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六百三十五章镇州

南国江山 第六百三十五章镇州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减轻梁军的压力,让戴思远能率军南下与吴军交锋?这个主意看上去很不错,李存勖刚刚宣布便得到众将的一致认可。

然而一提到放弃德胜南城,众将就不怎么乐意了。

当初为了修筑德胜南城,晋军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努力,损失了多少将士,才成功将城池修建起来,并且牢牢的钉在黄河南岸,让梁军为之头痛。

现在直接就放弃德胜南城,众将一个个都不怎么情愿。

更重要的是,若是放弃德胜南城的话,那么晋军所控制的渡口就只有杨刘渡这一个地方了,而且杨刘渡在郓州境内,距离梁国的核心地区较远,将来即便晋军南下也不得不在杨刘渡与吴军或者梁军交战。

“诸位将军要明白一点,梁军目前虽然面临来自吴军的压力,但他们更加警惕的却是我军。若是咱们不放弃德胜南城,光将大军主力调走,如何能让梁军放心的调集主力南下?既然做好了决定要让梁军和吴军相互消耗,一个德胜南城都舍不得放弃,这如何能行?”

李存审是极力赞同先平定河北,再渡河南下的将领,所以他对李存勖的决定极为拥护。

不过李嗣源却是极力主张南下与吴军争夺中原的将领,当年胡柳坡一战,晋军一开始被打得大败,混乱之中李嗣源与其他军队失去联系,于是率领麾下向北渡过黄河,返回河北。

等渡河之后,他才得知李存勖被包围在胡柳坡,晋军局势极为危急,关键时候依靠骑兵的奋勇反击,这才大败梁军,取得惨胜。

在那时,晋军的众多大将之中除了李嗣源外,其他将领都跟在李存勖身边力战,老将周德威更是战死,唯独他一人渡河北返。

事后李存勖对他的态度顿时冷淡了许多,他自己更是心中羞愧,一直想要立下奇功来弥补自己的过失。

所以如今晋军众将之中,最为激进,也最喜欢冒险的将领,除了李存勖外就是李嗣源了。

他站起来大声反对道:“大王,若是放弃德胜城,那我军的渡口就只有杨刘这一处;到时候吴军只要集中兵力围攻杨刘,就能轻易将我军挡在河北,从而达到独占中原的目的。难道大王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吗?”

李存勖脸色阴晴不定,放弃德胜的危害他何尝不知道,郓州如今正在被吴军围攻,一旦郓州失守,吴军就能进围杨刘渡。

更重要的是,吴军向来以水军称雄于世,只要将郓州拿下,吴军水军就能沿着大运河一路北进,开到黄河中来。

到时候吴军以强大的水军封锁黄河,这可比梁军的黄河防线更加坚固,也更加难以突破。

只要将黄河封锁了,接下来吴军就能从容对付梁国,进而单独将中原吞并。

而若是留下德胜渡口的话,因为德胜渡口有铁索贯穿黄河两岸,可以阻挡吴军水军,再加上南北两座德胜城之间的浮桥连接,晋军从这里渡河南下的难度要小得多。

“那以你之见,孤应该如何让梁军放心下来,进而调兵对付吴军呢?”李存勖沉声问道。

“大王何必将希望寄托在梁军上面?末将听说如今吴军正在攻打郓州,若是大王允许的话,末将愿率领五千精兵渡河南下,突袭吴军,夺取郓州!”李嗣源大声道。

“什么?突袭吴军,夺取郓州?”众将都被他的提议吓了一跳。

“敢问将军,且不说五千人能不能做到击败吴军,夺取郓州,就算做到了,那么接下来呢?接下来将军又打算怎么做?若是不能彻底击败吴军,光击败郓州城外的那支吴军又有什么用处?”李存审皱眉问道。

“接下来,将吴国与梁国之间的两国大战,转变为三国大战。我军以少量军队牵制吴军,让吴军不能尽全力攻打梁国,同时大王统帅主力平定镇州。等大王平定镇州之后,再率主力渡河,与吴军一决高下!”李嗣源大声道。

众将闻言纷纷沉吟起来,便是李存审对他这个建议也认真思考起来。

以少量军队突袭郓州,防止吴军水军进入黄河,同时又能牵制吴军,减轻梁军的压力;与此同时,因为动用的军队不多,不会影响到镇州的战事,李存勖可以等镇州平定之后再渡河南下。

看上去这个建议比之前李存勖的那个决定还要好些,不仅能把握主动权,而且不用放弃德胜渡口这个关键点;然而这个方案中需要冒险的地方却太多了。

首先就是如何击败吴军,夺取郓州的问题。

郓州城外攻城的吴军到底有多少兵力,这个很难说,若是让李嗣源率领五千兵力去偷袭他们,到底能否取胜谁都不敢保证;即便取胜了,又该如何夺取郓州,这同样是个问题,总不能寄希望于郓州守军直接投降吧?

除此之外,夺取郓州之后,若是吴军集中兵力围攻郓州,以五千兵力又能坚守多久?若是坚守不住,需要援军的时候,若恰好那时候晋军主力被镇州或者契丹人牵制住了,总不能指望梁军来救援郓州吧?

总之,李嗣源的主张看上去不错,但冒险的地方实在太多,便是同样喜欢冒险的李存勖在仔细思考后都摇了摇头道:“总管的提议虽好,但太过冒险,请恕孤不能同意你的决定。”

李嗣源听了不由得有些失望,不过他也知道自己的建议太冒险,被李存勖拒绝很正常。

“孤决定,按照之前所说的,放弃德胜南城渡口,同时在杨刘渡北岸筑城,与南岸城池相呼应,加强杨刘渡的守备。”李存勖最终还是宣布道。

他缓缓遍视众将,下令道:“李存审听令。”

“末将在。”

“孤率军离开后,命你镇守德胜北城,时刻监视南方吴、梁交战动静。”

“末将领命。”李存审抱拳道。

李存勖接着看向李嗣源道:“李嗣源听令。”

“末将在。”

“命你负责在杨刘北岸筑城一事,同时负责杨刘一线大小军务,不得有丝毫懈怠。”

“末将领命。”李嗣源心中一喜,连忙答道。

放弃了德胜南城,这就意味着晋军的重点将会转移到杨刘渡这边来,而李嗣源作为杨刘渡这边的负责人,地位自然是水涨船高。

当然,权利扩大的同时,也意味着责任增加,若是不能保住杨刘渡这个关键点,那他将来受到的罪责也就更大了。

李存勖做出决定后,各将领很快就按照他的安排开始调动军力。

十月中旬,还不等晋军有所行动,就有新的消息传来,定州义武军发生兵变,北平王王处直被他的义子王都所囚禁。

原来,当初王处直没有儿子,后来收留了一个名叫“刘云朗”的孩子作为自己的儿子,并且取名为王都。

这个王都长大之后,非常善于阿谀奉承,深受王处直的喜欢;后来王处直更是专门新建了一支军队让王都统帅。

在收留王都后,王处直后来又有了一个非嫡出的儿子,名为王郁。

与王都不同,这个王郁虽然是王处直的亲儿子,但一直不受王处直喜爱,后来干脆就投奔晋国,李克用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并且先后予以提拔,如今担任新州团练使。

王郁投奔晋国,与王处直不亲近,而其他儿子还年幼,这样一来,王处直干脆起了心思想要传位给王都这个养子,将其任命为节度副使。

等到如今晋军讨伐镇州,王处直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担心镇州亡了后定州也难以独存,所以他极力反对晋国讨伐镇州,主张对张文礼进行宽大处理,可惜最终被李存勖拒绝。

这几个月来一直为此事担忧不已的王处直,忽然想起来自己还有个亲儿子在新州担任团练使。

新州位于太原以北,距离大同不远,靠近契丹人的地盘。

王处直于是偷偷派人去劝王郁,让他贿赂契丹人,引契丹人入侵晋国边境,这样就能解除镇州之围。

可惜王处直的计划虽然周祥,却忽略了内部的反对声音。

对于北方各州来说,契丹人可不是什么好东西,所以义武军内部就有不少人反对与契丹人勾连。

更重要的是,王处直为了让王郁答应与契丹人勾结,特地派人向其许诺,将来会将他立为继承人。

这下顿时就让王都感到严重威胁,于是王都就与义武军内部反对勾结契丹人的官员将领联手,将王处直囚禁起来,并将事情经过告诉李存勖。

得到消息后,李存勖顿时松了口气。

若是义武军也在这个时候作乱的话,他还真要头痛许久。

如今王处直被囚禁,义武军自顾不暇,自然不可能作乱,李存勖只要派人去安抚一番,任命王都为新的义武军节度使,则定州自然安稳。

唯一让李存勖感到担忧的是,王郁已经与契丹人勾结了,再加上平州的卢文进劝说,只怕这次契丹入侵已是定局。

一想到又要与契丹人来一场大战,李存勖不由得感到头痛。

十月底,晋王李存勖亲自率领大军围攻镇州,当晋王旗帜在镇州城下升起的时候,晋军顿时士气大涨,而城中守军的士气则大受挫折。

晋王李存勖,这个名号在河北的声望之重,就如同杨渥在南方一般,即便是各地那些野心勃勃之辈,面对李存勖亲自率领的大军也不能不心怀恐惧。

没过多久,李存勖便亲自指挥大军接连发动猛烈攻势,将城中守军打得苦不堪言。

十一月初,张处瑾派遣心腹幕僚齐俭与弟弟张处琪前往晋军营地请求投降。

李存勖虽然有心接受,但众将却认为,镇州之乱必须进行严惩,否则如何警示世人,告慰赵王王镕在天之灵?

若是接受镇州的投降,那么该如何处置张处瑾等人?又该如何向赵王旧部交代?

况且史建瑭之仇尚未报,如何能接受张处瑾的投降?

闫宝更是认为,要不了多久晋军就能攻破镇州,将张处瑾等人擒拿归案,根本没必要接受其投降。

在众将一致反对下,李存勖只好作罢,同时派兵加紧攻城,誓要以将张处瑾等人挫骨扬灰。

“晋王果然拒绝了吗?难道他就不担心与梁国的战局吗?”

镇州城墙上,望着如同潮水一般退去的晋军,早就焦头难额的张处瑾疲惫的靠着城墙坐了下来。

成德军作为河朔三镇之一,能与唐朝朝廷长期对抗的地方势力,虽然在如今天下算不上什么大势力,但其底蕴也是非常深的。

在晋军发动进攻之前,张处瑾就有意识的在城中储备大量钱粮物资,足够守军使用一年以上;同时张处瑾心里很清楚,一旦晋军进攻,他唯有收缩兵力,防守镇州,等待时局变化才是唯一出路。

然而如今开战已有数月,虽然晋军的进攻都被击退,但他所期待的变局却始终没有出现。

“公子,晋王本人其实对于咱们的请降还是有些心动的,不过他麾下的那些将领们却极力反对,所以最终晋王拒绝了。”幕僚齐俭道。

“是啊,大哥,如今该怎么办?”张处琪擦了一下脸上的汗珠,询问起来。

张处瑾沉吟不语,这时,齐俭突然道:“对了公子,之前在晋军营地里时,偶然听到一个消息,说是南方吴国已经北伐了,而且吴军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下亳州、宋州等地,如今已经快打到黄河边上了。”

“什么?吴军都快打到黄河边上了?”张处瑾大惊。

这几个月镇州被围得水泄不通,连现在外面的局势如何都不清楚,张处瑾根本就没想到中原局势竟然变化这么大。

他原本还指望梁军能派兵来支援,没想到梁国现在自身难保,居然连宋州这种重要城池都被攻占了。

不过随即他又疑惑道:“既然吴军已经北伐了,那为何晋军没有出兵渡河,反而对咱们死抓着不放?难道晋王愿意看到吴军独占中原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