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五百七十八章意惊讶

南国江山 第五百七十八章意惊讶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在刘鄩看来,昨晚一战以梁军的突袭优势,若是以前那支横扫天下的梁军,即便将士们极为疲惫也应该能击败吴军。

又或者他们的对手不是吴军,而是其他的军队,他们同样能够取得胜利。

可惜吴军的坚韧还是出乎他的意料,一支混乱的军队在短短时间内就能重整旗鼓,并且立即发动反击,这种实力的确不是目前的梁军能比。

“早就听闻吴军选拔禁军时,对士兵的身高、力量、年龄等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又经过严格的训练和战场的磨练,其强大实力的确是名不虚传。”刘鄩在心中感叹着。

正在这时,众部将纷纷前来询问军略。

“将军,昨夜突袭吴军大营已经失败,继续攻打吴军的话只怕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而吴王亲率的大军肯定在飞速赶来,不知我军接下来该如何用兵,还请将军示下。”副将孔辉问道。

“是啊,如今局势紧急,还请将军早做打算。”众将纷纷附和。

刘鄩面色沉稳,他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道:“不知诸位将军有什么建议没有?”

“末将以为应该趁着吴王亲自统领的吴军主力未到之前,立即领军回萧县,先与牛将军汇合再说。”孔辉当即答道。

刘鄩点了点头,又目视其他将领。

这个孔辉乃是牛存节的心腹,所以他会主张先与牛存节汇合,这一点刘鄩丝毫不感到惊讶。

不过其他将领却不都是牛存节的部将,所以刘鄩更想听听其他人的意见。

指挥使郭毅犹豫了一下后,回答说:“将军,要不咱们直接撤军回去吧?吴王亲自领兵前来,而且周本统领的吴军又先行一步赶到了徐州,即便咱们击败了吴军,但只要吴军关闭城门坚守,咱们也奈何不了吴军。还不如直接撤军。”

刘鄩心中暗自点头,直接撤军回去,这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毕竟从目前的局势来看,梁军夺回徐州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既然如此,那还不趁现在大军未遭受损失就撤军回去,还能为国家保留一份实力,用来威慑吴国。

否则若是强行用兵结果导致兵败的话,那反而得不偿失。

可惜,他虽然有退兵之心,但这显然不是他一人能决定的,所以他摇头道:“直接退兵是不可能的,陛下命我等前来征讨徐州,若是就这样撤回去,只怕陛下那里不怎么好交代啊!”

他现在的打算就是设法打一场胜仗,然后体面的撤军回去,这样大家都能有所交代。

拒绝了直接撤军的提议后,刘鄩接着又向其他人询问,可惜大家都没有什么好计策。

见此情形,刘鄩不由得有些失望。

此时的他即便是号称一步百计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毕竟吴国诸多领地中孤悬淮河以北的也就宿州和刚刚夺取的徐州这两处地方。

徐州那边且不说,周本统领大军驻守在那里。

而宿州这边,昨夜突袭吴军大营已经失败,而且杨渥统领的吴军后续大军也即将赶到,到时候敌军大军云集,想要击败敌军就更加艰难。

更重要的是,不管是战还是退,他都必须迅速做出决定,不然被敌军拖住的话,大军就只能选择与吴军决战了。

刘鄩心中犹豫,现在若是迅速回军萧县的话,接下来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与吴军打消耗战。

吴国刚刚经历大旱,此时军粮储备等必然不怎么充足,若是打持久战,吴军应该耗不起。

不过这样一来也意味着梁军将被拖在这里,如今燕国将要灭亡,吴国固然是拖不起,但梁国何尝不是如此?

若是两军相持期间晋军南下,那对梁军来说就意味着两面受到夹击,这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除了回军萧县外,另一个选择就是继续停留在这里。

不过如今失去了先机后,想要击败吴军已经很难了;而萧县那边留守的军队毕竟不多,再加上萧县仅仅是一座小城池,若是吴军将刘鄩牵制在这里,然后让徐州那边对萧县发动进攻,只怕牛存节未必能坚守住。

刘鄩感到有些头痛,就在这时候,有信使自萧县前来,向他汇报说:“将军,陛下知道吴军势大,担心二位将军难以与吴军为敌,所以特意从河中和魏博各自调了一万大军前来增援。牛将军得知消息后,特派小的前来向将军汇报。”

刘鄩先是大喜,随即又有些担忧。

他连忙问道:“陛下可有别的旨意下达?那两万援军又能在什么时候抵达?其中可有骑兵在里面?援军统兵将领又是谁?”

信使道:“陛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旨意,只是嘱咐二位将军要小心谨慎,不可轻举妄动。至于那两万援军,其中就包括了两千余骑兵,由贺瑰将军为统领,谢彦章将军统领骑兵,大概在十天之内抵达。”

“十天之内?”刘鄩沉吟起来。

十天时间并不算长,随便对峙一下就能将时间拖延过去,便是萧县那边,牛存节肯定也有办法拖延十天时间。

不过朱友贞特意派遣援兵前来,这在一方面增强了梁军的实力,这是好事;但另一方面,也使得梁军不得不与吴军打一场大战,否则就真没法向朱友贞交代了。

而且从朱友贞特意调集骑兵前来助战这一点看,他的决心显然也非常坚决,刘鄩之前设想的小胜一场然后撤军回去的计划显然行不通,至少也要大打一场才行。

想到这,刘鄩不由得感到担忧起来。

“罢了,有贺瑰、谢彦章二位将军的两万大军前来增援,我军的实力也不比敌军弱了,再加上这一次我军集合了众多的名将,大家齐心协力,便是吴王杨渥亲自领兵又怎样?再怎么善战的名将也不可能真的做到百战百胜,说不得这一次我军就能击败他呢?”

刘鄩心中想着,同时决定暂时先不急着定下用兵方略,准备等贺瑰等人抵达后再做打算。

当然,昨晚突袭吴军大营结果功亏一篑的消息,早在昨晚战后就连夜派人送到萧县那边去了;此时他还需要将自己的打算派人告知牛存节一声,同时征询对方的意见,毕竟牛存节才是真正的主帅,刘鄩不过是副统帅而已。

一天后,牛存节派人回来告诉他萧县那边的情形,并且认可了他暂时按兵不动的计划。

萧县那边,周本在得知宿州遭到梁军突袭后,很快就意识到萧县梁军兵力空虚,于是统领大军前去讨伐。

不过没想到的是,面对吴军的大举进攻,牛存节不但没有选择防守城池,反而决定主动进攻。

当初周本刚刚抵达徐州后,便按照杨渥的命令直接接管了徐州的城防,并且设法将城内的一万多降军调出城外。

做好这一步后,徐州基本上算是落入了吴军手中,接下来周本又以各种手段安抚民心,稳定城中局势,总算没有出现什么波折就完全掌控了徐州。

不过也正因为周本将降军调出城外,使得那些降军将领隐隐感到不安;尤其是在梁军大军抵达之后,降军军营之中更是有传言出现,说是吴军并不信任他们这些降兵,所以准备在接下来与梁军的大战中借梁军的手来削弱他们这些降军。

说实话,周本或者说周本身后的杨渥还真有打算借梁军来消耗一下这支兵力上万人的降军。

毕竟这么多的降军中良莠不齐,老弱掺杂,不管是直接收编,还是进行整编后将其余老弱等直接解散,这都是一个麻烦事。

若是能借助敌军之手来削弱一下降军的实力,淘汰掉其中部分老弱,并且分担一下吴军的压力,这自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便是蒋殷等人对此也是心知肚明,而且没有任何反对的意思。

但降军营中还是出现了各种流言,使得原本就因为背梁投吴而低沉的士气变得更加的低落;不管周本如何派人前去安抚,也不管蒋殷在一旁如何帮忙稳定局势,但收效却是甚为微弱。

等到周本真的派这支降军与吴军一同去攻打梁军大营时,降军众将顿时一片哗然,虽然不至于有谁敢于起兵造反,但降军将士们明显开始抱团,并且对吴军表现出极大的敌意。

对此情形,周本反而更加不敢信任降军,在排兵布阵时将降军单独放在了右翼,却又将其与中军布置得更远一些,同时又在大军中军与右翼之间布置了更多的军队,以保证大军的安全。

这些种种变化,若是一般将领只怕难以看出来,但牛存节却不愧是梁军名将,一眼就看出了吴军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做出相应的安排。

他亲自统领一千精锐梁军对右翼的降军发起进攻,原本就有些不安稳的降军在遭到猛攻后很快就一片大乱。

周本见势不妙很快就统领中军和左翼兵力前去救援,但等到他们抵达时,突袭的梁军早已经扬长而去了。

这一场突袭战虽然最终给吴军造成的损失不大,却极大的提振了梁军一方的士气,同时也让吴军意识到,眼前的梁军可不比一年多以前江陵大战时的梁军那么好对付。

当然,这些事情都还是刚刚才发生的,总体上而言吴军还是占据绝对的优势,接下来必然会逐渐加大对萧县的进攻力度。

而宿州这边,吴王杨渥在得到宿州受到袭击的第一时间便下令大军转向朝着宿州进发,并且命李简设法拖住梁军。

不过接下来李简并没有出手,刘鄩就主动选择了停留在宿州境内,这倒是让李简的任务轻松不少。

但这同样意味着梁军已经做好了与吴军来一场大决战的准备,这可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四天后,杨渥带着两万六千吴军抵达宿州,他第一时间便下令召见长期驻守宿州的各部将领,并且对他们这些年的辛劳表示了赞许。

首先一个受到杨渥嘉奖的便是宿州刺史朱景,此人原本乃是霍邱县城中的一个土著豪强,受杨行密的命令驻守霍邱县。

后来朱温领兵大举渡过淮河南下,在濠州遭受吴军重创,惊慌撤退的梁军大军又在渡河的时候被朱景的突袭所惊吓,最终自相践踏,损失惨重。

而朱景也因为那一次的大功劳被杨渥看重,直接任命为宿州刺史。

这些年来朱景因为深感自己不是吴国正统出生,又长期驻守在北方宿州,所以为人一直很低调,以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好在杨渥毕竟是知人善用之人,自然不会注意不到朱景这个宿州刺史,在对其进行嘉奖以后,立即就下令升迁其为新任湖南巡抚。

除了重用朱景之外,杨渥召见的第二个人却是王彦俦。

在召见王彦俦之前,杨渥虽然已经从范遇等人那里知道了王彦俦的大致样貌,不过真正见到时还是有些吃惊。

因为在他原本的印象中,此人既然是以兵变这种不正当手段而上位的,那肯定是个阴险狡诈之人,不过真正见了之后才发现此人的面相不仅不是阴险狡诈那种类型,反而看上去显得极为儒雅,有一种读书人的气质。

一个乱世草莽之辈,却有着一身读书人的气质,这自然让杨渥倍敢兴趣。

所以杨渥例行公事的对其进行一番嘉奖之后,没有立即打发其下去,反而和他闲聊了几句。

这一闲聊,顿时让杨渥对此人更有好感。

原来王彦俦此人手段狠辣,以兵变的手段将他的同谋以及原来的蔡州刺史一同给坑了,这才得以从一个小小的牙兵营指挥,迅速升迁为一方刺史。

不过在投降吴国之后,此人心知吴国的制度与梁国有极大不同,对于地方势力向来极力压制,不容得有任何挑战朝廷权威之人存在。

尤其是吴王杨渥更是对那些地方造反实力极为不满,所以王彦俦很快就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试着将自身彻底融入吴国之中。

当杨渥说出任命其为效义军指挥使时,王彦俦主动站出来请求说,他原本的三千蔡州军队不堪重用,且军纪较差,必须进行一番整顿才行,希望杨渥派人来对其进行整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