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六百六十一章商议军情

南国江山 第六百六十一章商议军情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郓州失陷的消息如同一把重锤一般敲在杨渥心头上,让他差点气得骂娘。

当初他就意识到晋军一旦想要在杨刘渡方向取得突破的话,必然会选择向郓州发起突袭。

所以那时候杨渥还特意询问过刘信关于郓州守备的情况,而刘信的回答却是,郓州守将王传丞“性格沉稳,深得其父真传”。

王绾在吴国诸多将领中虽然不能算能力突出,他的资历和威望同样不算顶尖,不过他的优点就是性格沉稳,办事牢靠;所以在听说王传丞乃是王绾的儿子后,杨渥也放心了不少。

如今看来不过是虎父犬子罢了。

杨渥用力揉了揉额头,让自己稍微清醒下来,沉声问道:“敌军到底动用了多少军队,还有我军损失如何,如今的局势又如何,这些难道一点消息都没收到吗?长剑都在战前为何没有收到任何消息?”

负责情报的范遇这段时间病了,长剑都暂时是由副指挥使王庆负责。

他连忙答道:“大王,河北的消息毕竟有黄河相隔,有时候即便有重要消息也难以及时传到,或许是耽搁了吧?”

杨渥冷哼一声,对他的答复不怎么满意,不过如今最重要的不是追究责任,而是搞清楚状况,做出应对措施。

他看了看周围,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诸位都随孤来,再派人去把其他几位都指挥使以上将领都请来,对了,把刘仁赡也叫来,咱们临时商议一下。”

带着众臣匆匆赶往崇政殿,一路上众臣都没有再开口,而杨渥也在细细沉思着最近的局势。

在柴再用率军西征后,因为各军出征已经有半年多时间,而且吴军攻占中原都已经快两个月了,灭梁也有一个半月时间,晋军却一直都没有什么动作,所以杨渥渐渐放下警惕,觉得李存勖或许已经决定先平定镇州,然后再南下。

所以这段时期杨渥下令北伐各军可以轮流回到南方休整,具体的办法是每个军分成三批轮休。

也就是说如今各军基本上都有一万左右的军队已经返回南方。

当然即便有部分兵力回南方轮休,但留在中原的吴军总兵力依旧人数众多,加上最近新编的军队,不算柴再用的三万人的话,一共有二十万左右。

这其中,虽然有部分骑兵随柴再用西征,又有部分骑兵返回南方休整,但留在中原的骑兵数量还有六千人,兵力还算足够。

反观晋军一方,晋军的总兵力或许也能达到二十多万,甚至更多,但考虑到晋国北方面临契丹的威胁,镇州又尚未平定,真正能用于渡河征战的兵力应该也就十万左右。

所以在兵力上,吴军显然占了绝对优势,又有优势水军可以控制黄河,晋军虽然袭占郓州,但也不必太惊慌,只需调动军队发起反击就是。

历史上的李存勖能够一举灭掉梁国,那是因为梁国的核心就在开封,只要将开封打下来,梁国就亡了。

但吴国的核心却在南方,中原地区即便打烂了也伤不到吴国根本。

晋军根本就无法像历史上那样迅速取得胜利,只要自己不犯大的错误,就能将战争拖入持久战;而论打持久战的能力,三个晋国加在一起都未必能比得上一个吴国,更何况晋国如今还有镇州这个大坑没有填上,打持久战的话,对吴国有利。

想到这,杨渥渐渐放心下来,对于接下来的战事已经有了成算。

等到了崇政殿的时候,他的面色已经完全恢复如常了。

又过了许久,留在洛阳的众将匆匆赶来;而在这期间,又有一份新的消息传来,却是长剑都的密探传来。

原来晋军这次突袭行动完全都是由李嗣源一手主导,不过李嗣源的行动非常谨慎而隐秘,直到他率领大军渡过之后,吴军的密探才得到一些零碎消息,但此时已经迟了,晋军趁夜色和大雨的掩护发起突袭,一举将城池占领。

除此之外,这份消息中又提到,晋军真正动用的兵力应该不多,因为杨刘渡口那边还有不少晋军驻守。

看过这份密报后,杨渥见该来的人都已经到了,便面色如常,声音平静的道:“诸位将军,想必你们也听说了,刚刚收到的消息,郓州失守了。”

众将顿时“嗡”的小声议论起来。

“郓州守军五千人,怎么一下子就被袭取了?守将王传丞有失职之罪,应该予以严惩!”

“晋军来的兵力到底有多少,即便是突然袭击,但若是兵力少的话,也断然不至于一夜之间就把城池拿下!”

“我军应该趁着敌军没有站稳脚跟,立即发起反击!”

……

众将议论纷纷,场面十分嘈杂。

杨渥面无表情的看着众将,似乎对他们的吵闹视若未见,暗中却在观察众将的反应。

“这一次晋军来势汹汹,一下子就把郓州打下来,看来众将中有不少人都慌了神。不过此时也正好是看看众将应变能力的时候。”

他观看众将,见众人中有不少人脸色惊慌;同样有不少人面色激动,大声叫嚣着要立即发起反击;不过也有不少人面色平静,似乎在低头沉思;此外还有一人则面色轻松,似乎对局势一点都不感到担心。

那些面色惊慌的将领很快就被杨渥暗中记下来,心中想着:“遇到一点大变就失了分寸,这样的将领如何担当大任?”

而那些神色激动,大声叫嚣要立即发起反击的将领,则被杨渥打上了“行事鲁莽”的标签,连敌军的具体情况都不知道就叫嚣着反击,这种莽汉只能用作冲锋陷阵的猛将,而无法成为独当一方的统帅。

那些低头沉思的将领则要进一步观看,看他们到底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分析来判明局势。

至于那个面色轻松的将领,正是老将周本,杨渥对他的态度却有些疑惑,不知道他到底是胸有成竹,还是说故作镇定。

过了片刻后,杨渥向站在身旁的郭崇韬示意,郭崇韬当即站出来道:“诸位请安静,大王面前,如此吵吵闹闹的成何体统!”

众将连忙安静下来,向杨渥看去。

“周将军,刚才孤宣布郓州失陷敌手的消息时,众将各有反应,唯独将军你却面色轻松,不知将军可是成竹在胸?”杨渥有些好奇的询问,同时也希望他能够站出来振奋一下众将的士气。

周本连忙答道:“成竹在胸倒说不上,但老臣以为,晋军此次渡河袭取郓州,这完全就是来送死!”

“什么?送死?”

“周将军,这是什么意思?晋军来势汹汹,郓州一夜之间被其袭取,周将军却说他们乃是前来送死,不知这是何意?”

众将顿时被他的说法惊呆了,一个个满脸好奇的向他看去,便是李承鼎等之前在沉思的将领也都想知道他为何做出如此判断。

杨渥也向周本道:“不知周将军为何如此说,可有什么凭借吗?”

他虽然通过之前的分析,得出不需太过担心的结论,但也没有自信说一定能消灭掉渡河南下的敌军。

而周本却如此自信满满,这让大家都很好奇。

“大王,臣之所以这么说,是从敌我双方的实力上来做的判断。”

“愿闻其详!”

“大王,晋军的兵力不过二十余万,其中至少有五六万驻军在北方大同、代郡、幽州等地,用于防备契丹人,这部分兵力是不能动用的。”

“此外,晋军不比我军,其军队都是由藩镇军队构成,且各地都需要一些军队留守,再加上镇州的牵制,所以臣以为晋军的兵力最多不会超过十万人。”

众人都点头表示认可,这一点众人都已经想到了。

不过即便晋军只有不到十万人,但考虑到晋军这些年对付梁军时取得的一次次大胜,还有此次突袭郓州的战果,谁都不敢轻易大意,更不敢认为吴军兵力比晋军多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历史上别说是十万人对二十万,就是两三万人对二十万,最终取得大胜的战例都不在少数;甚至还有像淝水之战这种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例,谁敢说吴军就一定能取胜呢?

只听周本接着道:“首先一点,镇州尚未平定,晋军必须分兵两路作战;反观我军,后方安稳,上下一心,力可以往一处使,这一点是我军的重要优势。”

杨渥点点头,示意他接着往下说。

“第二点,臣虽说敌军能动用的兵力不会超过十万,但这其实还高估了敌军。”

“我军有水军优势,随时都能渡河发起进攻,所以晋军的兵力中又要分开一部分用来防守沿黄河的诸州。这样一来敌军实际上能用之兵又会减少。”周本接着道。

杨渥点头,道:“此言非虚,晋国如今的核心之地就在河北魏州附近,不管是卫州也好,澶州也好,怀州、孟州也好,都在我军危险之下,敌军不可能不多留一些兵防守。”

“不过即便如此,但晋军最多在这些地方留下一两万人就够了,而我军同样需要分兵守住各地,难以全部集中起来。这一点周将军又是如何看的呢?”杨渥接着问道。

“大王,臣要说的第三点就是,敌军虽然攻占了郓州,但晋军真的敢于深入中原腹地发起进攻吗?”周本反问道。

这时,郭崇韬也反应过来,道:“不错,晋军虽然攻占了郓州,但他们也仅仅如此而已。晋国的根本弱点就在于没有水军,只要我军的水军还在,就能随时威胁到杨刘渡口,晋军根本不敢全力南下,更不敢孤军深入!”

听了二人的分析,杨渥顿时笑了起来:“关键时候果然还是这些老将靠得住!”

周本的分析中其实也就最后一点最为关键,其他都不算重点。

晋军兵力虽少,但只要运用得当,一样可以取得大胜,所以兵力的多寡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凭借。

但周本提到的晋军不敢深入发起进攻,这一点却是说到了关键。

只要杨刘渡口受到的威胁没有彻底解除,晋军就不敢全军渡河南下,最多派出少量兵力发动进攻,将主力留在河北,用于保护杨刘渡口这个最重要的通道,这对吴国来说根本没什么威胁。

郓州的失陷毕竟只是一个意外,其他地方只要做好准备,晋军再想这么快将其拿下却不可能。

不仅如此,吴军还能从容布置,逐步发起反击,一面设法以水军将渡口封锁,切断郓州与河北的联系,一面以主力大军对郓州发起反击。

郓州即便守军再多,但没有援军的话,也迟早会失守。

杨渥看了看众将,见之前那些面色惊慌的将领此时都已经镇定下来,顿时对周本刚才的表现感到满意。

正在这时,又有新的消息传来,这一次却是打了败仗的王传丞写的请罪奏折,刘信写的战报,以及在郓州的长剑都密探发来的一些消息。

杨渥先将刘信发来的战报和长剑都写送来的消息打开查看,看完之后再去看王传丞的请罪奏折,这下顿时火了:“这个王传丞,到了此时还想推卸责任,谎报军情吗?”

原来,正在兖州的刘信发来的战报中说,晋军的兵力应该不多,不会超过万人;而长剑都发来的消息中则提到,晋军的兵力只有五六千人左右。

然而,在王传丞的请罪奏折里面,却说晋军兵力多达数万人,趁着夜色发起进攻,吴军猝不及防,这才被袭取城池。

虽说王传丞才是郓州一战的直接当事人,但刘信和长剑都的密报中都提到晋军的兵力不多,这很明显王传丞有谎报军情以推卸责任的嫌疑。

心中虽然恼怒,但杨渥面上却丝毫不显,他放下战报后,道:“战报中说,晋军用于偷袭的兵力并不多,不会超过万人。”

他看了看众将,接着道:“虽然更具体的情况还不清楚,但晋王已经主动发起挑战,接下来咱们也要让他们知道我军不是好惹的,要让他们有来无回,让他们感到畏惧才行!”

“回去之后,诸位将军立即行动起来,做好随时出征的准备!各位都督还有严尚书,郭枢密都留下来,其他将军先回去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