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乱

南国江山 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乱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一番手段就让众人感恩戴德,这种事情杨渥自然乐于去做。

而七人心中激动之时,张延翰犹豫了一下,站出来道:“大王,当初南下参加科举之时,学生担心因为家父之故而影响到自身前程,甚至连累到留在北方的家人,所以才瞒下了此事。还请大王明察。”

他与其他六人又有不同,其他人或者是普通士子,没有什么大的背景,或者是像冯道这样,辞官南下的,唯独他的父亲却是在梁国担任要职。

所以他沉吟一番后,才会站出来解释一句。

杨渥摇头道:“孤知道此事,你有担心也是人之常情,孤不会过问的。只要你将来安心为我朝效力,此事算不得什么大事。而且梁国如今局势动荡,将来前程如何,只怕不容乐观。你父亲若是有意南下,孤也深表欢迎。”

“多谢大王。”张延翰这才松了口气。

“嗯,今年的科举还有一个半月就要开始了,你们七人中,除了冯道以外,其他人应该都会参加吧?”杨渥接着问道。

“正是如此。”张延翰等六人连忙答道。

“你们这段时间因为受细作案的牵连,没有时间温习功课,只怕连科考也有受到影响。”

“所以孤也不多留你们,你们这就回去好好准备吧。当然,在准备科考之余,你们也不要忘了关注一下时事!”杨渥大有深意的向几人说道。

张延翰等六人一愣,心中若有所思。

“大王让我等关注时事,这难道是在暗示我等今年的科举策论题目吗?”

众人不敢多想,连忙向杨渥行礼请辞。

等六人离开之后,杨渥向留下来的冯道说道:“冯道,你原本就是燕王刘守光麾下之臣,如今来金陵为我朝效力,按照规矩可以直接授官。”

“如今孤给你两个选择,第一个就是在地方上担任职务,经过一番历练后入六部任职;第二个就是留在孤的身边担任通事舍人。”杨渥之前的通事舍人周宗如今被留在江陵担任知府,如今正需要有人出任空出来的位置。

冯道听了后眼神顿时一亮,连忙答道:“臣愿担任通事舍人一职,还请陛下恩准。”他又不是傻子,或许担任通事舍人将来也要去地方任职才能更进一步,但若是有在杨渥身边任职的经历,这不仅是一份资历,同时也能增进和杨渥之间的关系,这可是其他任何职位都换不来的便利。

“好,那你就先帮孤整理一下这些文书吧,等你熟悉了之后,孤有事情交给你做。”杨渥微微一笑,对冯道的选择丝毫不感到意外。

“是,臣遵命。”冯道连忙答道。

他以前担任刘守光的参军,主要做的事情就与如今的职位差不多,所以他很快就能适应过来。

不过吴国的国情毕竟与燕国不同,所以他也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

……

就在杨渥忙着收买人心的时候,北方梁国,随着朱温之死和朱友珪的上位,中原的局势逐步动荡起来。

尤其是冀王朱友谦投降晋国,并向晋王请求援军,使得梁国的动荡进一步加剧。

七月底,蔡州城中,这座自中唐以来就一直动荡不安的淮西重地,同样出现了不安分的迹象。

早在去年高邑之战后,因为梁军的大败和晋军的大举进攻,使得梁国上下一片恐慌;恰好那时候蔡州刺史张慎思被朱温召至洛阳,却有长期未安排新的蔡州刺史。

结果没有强势人物震慑的情况下,蔡州驻军发生兵变,右厢指挥使刘行琮暗中勾结吴国,打算以蔡州作为自身功劳先给吴国。

然而刘行琮的兵乱,仅仅是给更加老谋深算的顺华军指挥使王存做了垫脚石。

在一番形同闹剧的兵乱之后,刘行琮被杀,蔡州局势迅速被王存掌控;接着,朱温为了避免王存投靠吴国,于是下令任命其为新的蔡州刺史,使王存成功掌控蔡州。

到了这个时候,可以说梁国朝廷对于蔡州的掌控已经极低了,蔡州城中的大小事务基本上都由王存掌控,就如同一个小的藩镇势力一般。

不过蔡州这地方和魏博一样,兵乱和造反的传统早就深入人心了。

王存虽然是依靠兵乱而得以上台的,但随着梁国总体局势的动荡,蔡州城中那些大小军头们同样起来心思,想要取王存而代之。

此时,城中军营里面,一处偏房之内,七个身材魁梧、身穿黑色铠甲的军官正暗自密谋着。

这七人的级别其实都不高,除了一个是副都头外,其他几人甚至只是营指挥,若是在吴军之中的话,他们这种身份之人连“将军”的称呼都不能用。

不过此时这么一群中层军官,却在商量着如何造反之事。

“如今天下局势动荡,人心不定,正是我辈奋起之时。正所谓富贵险中求,只有胆子大的人才能得到富贵,若是一心只想着安稳,那这一辈子也就只能做个小兵罢了。”其中一人大声鼓动着。

这人名为毕和,正是这七人中唯一的一个副都头,也是这群人名义上的领头人。

至于其他六人,除了中间那个名为王彦俦的年轻军官外,其他人不是毕和的部属,就是他暗中联络的身怀野心之人。

不过这五人在毕和心中的重要性是远远比不上王彦俦的。

事实上,这一次他想要兵变成功,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需要王彦俦来完成。

因为其他五人和他一样,都是城中普通州兵的军官,唯有王彦俦乃是刺史王存的亲信,执掌着王存的亲军,甚至连刺史府都由他负责守卫。

若是能将王彦俦拉拢进来,那么这一次兵变才有成功的可能性,否则大家也别指望活命。

当然,毕和之所以敢来找这个王彦俦,并且直接出言劝其与他一起造反,主要原因就在于王彦俦也不是什么安分之人。

此人的虽然平时在王存面前表现得谨小慎微,将他的野心好好的隐藏起来,但毕和却是对此人深知,知道他不是什么安于做一个小军官的人。

果然,当毕和说完自己的计划后,王彦俦当即就答应下来道:“毕将军,若你聚义起事,某家愿为将军后应,只希望将军成事之后不要忘了在下就是。”

“好,好,好!毕某就知道王兄弟胆略过人,一定会加入我等的。”

“不错,有了王将军的出手,我等大事可曾矣。”众人大喜过望。

接着,七人又商议了一番事成之后的利益分配,一番争执后,最终达成了协定,自然是皆大欢喜的局面。

当下,六人取来笔墨,写下密谋,并且一同签下文书,各自按上手印,以作为盟誓。

有了这文书在手后,众人都松了口气。

有这份签押过得文书在,大家就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出了问题后谁都逃不脱干系。

即便是有人主动去告密,只怕以王存的狠辣性子,也绝不可能放过文书上的七人;这样一来,谁又会去吃力不讨好的去做告密之事呢。

商议已定后,众人的关系顿时亲密许多。

这时王彦俦眼神一闪,突然开口笑道:“毕将军,诸位,虽说咱们的安排十分紧密,不会有什么差错,不过此事毕竟还是要尽快做成才行,否则若是拖延日久,难保不会走露风声。”

毕和神色肃然道:“不错,王存那老狐狸最是奸诈,要想瞒过他可不容易,所以咱们必须尽快下手才行。王兄弟,不知你有什么计划没有?”

王彦俦笑道:“正好今晚小弟就负责值守刺史府,不如六位兄弟各自领兵前来,小弟在府中作为内应,今晚就一举发动,想来那王存措手不及之下,也只有束手待毙的份。”

毕和大喜道,“好,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王彦俦同样郑重答道。

毕和带着自己的麾下先行离开,出了屋子后,心腹蒋元化道:“将军,这王彦俦答应得这么爽快,他不会是有诈吧?”

毕和皱眉沉思了一会,道:“应该不会,王彦俦此人心中的野心同样不小,别看他现在作为王存的亲军指挥使,风光无限,但对他来说,这种给人家当侍卫统领的感觉可不合他心意。”

“再者,有他亲自签押的文书在手,谅来他也不敢去向王存告密。”

蒋元化这才点了点头,放心下来。

到了晚上,六人果然带着手下人前来刺史府中,而负责值守的王彦俦也如约将六人放了进来。

这些人虽然想着造反,不过他们的手下之人毕竟不敢动用太多,以免走露风声,让王存提前得到消息。

所以六人带来的兵力并不多,除了领头之人外,也就是他们能够信任的心腹之人,一共不到三十人。

当然,有王彦俦为内应的话,即便只有这三十人他们也有信心将刺史府拿下,将王存斩杀当场。

只要王存死了,到时候他们再调动兵力,自然有机会趁乱执掌蔡州大权。

然而他们的计划是好,但他们却有些低估了王彦俦此人的野心。

当毕和六人带着手下进入刺史府中后,王彦俦当场发难,以伏兵将毕和六人及其党羽全部诛杀。

接着,王彦俦带着毕和六人的首级前去觐见刺史王存道:“启禀王使君,末将负责值夜,却发现毕和等六个贼子,带着他们麾下的三十多党羽一同闯进府来,试图作乱。”

“末将奋力搏杀,侥幸将其全部斩杀。不过刚才这番动静必然已经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为安抚人心之见,末将斗胆请使君急发号令以安众人之心。”

“好,王将军此番立下大功了。”王存大喜过望。

原本府中突然传来厮杀声,让他吓得心惊胆裂,还以为乱兵已经打进府中了;却不想自己的亲军统领居然将贼子全部诛杀了,这实在是意外之喜。

“那毕和奸贼,向来野心勃勃,本官自问对他也算是有大恩,屡次对其提拔,这才有他今日富贵,不想此人居然心怀不轨,欲起兵作乱;王将军能挫败其阴谋,忠心可嘉,本官必将厚赏。”

王存心中激动,连忙打开内府之门,亲自出来查看毕和等人的尸体。

然而他们想到的是,当他离开心腹侍卫的保护,走出内府之后,刚刚还是忠勇无双的王彦俦再一次翻脸了。

“上!”随着他一声大喝,麾下四十多个心腹一起上前,乱刀将王存砍死,接着,他们又将王存的心腹侍卫等一并杀光。

仅仅小半个时辰的时间,刺史府就完全落入了王彦俦的掌控之下。

不久,王彦俦以亲军统领的身份发出号令,声称毕和等人突然谋反,杀死了刺史王存;而自己领兵平乱,一番苦战之后最终将乱贼毕和等人全部诛杀。

依照王存身死前的命令,王彦俦将以平乱大功继承蔡州刺史之位。

城中各部将来虽然明知道这其中有猫腻,不过那些将领在相互牵制之下,居然没有一人敢于乱动。

再加上王彦俦善加安抚,一番加官或者挑拨之后,最终众将还是拜倒在王彦俦之下,奉其为新任的蔡州刺史。

这就是乱世,只要胆量够大,心肠够狠,再加上一定的手段,即便只是一个中层的军官,也一样有可能一步登天,成为一方枭雄。

当然,如今的天下局势毕竟不是唐末了;若是在唐末群雄逐鹿之时,以王彦俦的心性和手段,只怕他还真能像朱温、杨行密、钟传、钱鏐等人一样,成为一番藩镇,并且参与到天下争雄中来。

可惜现在天下虽然尚未一统,但大的局势却已经稳定下来,新的势力想要崛起已经没有了发展的空间。

王彦俦虽然夺取了蔡州,但他现在已经无法崛起,唯一的出路就是依靠吴国和梁国之间的矛盾,试着维持蔡州的地位。

而这一切到底能否成功,却不在他的掌控之下,而是由吴、梁两国的国主来决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