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五百七十四章忧虑

南国江山 第五百七十四章忧虑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或许是知道自己的意见不受重用的缘故,敬翔听了朱友贞的询问后,仅仅脸色淡然的答了一句:“此事陛下看着做决定就是,臣不便置喙。”

倒是李振沉吟片刻后答道:“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妨询问一下牛存节和刘鄩二位将军的意见,毕竟他们才是统兵的大将,也只有他们才知道前方的局势如何。”

说是询问二人的意见,不过很明显李振的态度是偏向于不换将,因为去问牛存节二人的话,难道他们会说自己不行,要让杨师厚来才行吗?所以这问和不问是一个样。

朱友贞不由得有些失望,转头看向赵岩和张汉杰二人。

赵岩想了想后,答道:“陛下,臣以为此时换将,于军心不利;而且牛存节将军也是我朝名将,统兵能力一流,未必就不能击败杨渥。唯一可虑的就是我军的兵力是否充足的问题。”

张汉杰也道:“臣同意赵将军的意见,牛存节将军足以担当统帅;不过为了增强我军的实力,臣以为可以让邺王派部分军队南下支援。正好如今北方局势相对安稳,晋国忙着消灭燕国,暂时不会入侵我国。”

“只要晋军主力不动,光靠赵军是难以威胁到我国的。”张汉杰犹豫了一下,接着又小声咕哝道:“而且,魏博军的势力似乎有些太强了。”

他和赵岩二人狼狈为奸,如今依靠朱友贞的信任,牢牢的把持着朝中的大权;不过对于杨师厚这个手握重兵,同时还有着巨大声望的老家伙,他心中还是极为忌惮的。

事实上不仅是他,朱友贞、赵岩等人在听到最后一句后,同样变了脸色。

如今谁不知道杨师厚的势力已经压在了梁国朝廷之上,若不是当前的梁国局势极为险峻,来不得任何大乱,只怕杨师厚早就发动兵变,自己来做皇帝了。

如今嘛,为了共同应对吴国和晋国这两个大敌,不管是杨师厚还是朱友贞,都非常默契的承认了对方的地位和权利。

不过若是有机会削弱杨师厚的实力的话……

朱友贞刚动了念头,不过随即又将此想法隐藏下去。

如今的梁国实在经不起大乱了,连一个徐州都会引来吴国的大举干涉,若是再将杨师厚逼降到晋国或者吴国一方的话,那时候梁国真的就大事去矣。

此外,即便杨师厚不背叛梁国,但要知道如今梁国的军队大部分都掌控在杨师厚的手中,便是朱友贞的禁军都有很多是他的旧部。

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将杨师厚惹火了,谁知道他会不会再来一次兵变,扶持朱友贞的某个弟弟上位。

心中转动了一番念头,朱友贞脸上却是一沉,喝斥道:“张卿胡说什么?邺王对朕忠心耿耿,他的统兵能力乃是我朝最强的,若非有他在,我朝北方战线都难得安宁。张卿此言太过,朕不希望以后再听到。”

“是,臣刚刚失言了。”张汉杰连忙答道。

敬翔和李振二人却是冷眼旁观,没有说什么。

其实他们两个何尝不忌惮杨师厚的势力,甚至心中对杨师厚也不无怨恨,以杨师厚的能力和权威,若是此人真心为梁国效力的话,现在的梁国局势应该也不至于闹到现在这个样子。

可惜杨师厚现在和梁国,更多像是相互合作的关系,在外敌的压力下,这才勉强维持关系,不至于闹翻。

朱友贞接着道:“朕听你们刚才的意思,基本上都反对临阵换将。也罢,牛将军的能力和忠心朕乃是深知的,这次就由牛将军继续领兵吧。”

“不过吴军兵力众多,我军兵力较少,若是直接与吴军交战的话,想要击败吴军并且夺取徐州,这难度的确太大,必须增加兵力才行。敬翔,下去之后你写一份诏令给杨师厚和寇彦卿两位将军,让他们各自派遣一万大军南下。”

“是,臣遵命。”敬翔连忙答道。

寇彦卿那边如今还在河中一带与晋军对峙,不过那边的局势目前也缓和下来了,晋军的主力已经撤了,所以抽调一万军队不成问题。

而杨师厚那边,不管怎么说如今杨师厚还是听从梁国朝廷命令的,若是调多了兵力或许杨师厚会拒绝;不过只调走一万大军的话,相信杨师厚不会违背。

这时李振又道:“陛下,增加兵力固然重要,但臣以为除了增加兵力外,还应该适当给牛将军增加骑兵,上次江陵之战吴国的骑兵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这一次大战,吴王肯定还会派骑兵前来。我军若是没有相应的骑兵的话,只怕难以挡住敌军。”

“臣附议,徐州之地有不少地方利于骑兵发挥,若是没有骑兵掩护,难以与吴军争锋。”敬翔也在一旁附和道。

朱友贞颔首道:“嗯,我军的骑兵多在杨师厚军中,那就让他在派来的一万大军里面多派一些骑兵吧。”

商议已定后,敬翔二人告辞离去。

“敬兄稍等。”走在前头的敬翔正准备去草写诏令,这时身后李振突然将其叫住。

“李大人不知有何见教?”敬翔楞了一下,停下来问道。

“不敢说见教,不过是有些想法想要和敬兄商议罢了。”

敬翔皱眉,随即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且随我来。”说完,他带着李振来到自己平时批阅奏章的书房。

“说吧,不知李大人有什么事情想与老夫商议。”敬翔对李振的态度算不上好,但也算不上差。

他和李振两个都是追随朱温已久的老臣,深受朱温的信任;而且若论能力的话,在如今朝中众多文臣里面,也就是李振等少数几人能入敬翔的眼。

其他人,比如现在深受朱友贞重用的赵岩和张汉杰二人,在敬翔眼中也就只能算庸人一个。

不过敬翔虽然看重李振的能力,但对于此人的品行就不怎么看得上眼了。

当初朱友珪在位时,其他重臣基本上都在冷眼旁观,对朱友珪的态度较为冷漠,更别说为其出谋划策。

但李振受朱友珪任命担任崇政院使后,却多次为朱友珪出主意,虽然态度也算不上积极,但还是让敬翔感到不满。

也正因此,敬翔才会对此人态度不冷不热。

李振叹了口气,带着一丝忧虑道:“敬兄,如今我朝的局势想必没有人比你更清楚,吴国崛起于南方,近年来更是连连向北进攻,去年夺取了荆襄,今年又开始对徐州动手;来年还不知道要对哪里下手。”

“而北方的晋国,更是我朝的大敌,自从先帝当年崛起于中原来,梁晋两方征战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晋国的实力如何也不需要我多说,如今更是即将消灭燕国,看来晋军再次南下的时间也不远了。”

敬翔神色凝重,点头应道:“你说的这些老夫自然都明白,不过你现在说这些又是什么目的?”

李振丝毫不介意他的态度,反而忧心忡忡的问道:“敬兄,在下说这些的目的就是想问一句,我梁国的出路到底在哪里?难道还要继续像现在这样蒙着头乱撞吗?”

“蒙着头乱撞?”敬翔皱眉不语。

“不错,咱们现在的情形,可不就是蒙着头在乱撞。晋军打过来,咱们就集中兵力在北方防守,吴军打过来,咱们又调集兵力南下。我梁国的实力即便再强,又哪里能够挡得住吴国和晋国两家的夹击?”李振道。

“所以呢?”敬翔依旧态度冷淡。

李振楞了一下,道:“敬兄,在下知道你对我去年为朱友珪出谋划策感到不满,不过在下之所以如此,也是为了国家着想。各地的叛乱,虽然能够动摇朱友珪的权威,但何尝不会动摇朝廷的威严。所以在下才会为朱友珪出主意。若是敬兄有所不满……”

“好了,此事就不要再说了。”敬翔抬手止住李振的话语,随即叹了口气道:“国事艰难,即便你真的投靠朱友珪,老夫也没有立场去怪你啊。”

“至于说我朝应该何去何从的问题……”敬翔沉吟许久,却是给不出一个答复。

吴国和晋国,单独一个国家的话,梁国即便会落入下风,但也不会差多远;甚至若论真实国力的话,梁国的国力只怕还在晋国和吴国之上。

单独一个吴国,虽然兵力众多,经济基础强大,人口和人才储备等方面也不比梁国差,但敬翔相信以梁国的实力也足以挡住吴国的北伐。

同样的,单独一个晋国,虽然晋军骁勇善战,晋国的那些名将足智多谋,再加上晋国骑兵多,战力强,的确堪称梁国的大敌;但晋国的根本问题就是经济落后,人口较少,难以持续作战。

以梁国的实力,即便是拖也能将晋国拖垮。

事实上,历史上的晋军与梁军沿着黄河对峙多年,始终都难以打垮对方,反而是晋国一方在战争中损失大量粮草军械等,到了战争后期都有些难以坚持下去。

这期间晋王李存勖多次采用孤军深入敌境,准备突袭梁国都城开封的战术,就是因为晋国拖不起了。

若不是最后有梁国叛将泄露开封城兵力空虚的消息,李存勖果断领兵奔袭,一举攻破开封,只怕晋梁争霸最终结果还难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