战!”话音刚落,便有一个粗狂的声音传来,让杨渥将目光转向那人,却发现是一个不认识的将领,站在李承鼎的身后。

“大王,此乃臣麾下副指挥使张朗,为人有勇力,臣以为可以令其出战。”或许看出了杨渥的疑问,李承鼎连忙站出来解说道。

“好,张将军领兵出战,若是能取得胜利,就可以将头衔前面的‘副’字去掉了。”杨渥点头道。

对方出动的也就是一千人,吴军这边当然不能投入更多兵力,免得被对方小觑了。

更何况对杨渥来说,他也想看看相同兵力的吴军和晋军在正面碰撞时到底哪一方能取得胜利,到底是久经沙场的晋军更胜一筹,还是经过严格选拔和训练的江淮之地能占得上风。

“请大王放心,末将定会取胜归来!”张朗面色坚毅道。

杨渥点了点头,没有多说,心中却是想着:“石敬瑭在历史上能建立后晋,不管他是不是借助契丹人的力量,至少他的能力还是有一些的;跟何况他率领的又是晋军中最精锐的军队,实力肯定很强大。

而眼前这个张朗却没什么名气,只怕打输的可能性更大。”

虽然不看好张朗,但杨渥并不打算换人,毕竟只是一场千人级别的战斗,即便是输了也没有多大关系,这次输了下次还可以再赢回来。

“咚咚咚……”随着战鼓响动,双方的军队开始向前移动,距离逐渐缩短。

石敬瑭的麾下原本既有骑兵,也有步兵,不过这一次出动的是一千步兵,骑兵留在后方压阵;所以吴国这边同样是步兵在前,骑兵在后压阵。

真要算起来,这场战斗才是晋军和吴军真正的正面交战,晋军一方这么多年来东征西讨,北败契丹,南败后梁,期间还消灭了燕王刘守光,战绩可谓辉煌。

而吴军一方的战绩同样辉煌,南方大大小小的藩镇先后被削平,最近半年更是彻底消灭后梁,将势力拓展到整个黄河以南。

这样两家势头正盛、士气高昂的军队厮杀在一起,顿时整个战场上到处都充斥着喊杀声,入眼之处遍是刀光剑影,人与人奋力搏杀,鲜血四溅。

“久闻晋军骁勇善战,如今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啊!”周本丝毫不避忌的赞叹着敌军的强大。

“周将军别忙着涨他人气势,我军的表现也不差嘛;敌军这么拼命冲杀,若是不能一举破敌,等到士气衰竭后,就要被我军所败了。”李承鼎却笑道。

从目前的局势还看不出到底哪一方更占优势,吴军一方更多是以坚韧而著称,凭借良好的训练来保证阵型的严整和士气的维续;而晋军一方则充满着一股野性,上上下下的将士们都在拼命争先,悍不畏死。

很难说这两种类型的军队哪一方更强,不过至少在目前的战场上,晋军的气势的确要压过吴军一筹。

“所以最关键的就在于,到底是晋军靠着血气之勇一举摧毁我军的阵型,还是我军拼接坚韧的斗志顶住敌军的猛攻,等到反击时刻的到来。”周本点头同意道。

两人简单的交谈着,眼睛却死死盯着前方战场,试图从场面上的变化来判断出局势的发展。

过了一刻钟后,李承鼎忽然道:“敌军的进攻势头正在减弱,看来我军要赢了。”

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一开始吴军主要是以防守为主,晋军却是发动猛攻,不断冲击着吴军的阵型。

而到了此时,很明显可以看出,晋军的军旗在吴军军阵中推进的速度已经降低到非常缓慢的程度,甚至可以说已经停了下来。

这意味着晋军已经遇到了巨大的阻力,且他们身上的那股血气之勇正在逐渐衰落。

只要吴军能继续坚持下去,取胜的就应该是他们。

周本却道:“我军要胜了吗?老夫可不这么认为,以老夫之见,我军这一战已经输了。大王怎么看呢?”他转头向杨渥询问。

杨渥点头道:“不错,孤也认为,若是没有意外的话,我军输的可能性非常大。”

他指了指战场,叹息道:“虽然敌军的进攻势头正在减弱,但问题是我军的士气同样在减弱啊。而且你们看那边,我军的阵型已经有一些混乱了,若是张朗不能及时作出调整的话,敌军只需趁势猛攻,我军必败。”

“这个……”李承鼎有些惊讶道:“大王,我军虽然有一些混乱,但并不明显,而且张朗此人也算善战,定能及时作出应变;大王难道觉得敌军能在我军作出应变之前就发现我军的漏洞吗?”

正所谓旁观者清,他们这些人远远观战,反而更能看清双方的态势,知道哪里有漏洞存在;但身在阵中展开激战的敌军将领难道也有这个本事及时抓住这个并不怎么明显的战机吗?至少李承鼎对此是感到怀疑的。

可惜,他还是低估了敌军将领,就在他的话音刚刚落下时,只见晋军一方立即做出应对,针对吴军出现的漏洞发起猛攻,顿时将吴军军阵搅得大乱。

好在张朗能够得到李承鼎的称赞,的确不是无能之辈,他眼看阵型有溃散的危险,当机立断下令收缩兵力,重整阵型。

经过他的调整后,虽然吴军损失不小,但至少重新稳住了阵脚,没有被敌军彻底击败。

不仅如此,张朗还趁着晋军突进太猛而出现的漏洞发起反击,给晋军造成了较大伤亡。

一番交战后,双方都有不小的损失,而且士兵已经疲惫,故而两方各自鸣金收兵,准备回头再战。

从这一战的伤亡来看,晋军可以算得胜的一方,最终一千吴军至少有三百人伤亡;而晋军一方的伤亡估计不到两百人。

对这个结果杨渥早有心理准备,且不说双方将领的能力,就是两支军队的实力,杨渥也觉得或许晋军更胜一筹。

毕竟吴军这些年主要依靠的是训练,真正的大规模实战也就是北伐中原;而晋军则不同,这么多年里晋军连年征战,实战经验何等丰富;再加上北方人更加高大强壮,这在冷兵器作战的时代当然是更占优势。

所以对于这个结果,杨渥并没有感到意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