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贞的决断

南国江山 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贞的决断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洛阳城中,气氛十分紧张,街道上到处都是来回巡查的差役和士兵,一股肃杀之气弥漫在城中每个人的心中。

吴军北伐,这个惊天消息在前两天传到这里来之后,城中的军民就一直处在惶恐之中,甚至不少人还想着趁机作乱;好在民众虽然慌乱,但朝廷尚未出现大的动荡,在各部的强力措施下,洛阳的局面总算得到缓和。

然而大家都知道,只要吴国北伐的行动不能被阻止,那么洛阳迟早还是会陷入动乱之中。

此时,崇政院内,争吵了两三天的朝议依旧没有拿出一个可行措施,各方意见相互争执不休,莫衷一是。

身为皇帝的朱友贞更是脸色阴沉难看,看着下方众臣的争吵而心烦意乱。

“吴军北伐来势汹汹,如今南面邓州、沁州、蔡州、颖州等地都不战而降,亳州更是在一开始就被敌军攻占;如今局势险峻,敌军正在大举围攻宋州,末将认为此时应当派一员大将率北线大军南下,火速救援宋州!”

这是主张派黄河沿线大军南下抵挡吴军的大臣的理由。

“北线大军必须留下来防备晋军,即便李存勖调动部分兵力去攻打张文礼,但剩下的军力依旧很强,我军必须留下来防备。若是调动北线大军南下,到时候晋军趁虚而入,岂不是大事休矣!”

这是反对派北线大军南下的大臣所持的理由。

此外,有一些大臣主张割让部分地盘给吴国,双方展开和谈的。

也有一些人主张派人与晋王李存勖和谈,以集中兵力南下先对付吴军的。

当然,还有一些人主张直接放弃中原,将黄河沿线大军直接撤回洛阳,让晋军南下与吴军交战,梁军则坐收渔利的。

各种观点纷乱嘈杂,让朱友贞听得心乱神迷,根本不知道该听谁的好。

在现在这个时候,即便是已经回到洛阳的张汉杰,他的意见和另一个心腹赵岩的意见同样有所不同,而李振和敬翔等人的主张同样存在分歧。

整个朝堂完全乱套了,这也是为什么吴军北伐的消息已经传来两三天时间了,但朝堂上依旧拿不出一个决策的原因。

望着众臣的纷乱,朱友贞忍不住在心中感慨:“若是先帝尚在,或许他根本不会有这么多的犹豫,直接就带着大军南下亲征了吧!”

不过随即他又想到,若是朱温尚在,或许梁国根本就不会落到现在的局面。

他伸手抚住额头,轻轻的揉动起来。

不远处,崇政院使李振见此情形连忙大声道:“各位肃静,天子面前,如此吵闹像什么样子?”

众臣这才停下吵闹,看向上方的朱友贞。

“陛下,当此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吴国北伐,这乃是关系到我朝国运的大事,岂能让那些不知所谓之臣胡言乱语,扰乱朝纲?臣以为如今陛下独断专心,无需询问太多意见。”李振大声说道。

“不错,陛下,到了现在这个时候,您就应该乾坤独断,无需过问众臣之见!若是再这么吵闹下去,只怕要不了多久宋州那边就失陷了。”一旁赵岩等人也连忙附和道。

朱友贞闻言点了点头,现在这个时候的确不是争论的时候,而且各方人的意见杂乱,给出的理由看上去都很充分,他是真不敢轻易做出决定。

就算赵岩、张汉杰等人是他的心腹,但此时他也不敢过多相信二人。

不过李振二人的话还是让他听到心眼里面了,现在不是让各方讲理由的时候,各方意见的支持者都已经争论了两三天,有什么理由想必都说出来,再争论下去也没有什么新见解,不过是浪费时间而已。

目前要做的是做出决定,而不是听从各方意见。

但到底该听从哪两三个人的意见,这却是个问题。

众臣之中,如今的主要观点就是三种,第一种是从北线大军中调集部分兵力,由一员大将领兵南下,尝试解围宋州;若是能够击败吴军,那时候梁军必然士气大振,说不定还能继续南下,收复失地,保住中原。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乃是最多的,包括朱友贞本人也是这个观点。

毕竟现在梁国虽然势弱,但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若是直接放弃南方,退守洛阳,这让朱友贞心中有些不甘心。

而且晋军抽调一部分兵力去攻打镇州,这也让北线梁军的压力减轻不少,有能力抽调部分兵力南下。

所以众臣之中,包括李振、赵岩都是这种观点。

而第二种意见,放弃黄河防线,直接退守洛阳,将晋军放进来,让晋军和吴军交战,梁军坐收渔利。

持有这种观点的主要是以老臣敬翔为代表的少数人,不过因为敬翔在朝中的威望较高,再加上之前梁国就有退守关中、洛阳的计划,所以使得这种观点同样有较强说服力。

不过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朱友贞的另一位心腹张汉杰,他的意见竟然和敬翔一样,也是主张直接退守洛阳,这就让朱友贞感到十分惊讶了。

而第三种意见就是割地求和,当然不是向晋国求和,而是向吴国求和。

毕竟之前吴国和梁国和平相处多年,有着和谈的可能性;而晋国一方却与梁国征战多年,双方积怨太深,想要求和都很难。

持有这种观点的大臣认为,只要晋国和吴国南北夹击梁国的总体局势没有改变,那么梁国失去中原就是迟早之事。

若是现在派北线梁军南下抵抗吴军,即便是这一次成功挡住了吴军,下一次吴军北伐时也很难挡住;而若是一旦失败,那么梁军如今剩下的少数精锐军队也将损耗一空,到时候连退守洛阳都难以做到。

这部分大臣认为,目前梁国的总体策略就是退守洛阳、关中等地,但因为吴军北伐来得太突然,许多准备都没有做好,比如迁移人口,囤积钱粮等等,这些事情都还是刚刚提上议程,结果吴军就打过来了。

所以现在应该和吴国和谈,为做准备争取时间。

这三种意见就是目前朝堂上最重要的三种意见,至于其他意见,朱友贞连想都没想就在心中将其否决了。

从本心上来说,朱友贞自然最赞同第一种意见,如今梁国并非没有一战之力,若是不打一仗就退守洛阳,或者派人与吴国和谈认输,那样他心中都会感到不甘心。

但就像敬翔所说的那样,派兵南下与吴军一战的话,很可能会将梁军如今最后的精锐军队也葬送掉,这种风险朱友贞必须得考虑。

至于和谈的方案,他们给出的理由倒是很充足,就算朱友贞也难以反驳派人和谈的好处。

但这个方案最大的问题就是很难实现。

吴国准备这么多年才突然北伐,兴师动众数十万大军,连吴王杨渥都亲自领兵了,如今更是势如破竹,一路上没有遭到什么抵抗就夺取了大片领地,怎么可能在现在这种局势下接受和谈的请求?

即便是梁国提出割地也没用,因为吴国可以自行取得那些地盘,而且不需要付出多大代价,这根本就不能作为梁国的筹码。

所以在朱友贞等人看来,所谓求和的举动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反而会极大影响到梁军上下的士气,并且进一步助长吴军的气焰。

想到这,朱友贞顿时在心中将和谈的想法给掐灭了。

“是打还是直接退守?”他心中沉吟。

下方众臣见朱友贞陷入沉思,也都没有开口打扰,一个个肃然而立,或是低头沉思,或是闭目养神,或是静静等待结果。

他们都知道现在再争论也没用,除非有谁能突然拿出什么决定性的理由来,一举说服其他人,但显然这样的理由是不可能存在的。

过了许久之后,朱友贞终于做出决定,道:“朕意已决,吴军来势汹汹,若是不打一仗就退守洛阳,到时候我军必然士气大挫,就算是坚守洛阳也难以做到;此外,如今退守洛阳、关中的计划才刚刚开始,迁移人口、钱粮等都准备都没有做好,这些都需要时间。”

“所以朕决定,从北线抽调四万大军,再加上洛阳禁军一万人,南下救援宋州!”朱友贞大声宣布道。

“臣等遵旨!”众臣连忙大声应道。

到了现在这种时候,即便朱友贞的决定让不少人都感到不满,但大家还是选择了遵照他的旨意,即便是敬翔等人也没有再出言反驳。

不过接下来,关于南下的大军统兵将领人选上,众臣又开始了新的争论。

“臣以为应当由北面招讨副使段凝将军负责统兵南下!”张汉杰一个闪身,首先站出来提出自己的人选。

段凝原本在梁军之中声明不显,能力也不出众,而且并非朱温时代的功勋老将。

此人一开始仅仅是渑池县主簿,因为擅长逢迎,这才受到朱温的重用;后来更是因为其妹为被朱温纳入宫中,所以成为朱温的心腹,一路提拔,成为怀州刺史。

不过说到底此人并没有多少才能,在朱温死后这些年并没有什么突出表现;但此人一贯擅长逢迎,这几年就靠上了张汉杰,所以张汉杰才会推荐他。

一旁赵岩闻言也连忙站出来道:“陛下,臣也推荐段凝将军,段将军向来忠于职守,这些年担任北面招讨副使所向有功,若是以其统兵南下,必能取胜!”

赵岩和张汉杰原本就是同伙,两人虽然偶尔有意见不一的情况,但大体上两人的主张却是相同的;而且段凝除了向张汉杰贿赂外,自然也少不得贿赂赵岩,所以他当然也要出来支持段凝。

不过李振和敬翔二人却是脸色都黑了,段凝是什么人他们怎么可能不知道,不过是一个善于逢迎,没什么实际能力的庸才罢了。

如今吴军来势汹汹,局势何等险峻,若是让段凝这种庸才领兵南下,只怕南下的大军就真的要葬送了。

李振连忙站出来,满脸急切道:“陛下万万不可,段凝此人能力平庸,并非将才,而且这些年他也没有实际领兵过,不过是作为监军罢了,没什么作战经验。若是陛下以此人为将,则大军危矣!”

敬翔更是直接说道:“陛下,若是以段凝为将,臣敢断言,大军必败!”

朱友贞听了不置可否,道:“是吗?那么以二位之见,朕该以何人为将?”

敬翔道:“臣举荐北面招讨副使王彦章将军,王将军忠勇能干,又兼骁勇善战,若是以其为将,必能大振军心,解宋州之围!”

“不错,王将军深得军心,其用兵之能,便是先帝当年都曾经称赞过。如今局势险恶,必须有王将军这种老将统兵,方能确保无忧!”一旁李振同声进谏。

“王彦章?”朱友贞顿时来了兴趣。

的确,王彦章这些年一直奋战在北线,与晋军交战奋不顾身,经常身先士卒,深得军心,便是朱友贞都知道这是一员猛将,而且统兵能力也很强。

而张汉杰他们推荐的段凝却没什么名气,这些年虽然担任北面招讨副使,但更多的时候是充当监军的职责,并没有起到领兵的作用。

不管是统兵才能,还是统兵的经验等,都远远无法与王彦章相比。

所以在听到敬翔、李振二人举荐的人选后,心中立即就偏向于王彦章。

这下赵岩、张汉杰二人却是急了,他们推荐段凝的原因,一个是因为段凝给他们好处,另一个就是不想让王彦章统兵。

张汉杰自然不用说,与王彦章已经公开闹翻了,而赵岩也听说过王彦章说的话,什么“返回洛阳后必除此二贼”,这“二贼”是谁?还不就是说的他和张汉杰二人吗?

如今王彦章乃是一员老将,资历深厚,功勋卓著,张汉杰二人即便想对付他也需要费很大精力;但若是真的让王彦章统兵击败吴军,解除洛阳之围,到时候王彦章率领得胜之军返回洛阳,他们两个说不得就真要被当做“二贼”给除掉了。

所以一见朱友贞的神色已经偏向于王彦章,他们二人连忙一起站出来道:“陛下不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