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门

南国江山 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门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慈禅寺的事件一方面震动整个吴国朝堂,另一方面也让杨渥等人有了足够的理由去清理遍布吴国的那些寺庙。

然而即便如此,朝堂之上依旧有不少反对的声音。

“大王,那慈禅寺暗地里做下杀人越货的勾当,固然极为可恨;不过慈禅寺毕竟只是一个特例,大王没有必要将事情扩大到整个吴国所有的寺庙啊!”

“大王英明神武,统领吴国一路走来,使得战乱不休的南方百姓得以共享和平盛世,大王的名字也必将名传千古,又何必在这种时候得罪佛门呢?”

“大王,历史上像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还有大唐武宗皇帝,都曾经有过灭佛之举,这三人最后的下场可是不好,大王何必冒着风险得罪鬼神呢?”

“大王,慈禅寺的僧人固然可杀,但周边的百姓却赖之以安,大王若是贸然清理佛门,只怕会引来动荡啊!”

……

仅仅几天时间,各地反对清理佛门的上书便多达上百,这些人按照杨渥的判断,其中一部分应该是收了佛门的好处所以为其张目;一部分是因为信仰佛教,觉得没必要因为一个慈禅寺就将事情扩大到所有寺庙。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之所以上书反对,倒是出于好心,为了杨渥的个人名声着想,或者是出于“信则有之”的鬼神之说。

毕竟历史上曾经大规模灭佛的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还有唐武宗皇这三人,在历史上都因为灭佛之事而广受诟病;甚至于这三人最后都下场凄惨,没有得到善终,这个结果被一些人附会之后就成了他们灭佛而遭到因果报应的证据。

所以这些人觉得,如今吴国正处于兴兴向荣的时期,正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必要贸然拿佛门去开刀。

然而杨渥却觉得,佛门泛滥到如今的地步,虽然还比不上南北朝时期那种僧侣上百万,甚至能够对皇权产生威胁的地步,但情况也是极为严重。若是他现在不拿出大魄力来整顿佛门,难道还指望以后的继承者来做这些吗?

佛门必须经过整顿,决不能让其继续泛滥下去,这就是杨渥的决定。

至于名声,比如后周世宗,他也进行过大规模的整顿寺庙的举动,但他还不是一样的被尊崇为五代第一明君,可见世人还是知道是非曲直的,不会就因为一个清理佛门的举动就让其只留下骂名。

至于说那些遭到报应的说法,那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南北朝时期本来就是天下最为动荡的时期,就算那些没有禁佛反而一心向佛的皇帝,还不是一样有不少下场凄惨,不得好死的,那些喜欢附会的人偏偏就盯着北魏太武帝等人的灭佛之事,简直是可笑。

可惜那些大臣们的上书杨渥不必理会,但他母亲史夫人的话他却有些头痛了。

“母亲,孩儿并非是要完全禁止佛教,更不是要灭掉佛教,孩儿不过是要对佛教进行清理整顿而已!”

慈安殿中,面对史夫人、王夫人等人的质问,杨渥有些头痛的解释道。

史夫人这些养尊处优的妇道人家,整天没事可做,除了与其他太妃一同玩乐,便是礼敬佛门等,对佛教的信仰极深。

这次也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消息,说是杨渥要灭佛,这下可就将史夫人吓了一大跳。

那佛祖何等伟力,若是让他知道了杨渥有灭佛的想法,到时候降罪起来怎么得了?

心中惊慌不安的史夫人当即便将杨渥召到后宫进行责问。

好在,史夫人虽然敬佛,但她本来就不是什么有主见的人。

杨渥向她仔细解释过,自己并非要禁佛,更非要灭佛,而是要整顿佛门后,史夫人的脸色就好了许多;等到杨渥再将这次慈禅寺的事情详细向她说了之后,她便不再像一开始那样激烈反对了。

天下那么多的佛门寺庙,其中多少藏污纳垢的事情,多少见不得光的事情隐藏其间,再加上那些寺庙本来就不纳税,又占据大量土地,此外还有大量普通百姓将自己的土地挂靠在佛门名下,这种种细节向史夫人解释清楚之后,她最终还是将信将疑的接受了杨渥的解释。

“按你这么说的,清理一下也好。天下那么多的寺庙,若是真的还有像慈禅寺这样的,岂不是给佛门抹黑吗?老身觉得,或许佛祖也不会容忍这些人抹黑自己的名声!”史夫人最后说到。

不过清理佛门,终究是会有大量僧侣遭到冲击,史夫人的心中依旧有些不安,所以在同意了杨渥整顿佛门之后,史夫人当即就带着王太妃等人出了宫门,前往城外的灵隐寺上香给佛祖请罪去了,让杨渥得知后有些哭笑不得。

搞定了史夫人后,对于那些上书反对的人,杨渥自然没有那么客气。

那些出于好心的和出于礼敬佛教的人还好说,杨渥并没有将他们怎么样,不过是批示一顿后便轻轻放过;然而对于那些暗地了收了佛门好处的官员,杨渥就没有那么客气了。

杨渥这次除了要清理佛门之后,同时也是决定大规模清理官场,对于那些贪腐之人进行严厉打击。

结果,在清理佛门的行动展开之前,杨渥便下诏令,首先按照范遇提供的消息,将那些收受了佛门贿赂的官员一律抓捕起来。

结果一夜之间,光是金陵城中就有近百官员被抓,其他各地被抓之人更是多达三百多;其中职务较高的甚至包括一些地方刺史和朝中的六部侍郎,地位较低的则是一些地方县令等;好在让杨渥感到欣慰的是,在那些高层官员中,倒是没有一个收受佛门贿赂的。

其实这也正常,杨渥想要整顿佛门的决心,那些下面的官员或许不清楚,但各部尚书等高层又怎么可能不清楚呢?这些人即便心中反对清理佛门,也不会公然跳出来反对,更不会傻到去接受佛门的贿赂。

在如今这种情清醒下,谁敢与佛门拉上关系,为佛门说话,谁就有可能会倒大霉。

那些身居高层的官员一个个贼溜得很,自然看得清形势。

至于那些被抓的官员可就倒霉了,杨渥本来就打算找个时间清理那些贪腐之人,整顿一下官场的风气,这些人却敢在这种时候顶风作案,那不是自己找死吗?

所以杨渥毫不客气的下令,对这些被抓之人一律罢官免职,并且下狱严查,对其中收受贿赂较为严重的,甚至直接判处死刑,那些情节相对较轻的,则在罚没家产之后,一律流放到夷州去。

最终,被杀的官员就多达七十多个,剩下的三百多人以及他们的家人,全部被流放夷州。

这场震惊整个吴国官场的大案,让许多手脚不干净的官员们心惊胆战,一个个都有如大祸临头了一般,虽然这次的整顿没有烧到他们头上来,但也让他们日后行事收敛不少。

武义四年十月,杨渥下令旨,对全国寺庙进行整顿,对于其中一心礼佛、行事较为正派的寺庙,将会由朝廷颁发专门的敕令,并且规定自此以后,所有寺庙都必须得到朝廷敕令方可,朝廷每隔一定年限就会派人对那些寺庙进行审核,检查是否符合规定。

除了大量削减寺庙的数量之外,杨渥同时下令,天下的僧侣之中背诵佛门经文达到一百页以上的,或者能熟练读得经文五百页以上的,经过察验之后方可保留僧籍,其余僧侣一律还俗为民。

同时杨渥规定自此以后,百姓若想出家为僧,必须要有朝廷颁发的度牒才行。

而这度牒的数量,每年都是有限制的,这就从根本上限定了寺庙的发展。

那些经过审核后合格的僧侣将会合并到那些得到敕令的寺庙中去,至于剩下的一律还俗为民,并且由朝廷给他们分配土地。

当然这次清理佛门的最后一点则是,除了少量佛像能够保留下来以外,天下所有寺庙之中,以及普通百姓家**奉的佛门铜像,一律将会捣毁,由国家将其重新铸造为钱币。

这三条令旨一出,顿时在吴国境内引起轩然大波,朝堂之上的官员经过清理后还好一些,但普通百姓不明事理,反对者多不甚数。

各地的寺庙更是趁机鼓动百姓闹事,希望借由百姓的力量来抵制朝廷清理佛门的行动。

然而,佛门的影响力虽然广阔,但与吴国朝廷相比,却是差了太远。

杨渥之所以在前些年没有贸然发动,就是想等过几年朝局安定,百姓都认可了吴国之后再采取行动。

他隐忍了这么几年,如今两浙、江西等佛门尤其泛滥的地区,已经被纳入吴国统治多年,民心安稳,百姓安居,虽然这次的清理佛门的事情闹出了不少动静,但终究是没有引起动乱。

到了十一月底时,各地清理佛门的行动基本宣告结束。

除了一千八百所寺庙获得了朝廷的认可得以保留下来以外,剩下的近三万五千所寺庙被一律废除;各地僧侣除了六万多人得到朝廷审核,获得度牒可以继续为僧外,其余僧侣二十余万人一律还俗为民。

(前面提到的数据有误,各地僧侣的数量应该远远不止十万,具体数量作者君以平均每个寺庙十个和尚来估计,所以估计为三十万僧侣。实际上,像南北朝时期的灭佛,全国被还俗的僧侣可是多达上百万;而后周世宗的禁佛,最后保留下来的僧侣数量也多达六万余,被除籍的僧侣数量应该数倍于此才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