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六百一十五章出兵

南国江山 第六百一十五章出兵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两个月前高季昌上书请求出镇延州,不过奏书在崇政院时就被敬翔等人给否决了。

对敬翔来说,中原这处是非之地迟早要沦陷给吴国或者晋国,梁国的唯一出路就是关中,而要守住关中,就势必要守住关中以北的延州等地。

这样一处对未来梁国极为重要的地区,敬翔等人怎么可能会将其交给高季昌这么一个野心勃勃之人呢?

可惜敬翔虽然名义上是梁国宰相,但实际权利并不掌握在他手中。

他虽然否决了高季昌的提议,但在张汉杰等人的坚持下,奏章最后还是呈递给了朱友贞。

不过那时候正是与李茂贞议和的关键时期,所以朱友贞对高季昌的奏章仅仅是简单看了一遍,并没有做出批示。

后来时间一久更是将此事忘在了脑后,若不是张汉杰再次提起来,他就真忘了。

“陛下,臣以为高季昌的请求可以应允。”此时,面对朱友贞的问题,张汉杰没有多想便答道。

对他来说,高季昌是不是有野心并不重要,这个年代谁没有野心?

就是他自己也有野心,那就是一直得到皇帝的信任,并且永远把持梁国的大权。

在张汉杰看来,而高季昌的野心应该就是做一个实权的节度使。

只要他不造反,不谋乱,老老实实的为梁国镇守边境,就算给他一个节度使又能如何?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高季昌许诺给他的巨大好处,若非如此,张汉杰也不会这么卖力的帮他说话。

一旁赵岩的情况和他一样,也是收过高季昌的好处,这时候自然要出来帮其说话。

“臣附议。延州地方偏僻,人口稀少;而许州却地处中原,经济繁盛;以许州换延州,这对朝廷来说大有好处。”

朱友贞见两个心腹都主张同意高季昌的请求,顿时皱眉不语。

最开始时,朱友贞还想着坚守中原,对于退守关中的策略没什么兴趣;若是在那时候高季昌提出来愿意用许州来换延州,朱友贞肯定会很高兴的表示同意。

不过自从定下退守关中的策略之后,朱友贞反而想开了,中原之地虽然繁盛,但以梁国如今的实力,的确无力做到同时对抗晋国和吴国,唯有退守关中才是上策。

这样一来,延州对于梁国将来就有着重要作用,自然不能交给高季昌。

朱友贞皱眉不语,张汉杰二人顿时明白他的想法。

赵岩开口劝道:“陛下,臣以为高季昌此人虽然有些野心,但他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延州靠近胡地,局势复杂,纷乱不休,必须要有强力人物才能镇守得住。而高季昌当年担任荆南节度使多年,守卫边境之地,颇有成效。陛下何不让他去镇守延州呢?”

当年高季昌镇守江陵,虽然中间有段时间与蜀国眉来眼去,大有脱离梁国的态势;不过总的来说高季昌还是成功的起到了作为梁国南方屏障的作用。

之后江陵失陷的责任也并不能全部压在高季昌的头上,毕竟吴国势大,梁、蜀两家的联军十多万人都未能敌得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并不能因此就否认高季昌镇守江陵的功绩。

想到这,朱友贞的脸色稍微好了一点。

张汉杰接着道:“陛下,这些年高季昌在许州,一直兢兢业业为陛下筹备钱粮,提供军士,如此忠心为陛下效劳,可谓劳苦功高,臣以为可以让其出镇延州。”

朱友贞沉吟片刻,这才答道:“也罢,既然两位爱卿都为他说清,那朕也不是不近人情之人。不过朕还有一个要求,若是他能做到,那朕就允许其出镇延州。”

张汉杰心中一喜,连忙问道:“不知陛下还有什么要求,臣定当转告给高季昌,让他尽心竭力为陛下办好。”

朱友贞道:“朕的要求并不算高,这一此惠王谋反,命他率领许州的军队出征,若是能在一月之内平定叛乱,那朕就答应他的请求;若是不能,那此事就作罢。”

“是,臣定当将陛下的旨意原原本本的传达给高季昌。”张汉杰连忙答道。

一个月之内平定叛乱?在张汉杰看来这并不是什么难事。

惠王的那群乌合之众竟然还敢主动来攻打开封,张汉杰相信根本就不需要动用多少军队就能将其击败。

不过在击败叛军之后,接下来的才是最关键的地方,那就是如何攻克陈州城。

惠王的军队再怎么无能,但其中毕竟有不少是陈州的州兵,这些都是正规军队;而这个时代攻城的效率并不高,攻打一座城池若是顺利的话或许几天就打下来了,但若是不顺利,也有可能围攻几个月甚至一两年都不能将其打下来。

所以要想在一个月内平定惠王之乱,最关键的就是之后攻城的过程是否顺利。

当然,即便是接下来的战事不顺利,梁军未能在一个月之内平定惠王之乱,但那也是高季昌的问题,与他就无关了。

……

惠王造反的消息在传到洛阳的同时,同样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了宿州。

宿州城西吴军大营之内,此时气氛有些紧张。

作为右镇**的都督,李承鼎自然是高坐于主位之上,下方各都指挥使、指挥使等将领依次肃然而坐,静静听着一位黑脸大汉汇报着消息。

“……我家大王自前天起兵之后,这两天进展十分顺利,各地守军无不望风而逃;太康县县令更是直接投降我家大王。目前我家大王的军队正在雍丘停留,打算休整一日之后继续向开封进发。”

……

这黑脸大汉正是惠王朱友能招募的众多“英雄豪杰”之一,名为苏正初,乃蔡州豪强。

此人原本家中有些薄田,日子过得还算舒坦,不过他见如今天下纷乱,群雄并起,于是以为如今又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当听说惠王在陈州招募豪杰时,他便欣然前往应募,如今做了朱友能麾下的一个侍卫军官。

这一次惠王之所以派他来宿州,其目的并不是来请求援军,反而是请求吴军暂时不要动手。

原来,自从朱友能起兵之后,这一路上遇到的梁军的确可说是“望风而逃”,无人敢于抵抗;在这种情况下,朱友能的信心更加膨胀,觉得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就足以攻克开封。

若是能不依靠吴国的力量就成功夺取开封,这自然更好,到时候与吴国打交道时底气都会充足不少,所以朱友能派苏正初来请求吴军先别急着动手。

“单凭他自己的力量就想打下开封?”将苏正初打发下去后,李承鼎不由得失笑起来:“看来朱友能这是在担心,若是请求我军出兵相助的话,到时候这笔人情债不好还啊。”

“哈哈,这才刚刚起兵造反,距离成功还不知道差了多远,这朱友能就想着如何打发盟友,这等人物也想成事,岂不是可笑?”都指挥使周邺笑道。

如今经过扩军,吴军禁军一个军从以前的两万人增加到三万人,相应的以前两个都指挥使也扩充成了现在的三个。

而周邺作为周本的长子,前些年虽然一直被周本强压着,不让他升迁太快,但没办法,这些年吴军新旧交替太快了,再加上扩军的缘故,以前的指挥使如今很多都升迁成了都指挥使,周邺也不例外。

与周邺差不多情况的还有李禅、王舆、李建勋等,如今都已经做到都指挥使这个层级;可以说现在的吴军基本上都是年轻一代将领在挑大纲,只有少数将领乃是淮南时期的老将。

当然,杨渥当初的心腹刁彦能如今也已经担任都指挥使,并且就在李承鼎的麾下,统领着一万人的禁军。

此时,听了周邺的话后,刁彦能笑着说道:“按照大王给咱们的命令,惠王原本就是被当做吸引梁军注意的弃子,而咱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隐藏起来,等待时机;原本还需要担心如何与惠王商讨此事,如今倒好,咱们根本就不需要找什么借口,惠王自己就把借口送来了。”

“不错,既然惠王主动要求咱们先不动手,那么咱们正好隐藏起来,静观其变。”其他将领纷纷点头道。

李承鼎站起来,神情严肃的道:“静观其变这一点倒是好办,就算没有惠王主动提出,咱们也能找到借口;不过具体要如何突袭梁军,这才是问题的重点。”

突袭梁军,这虽然是吴军的既定计划,但要实行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

首先一点就是时间问题,金陵那边的大军即将出发,虽说一路上会尽量封锁消息,但金陵十多万大军调动,这么大的动静是很难长时间隐瞒的,最多就是拖延个六七天时间。

所以李承鼎要突袭梁军,就需要在这六七天之内完成任务。

除了时间问题外,另一个问题就是,梁军虽然受限于实力,如今将防御重点都放在宋州、亳州一线,其他地方的防备较为虚弱。

但也正因此,宋州这附近的梁军警惕心还是很强的,要突袭他们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