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紧逼

南国江山 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紧逼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武义五年四月二十一日,梁、蜀联军抵达江陵,驻营于江陵城北二十里。

第二天,江陵城中的高季昌率领一万大军出营赶往联军大营汇合,三家的联军在休整两天之后,开始向吴军营地进逼。

二十五日,联军进逼到距离吴军五里之地,两军隔着一条小河对峙,河面上有几座浮桥连接着河两岸。

面对联军的进逼,吴军选择了避而不战;他们很快就放弃了营地,向后撤十五里重新安营;而联军轻易占领浮桥之后,没有多少犹豫便渡河继续向东进逼。

最终,吴军不再后撤,而联军也停下脚步。

两军相距十里对峙,吴军在东,联军在西;而联军之中,梁军和荆南军在北,蜀军在南,组成一南一北两处营地,相距五里,成掎角之势。

这天,蜀军营地里来了一个吴国的使者,正是杨渥身边的通事舍人周宗。

“吴国的使者,这个时候过来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来求和的不成?”

中军主营内,嘉王王宗寿高坐于上,对着众将轻声笑道。

“想来不是求和的,那也应该是来请殿下撤军的吧?”一旁,王宗寿的亲信副将赵本笑着答道。

“该不会是来请求投降的吧?”另一人则是一脸郑重的问道,引得场中众将一片大笑。

见到众将气氛热烈,王宗寿的心情同样极好。

这些天以来,蜀军先是成功突破吴军的封锁,并且挫败了吴军先行击败梁军的企图,这对王宗寿来说可是一件大喜事。

不过更加让他感到兴奋的却是接下来的这几天,面对联军的步步紧逼,吴军只能步步后退,显然不敢与强大的联军为敌。

要知道,之前虽然挫败了吴军的企图,不过那一次吴军的实际领兵将领乃是秦裴和王茂章二人。

秦裴和王茂章虽然也能算得上吴军名将,在天下间都有很高的名望,但他们毕竟是比不上杨渥的。

而这几天被他们逼迫得连连后撤的,却是由吴王杨渥亲自统领的吴军!

杨渥是什么人?或许这几年杨渥一直呆在金陵,使得他的名气比不上如今风头正盛的晋王李存勖;但在早些年,当李存勖还只是晋王李克用膝下一个默默无闻的少年之时,天下间广为流传的却是杨渥的威名。

淮南第一次北伐之战,先是在淮河以北大破梁军,消灭敌军多达五万多,接着又夺取宿州,再之后,更是趁着魏博军叛乱的时机,以五千精兵大败朱温亲自统领的十万大军,那可真是名震天下。

甚至到现在都有很多人认为,梁国由盛转衰就是因为那一战。

因为在那一战之后,梁军不管是与晋军交战,还是与其他势力交战,都没有了以往的气势和威风,反而势力越来越衰微。

而杨渥这样一个直接改变了梁国国运的人物,在之前的几天里面对联军的进逼竟然只能步步后退,这自然让蜀军众将兴奋不已。

便是作为统帅的王宗寿碍于身份,没有过多的表现自己的喜悦,但偶尔流露出的笑容,也说明了他心中的兴奋。

蜀军之中,唯一感到不安的或许就是镇江节度副使张武了。

倒不是说张武就看出了什么不妥,而是这位在沙场上征战了数十年的老将,本能的觉得吴军的步步退让有些反常。

毕竟在他看来,吴军虽然在之前的战事中遇到了一些挫折,但总的实力上,即便是吴军不如联军,那也不会差多少。

这还仅仅是张武从两军兵力对比中得出的结论。

既然吴军的实力并不比联军差,那么吴军为何要连连后撤?难道吴王杨渥胆子就那么小,连与联军一战的胆量都没有吗?

若真是那样的话,吴军在几天前趁着联军尚未抵达时,就从容撤走了,何必等到现在?

可惜的是,他毕竟不是主帅,甚至他在王宗寿的心中也不是地位最高的副帅;再加上张武虽然心中感到不安,但他却拿不出任何的证据,想要说服其他信心满满的将领谈何容易?

而高季昌和寇彦卿那边,高季昌且不说,此人本来就心思诡谲,一心想趁着这一次的“大好局势”,给吴军一个“深刻的教训”,以免吴军不久之后就卷土重来。

所以高季昌自然是极力怂恿对吴军发起进攻的。

而寇彦卿的态度同样是如此。

张武不知道的是,寇彦卿之所以主张与吴军展开决战,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个方面,如今朱温病重,梁国局势很有可能会随着皇位的继承而出现动荡,若是这一次不能一举重挫吴军,那么等到梁国内部动荡之时,吴军再次来攻,他就不能保证那时候梁军会是怎样一个局面了。

而迫使他对吴军强硬的第二个原因,说起来就有些可笑了。

当初荆门以北的战事中,梁军虽然挫败了吴军击败他们的企图,但实际上自身也损失较大,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但寇彦卿在给朱温的上的表文中,却是将此战说成了一场胜利。

朱温病重,朝中局势动荡,正需要一场大胜来鼓舞人心,结果在寇彦卿口中的一场普通胜利,到了朝中某些人口中就成了一场大胜。

既然是一场大胜,那么哪有半途就撤军回去的道理?所以朱温给寇彦卿下了严令,务必要乘此机会击败杨渥,让杨渥在短期内不敢北上窥视梁境。

所以此时的寇彦卿是不战也得战了。

当然,他也不是傻子,若是明明打不过吴军的话,他也不会硬着头皮去打;真正让寇彦卿决定与吴军决战的,是刘鄩南下时带来的一万五千援军。

这一万五千人里面,除了一万从各地征集的州兵之外,还有五千人却是龙骧军精锐。

正是有这一万五千人的援军,使得寇彦卿认为联军的实力已经压过了吴军。

此时与吴军决战,他们有很大的可能取胜;而一旦他真的击败了吴军,击败了杨渥,那么他寇彦卿说不得也要真正名扬天下,成为梁军中能与杨师厚比肩的大将了。

张武并不知道寇彦卿的心思,自然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也坚决主张对吴军进行强逼。

不过即便他知道了也没用,因为与吴军决战,这几乎是联军绝大部分将领的一致观点,就凭他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

此时,蜀军众将笑过一阵后,王宗寿下令召见吴国使者。

“在下吴国通事舍人周宗,见过殿下!”刚一进来,周宗对着王宗寿行了一礼,用的是唐朝时觐见郡王时的礼节。

显然他还是承认了王宗寿的王爵,不过又没有承认王建称帝的事实;这种介于两者之间的礼节,正好说明了吴国对蜀国的态度。

见此情形,王宗寿只是漠然的人点了点头,并没有说什么。

他也知道周宗能够做到这一点就不错了,指望对方承认自己的亲王之爵位,那要将杨渥置于何地?

所以王宗寿直接道:“贵使请起,听说前段时间吴王身体不适,不知如今可是好了?”

周宗笑道:“多谢殿下探问,我家大王如今已经好了;这次让在下前来,他还特意让在下代他向贵国国主问好!”

王宗寿“哈哈”一笑,当即答道:“那也多谢吴王挂念了,本王上次在成都见到我家陛下时,陛下还说过,吴王乃是当世人杰,让本文遇上了要好好交往,不能坏了两家多年的交情呢。”

……

周宗和王宗寿二人,一开始竟然没有提起即将开始的战事,反而在诉说着两家过往的交情。

一时间场中的气氛显得颇为怪异。

其实真要说起来,淮南和蜀中之间的“交情”还真不多。

当初为了对抗朱温,两家曾有短暂的合作过;不过蜀中毕竟地方偏远,又有李茂贞夹在中间,所以王建并没有感受到多大的压力;而淮南那时候就不同了,在清口之战后,梁军一直都有大军驻扎在两家的边境处,时刻威胁着淮南的北方。

所以淮南与朱温之间的关系要紧张的多。

也正因此,淮南与河东这个朱温的老仇家之间,才算得上交情深厚。

而蜀中与淮南之间的交情,真要说起来或许也就是朱温称帝的那一次,两家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一同传檄天下各大藩镇,要求一同讨伐逆贼朱温。

不过那一次的联手行动最终也只是草草结束,并没有任何取得成果。

至于那之后,两家就没有什么交情了;如今更是直接在战场上相见,这就更加称不上交情。

王宗寿和周宗二人,就在这种怪异的气氛中东拉西扯了半天,最后王宗寿最先忍不住了。

他神色一敛,郑重问道:“不知这次吴王派贵使前来,到底是什么目的,还请贵使直言!”

周宗心中冷笑,总算是让你忍不住先问起来了。

他也收敛了脸上的笑容,郑重道:“我家大王让在下前来,乃是为了避免两家交战,以延续两家之间的友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