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六百零七章决断

南国江山 第六百零七章决断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趁着现在梁国实力犹在的时候就退守洛阳、关中,然后将中原之地作为一块肥肉,吸引吴国和晋国两强相争,梁国就得以在洛阳和关中之地积蓄力量,坐观天下局势变化。

这个计策有利有弊。

利的一面当然是能避开吴国和晋国的锋芒,依靠洛阳附近和关中的地势继续坚守带变;如此梁国的压力就能大大减少,同时晋国和吴国为了争夺中原却不得不展开争夺。

等到哪一天吴国和晋国的局势有变化,梁国就能出兵东进,再次夺回中原,重振梁国的声望。

不过在另一方面,若是直接放弃中原的话,那么梁国的实力必然大损,这种损失不仅在于人口、地盘、赋税等方面,同时也在于声望和朝廷威信等方面。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对梁国一直效忠,若是梁国真的将中原放弃了,到时候梁国声望大减,只怕有不少人都会觉得梁国大势已去,从而选择投降吴国或者晋国。

至于那些边缘地区的附属势力,比如夏州的定难节度使,灵州的朔方节度使等,他们显然不会再臣服于梁国。

而且,失去了中原之后,梁国的军力也会随之大减,正如许多人所说的那样,到时候梁国必然会从当世一流大国,迅速退化成三流小国,甚至连岐王李茂贞都未必能压制住,比之蜀国都要差了一点,更别说与吴国和晋国相比了。

此外,洛阳和关中虽然地势险要,利于坚守,但这并不是说只要占据地利就一定能够守住,在放弃中原之后,梁国人心动荡,到时候还能不能重新在洛阳、关中等地稳住阵脚都是问题。

若是放弃了中原,却有未能守住洛阳、关中,那么敬翔之策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朱友贞思考良久,最终还是只能答道:“敬先生此策太险,现在吴国尚未北伐,说放弃中原还是太早了,等到时候再说吧。”

张汉杰、赵岩等人闻言顿时松了口气,他们可不愿意放弃中原,所以见朱友贞没有才能敬翔的计策,这才放心下来。

不过朱友贞接着又道:“但敬先生说的也有些道理,吴国若是北伐的话,我军挡住吴军的可能性的确不大,未免到时候被打的措手不及,咱们现在的确有必要早做打算。所以朕决定,现在就开始考虑移民关中和囤积粮草等计划。”

“敬先生,你既然提出此计划,想来对于这些方面应该有仔细思考过,不知可否说来听听。”

敬翔心中大喜,连忙道:“此臣求之不得。”

接着,他开始一一介绍自己早就思考良久的退守计划,内容详尽,甚至连移民多少,每个县安排多少百姓都考虑得很清楚。

可以说,这些年朱友贞对敬翔不怎么重用,而敬翔则正好将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这个计划上,现在一拿出来,果然让不少人都觉得很有道理。

等到将自己的计划介绍完后,敬翔接着又道:“陛下,要想退守洛阳、关中之地,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也必须考虑在内,那就是岐王李茂贞。臣请陛下派人使者尝试与岐王和解!”

“与岐王和解?”朱友贞愣了一下,道:“自先帝当年讨伐关中以来,这二十年时间内我朝与岐王之间时常相攻,仇恨极深,现在派人去请求和解,这有必要吗?岐王又会答应和解吗?”

他不是不知道与李茂贞和解的好处,毕竟关中虽然号称四塞之地,但最为核心的关中平原其实是被梁国和岐国平分的。

岐王李茂贞的根基之地凤翔其实就是后世的宝鸡,位于关中平原西部,与长安相距不到三百里,而且中间无险可守。

正是因此,当年李茂贞的大军才能时不时的侵袭长安,若不是后来李茂贞又和蜀国闹翻了,两家相互交战多年,只怕现在梁国就要更加头痛了。

“陛下,李茂贞雄踞关中、陇右之地,时刻都能威胁到长安,若是不能与此人达成和解,将来我国势必不能得到安宁。”敬翔解释道。

“那就不能出兵将其消灭吗?”朱友贞皱眉,“朕听说这几年李茂贞的地盘接连被蜀军夺取,如今势力衰微,大不如前。若是朕趁着这次晋军平定张文礼之乱的机会出兵攻打李茂贞,有没有可能将其消灭?”

敬翔苦笑道:“昔日先帝以二十万大军围攻凤翔一年有余,却始终不能将城池攻破,最终只能与其和解,逼迫其交出唐昭宗。如今陛下仓促用兵,要想攻破凤翔只怕难以成功,反而会激怒李茂贞。”

一旁李振也劝说道:“陛下,虽说张文礼之乱的确会牵制住晋军一段时间,不过到底能牵制他们多久还很难说,而且南方吴国虎视眈眈,随时有可能出兵北伐。在这种时候实在不宜再结强敌!”

朱友贞点了点头,不再提及攻打李茂贞的事,转而问道:“那么敬先生认为,我军与李茂贞征战这么多年,朕还有可能与李茂贞和解吗?”

“能,当然能!”敬翔斩钉截铁的道。

“那李茂贞被蜀国打压,势力衰微,早就不如从前,在这种情况下,他必然也想着如何与我国保持和平。而且晋国与吴国这两强必然也会威胁到李茂贞,一旦哪一国彻底吞并了我国,到时候李茂贞也难以独存。”

“所以只要他不傻,他就会意识到与我国和解,让咱们安心抵抗吴国和晋国,这对他们是最好的选择。”

朱友贞听了连连点头,一旁张汉杰却问道:“但那李茂贞虽然桀骜不驯,却一直号称拥戴唐室,打着复兴大唐的旗号,他们会与咱们和解吗?”

敬翔笑道:“不然,李茂贞固然打着复兴大唐的旗号,不过他的真实想法如何,难道大家还不清楚吗?听说连他的妻子都被称作皇后,可以说除了他本人没有称帝以外,李茂贞与帝王有何不同?”

一旁李振也笑道:“所以李茂贞所谓的复兴大唐不过是一种口号罢了,在利益面前他是不会傻到继续坚守那虚假的口号的。而且实在不行,咱们也能和他达成一个默契,就如同咱们和吴国之间的默契一样。”

提起与吴国之间的“默契”,众人都有着苦笑。

的确,别看梁国与吴国之间并没有达成正式的和约,但在实质上两家却保持了这么多年的和平,这就足以说明有时候这种默契还是很有用处的。

“总之一点,若是咱们想要在关中和洛阳安然立足,那么与李茂贞达成和解就十分有必要。而且现在的局势也有达成和解的可行性。所以臣请陛下派使者出使凤翔!”敬翔最后总结道。

朱友贞这才做出决定,下令以侍中卢覃为使者出使凤翔。

……

同一时刻,身处许州的匡国节度使高季昌也在为自己的将来而感到忧心忡忡。

当年高季昌凭借助朱友贞登位的大功而被封为匡国节度使,一时间再次成为新的封疆大吏,并且有了许州这块地盘作为根基。

然而许州毕竟不是江陵,这里地处梁国腹地,甚至距离梁国的都城洛阳都不远,在这里高季昌的一举一动都难以逃出洛阳朝廷的监视。

再加上,当初高季昌在江陵期间做下的那些事情,虽然是出于自保,但不臣之心也颇为明显,与梁国已经算得上貌合神离,所以高季昌事实上是在朱友贞等人心中挂过号的,属于重点监视的对象。

所以这几年高季昌别说是发展自己的势力,就算是平时的一言一行都极为小心谨慎,生怕出了什么差错让人找到,从而在朝堂上攻击自己。

不仅如此,他还为了自保,防止有人在朱友贞面前告自己的黑状,这些年没少给赵岩、张汉杰等人好处。

正是有这些人的暗中支持,高季昌才能重新在梁国立足,并且始终掌控着许州这块地盘,在梁国混得还算如意,只不过不能像当初在江陵时那样为所欲为罢了。

然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更何况高季昌这人原本就目光长远,自然能看到如今梁国的危局。

不管在外表上看上去如何的光鲜,在高季昌看来,梁国这条船已经是千疮百孔了,随时都有可能沉没。

在这种情况下,他自然也要开始为将来做打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