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计划

南国江山 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计划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北方和中原的局势都出现动荡,但在南方,吴国的局势却一直保持着平静。

然而在暗地里,吴国朝野上下却在为北伐而做着最后的准备。

五月初,刚刚从海外回来的李承鼎被任命为右镇**都督,而原来的右镇**都督朱虔佑则被调回金陵。

此外,原本驻守在徐州的三千人骑兵也开始向宿州移动,为接下来的突袭行动做准备。

按照枢密院最后商议的决定,一旦晋军开始对张文礼用兵,北伐就会立即开始。

这次北伐一共会动用二十多万大军,分兵三路,并且将会持续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由李承鼎率领宿州驻军突袭南线梁军主力,并尝试攻占宋州和亳州。

在晋军出兵赵国之后,陈州那边的惠王朱友能就会立即起兵攻打开封。

而在这个过程中,朱友能将会被告知,一旦他起兵的话,若是他成功夺取开封,吴国方面就会立即承认他的帝位;若是他失败了,吴军也会立即出兵救援,兵最终扶持其登上帝位。

毕竟对朱友能来说,若是可能的话他当然是希望依靠自己的力量登上皇位,只有在失败之后才会彻底依靠吴国。

然而,在杨渥等人看来,朱友能成功攻下开封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他唯一的任务就是吸引梁军的注意力,并且将梁军调动起来,方便吴军进行突袭。

三万禁军,三千骑兵,这就是吴国这次用来突袭梁军的兵力,至于具体要怎么用兵,这就不是现在能决定的。

等到李承鼎的行动展开后,北伐就自动进入第二个阶段,那就是三路出兵,攻取中原的时候。

按照计划,这次北伐将出四路兵。

首先是襄州方向,由周本为统帅,柴再用为辅,动用六万左右兵力,主要任务就是从襄州北进,攻取邓、泌、许、汝四州。

第二路是寿州的李简,率领三万大军从寿州出兵,负责攻取蔡州、颍州和陈州这三地,并且与襄州方向的周本汇合。

第三路则是徐州、宿州方向。

在李承鼎出兵之后,金陵这边的朱虔佑、米志诚也会立即出兵赶往宿州、徐州一线,杨渥也会亲自领兵前往徐州,再加上先前就驻守在这里的刘信、王俨俦部,以及杨渥的羽林军和骑兵、水军等部,徐州方向最终投入的兵力将会多达十五万左右。

而这十五万大军又会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李承鼎统领的大军。

在突袭梁军之后,不管行动是不是顺利,接下来他的任务都是牵制住宋州一带的梁军行动,并且防止北线黄河附近梁军南下。

当然,这个任务是最为重要,也最为艰难的,所以杨渥不可能只给他三万禁军和三千骑兵就担负这么重要的任务,而是会按照实际情况作出更进一步的兵力部署。

至于剩下的兵力自然就会用在向兖州、郓州方向进攻,并且席卷山东各地。

这个方向的梁军兵力相对不多,但城池却很多,而且许多地区极为重要,必须迅速将其攻下来。

等到山东攻克之后,北伐大军的侧翼就安全了,接下来就是挥师向西,集中三路大军攻打开封,甚至是攻打洛阳的时候,这也是北伐的第三个阶段。

当然,计划毕竟只是计划,到底实施起来会不会遇到困难,以及晋军将会做出什么反应,这些目前都不得而知。

不过吴国方面却已经开始按照这个用兵计划做准备了,刘信、周本、李简等都督们,此时都已经得到了消息,开始提高戒备;至于更低层次的将领,目前为了保密,他们却暂时没有得到消息。

不仅是这些将领们,就算是吴国朝堂上的那些官员们,除了内阁的高层之外,其他官员对此事却是丝毫不知情。

甚至为了尽可能保密,许多原本由底层官吏完成的事情,如今都是由内阁众臣亲自来处理,毕竟当初刘崇景一案的教训实在是太惨重,谁都不愿意再发生那样的事情。

所以,当吴国内部开始为北伐做准备时,在外部许多人看来,吴国却依旧保持着平静,朝野上下没有一个意识到北伐大战即将开始。

反而是吴王杨渥最近将要为太子选择太子妃的消息成了人们争相讨论的重点。

“太子哥哥要娶太子妃了?也不知道父王准备为太子哥哥选哪家的女子为妻?”太子东宫之内,一个身穿锦衣的少年郎笑着向他的哥哥询问。

这少年年岁并不大,如今也就是十岁而已,不过他的面相却显得颇有英气,据太后史夫人说,与吴王杨渥当年很像。

这少年正是杨渥的第二个王子杨琰,其母亲乃是何依依。

因为何依依性子单纯,又与王后周梦洁交好,所以杨琰与太子的关系也非常亲密,时常到太子东宫来寻他的哥哥。

而一旁他那位太子哥哥却是苦笑道:“父王的意思,孤怎么会知道。不过想来应该是与金陵城某家勋旧联姻吧。”

与勋旧联姻,这是很明显的事情,毕竟一个王朝要想保持平稳,就不得不依赖这些勋旧。

而杨炅原本与勋旧走得不近,反倒是亲近那些文臣,这固然让很多文臣都真心拥戴他,但也导致了部分勋旧对其疏远。

对杨炅来说,他也不是不清楚与勋旧交好的好处,奈何他的性子或许是天生就亲近文事一般,对武事不怎么感兴趣,虽然也有拉拢勋旧的举动,但明显没有收到多少效果。

对此情形,杨渥和周梦洁等人自然是看到了问题,所以有意进行弥补,给他安置一门亲事以拉拢勋旧,这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当然,具体会选择哪一家的女儿,这个问题就有得考虑了。

“为兄的婚事你就不要过问了,还是说说你的情况吧。听说最近父王要送你去武学学习,而且还准备给你安排两个同伴,可有此事?”杨炅不愿多说自己的亲事,转而询问起来。

“嗯,是有这么回事,听说父王打算像培养几位王叔一样培养我们。”杨琰点头答道。

杨琰的几位叔叔,杨隆演、杨濛、杨溥、杨浔、杨澈,如今都已经成年,而且当初都在武学里面学习过。

甚至杨隆演和杨濛二人还亲自率领军队负责过一些小的军事行动,比如征讨西南夷之类的,立下了一些功劳,如今杨濛也被册封为临川郡王。

而其他几位弟弟除了杨溥被封为常山郡王外,杨浔和杨澈目前都只被封为郡公。

到了如今,杨家宗室的力量总算小有所成,不再是当初那样仅仅依靠杨渥一人支撑。

而对于诸多王子的培养中,送入武学学习似乎已经成了一个固定的流程,当初太子杨炅也曾经去过一段时间,如今又轮到杨琰。

不过让杨炅感兴趣的,却是这件事本身,而是杨渥这一次亲自为杨琰安排的两个同伴,林仁肇和边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