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四百九十八章决裂

南国江山 第四百九十八章决裂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孙鹤的死谏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九月十三日,燕王刘守光在幽州称帝,国号大燕,改元应天。

之前被刘守光打入监狱的王瞳被任命为左相,齐涩为右相,史彦群为御使大夫。

然而就在他登基称帝的这一天,契丹人大举入寇,于当日攻破平州,大肆掳掠,消息传来,燕国百姓尽皆惊恐。

而随着刘守光称帝的消息传开,北方局势迅速发生改变,。

晋王李存勖在得知消息后,放声大笑说:“只怕等到刘守光让人占卜自己在位的年数时,孤就已经取而代之了!”

不过李存勖并没有急着出兵,而是在张承业的建议下,先派太原少尹李承勋出使幽州,向刘守光表示祝贺,以进一步骄纵其心;同时,李存勖下令各部做好准备,随时都可能出兵。

同一时间,朱温也率领大军抵达相州,准备随时出兵阻扰晋军对燕国的进攻。

自从潞州之战以来,这几年里梁军和晋军交战已经接连兵败,若是再加上这之前与淮南军交战时遭受的败仗,可以说梁军已经很久没有取得一次重大胜利了。

这就导致梁军将士士气低迷,许多士兵都对晋军充满畏惧之意。

这一次朱温“御驾亲征”,目的就是想要打一场大胜仗,以扫除颓势,鼓舞将士们的士气。

然而,朱温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晋军却没有像朱温预料的那样迅速出兵,反而是各种晋军大举南下的谣言,让梁军惊恐不已,许多士兵都选择了逃亡,即便是用严厉的军法都难以制止。

朱温的性子本来就急躁易怒,加上这几年战局不利,心情更是烦闷,一些功臣老将都会因为一点小小过错就遭到最严厉的惩罚,甚至是掉了脑袋,这使得本来就有些不稳的梁军上下更加人心惶惶。

晋军尚未打过来,士气就已经如此低迷了;若是等晋军打过来了,那梁军岂不是要直接溃败了?

朱温虽然年老昏聩,但也没有到愚蠢的地步。

他当然直到如今的梁军士气如此低迷,根本难以与晋军交战;所以在得到确切的消息,晋军并没有南下之后,朱温也只好撤军回去休整。

一场计划中的“大胜”就这样还没开始就匆匆结束了。

北方的局势变化毕竟与吴国离得较远,影响不大。

而此时的金陵城中,今年的科举州试刚刚结束,接下来就是评卷的时候。

按照规定,科举分为各州的州试,各省的省试,以及会试、殿试,这四个层级。

其中州试由各州举行,评卷之人一般都是各州的刺史或者长史等官员。

而今年金陵府的州试因为有不少北方优秀学子参加的缘故,所以比以往的考生质量要高了不少,在最后商定州试排名时也就更加的难以抉择。

此时,这次金陵府州试的两位主考官就在为最终排名而争执不休。

引起这场争论的,是三个考生,一个为江西洪州籍考生,名为柳邵岩,才学算是不错;另外两个考生却都是北方来的士子,一个名为张延翰,一个为常梦锡。

这三人若是论才学的话,张延翰和常梦锡二人的才学应该比柳邵岩要强上一些,而常梦锡的答卷又是三人中做得最好的。

至于其他考生,成绩又要比这三人更差一筹。

所以金陵长史汪台符认为,应该以常梦锡为第一名,张延翰第二,以柳邵岩为第三。

而宋齐丘一开始的打算却是以柳邵岩为第一,常梦锡和张延翰次之。

宋齐丘之所以这么安排,一方面因为他觉得,金陵州试的前两名不能都被北方士子给得了去;而另一方面,柳邵岩毕竟是洪州人,与宋齐丘是同乡。

这个时代的人地域观念极为严重,同乡之人更是相互扶持,所以宋齐丘想要将自己的同乡柳邵岩放在第一位也算正常。

本来杨渥之前已经暗地里警告过宋齐丘,让他不要和汪台符闹得太难看;但之后他却因为事务繁忙,竟忘了再派人去警告汪台符。

结果宋齐丘这边倒是因为杨渥的警告而收敛不少,但汪台符那边却是依旧视宋齐丘有如仇寇。

双方的争吵虽然因为宋齐丘的忍让而减少许多,但两人之间的火气却是越来越足。

这一次,若是汪台符好好和宋齐丘说,或许宋齐丘也不会坚持自己的主张,毕竟常梦锡二人的才学的确是在柳邵岩之上的,他即便想要照顾同乡之人,但也不愿做得太过。

可惜的是,汪台符却是一个急躁脾气,他见宋齐丘想安排自己同乡为第一,当即便讥笑起来,指责宋齐丘不顾公正,一心谋私,有结党营私之嫌疑。

更重要的是,汪台符还是当着其他下属的面这样指责的,这让宋齐丘的脸面如何放得下?

宋齐丘如今年纪虽然才二十多岁,却已经是正四品的金陵府府尹,又深受杨渥看重,得以旁听内阁的一些决议。

如此深受器重的一个人,心中自然有些傲气,再加上他本来性格就很急躁,此时火气充满头脑,哪里还顾得上杨渥的警告?

当即便以自己主考官的身份,强行将柳邵岩定为第一名。

这气倒是出了,不过回到自己的府宅后,宋齐丘的心里却是有些不安起来。

“那汪台符的性子向来是不服输的人,这次的事情只怕不会这么轻易结束,说不定他就会将事情给闹大了。”

“若是一般的事情,闹大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这次的事情,真要说出去只怕我也未必占理啊!”他的心中有些担忧的想着。

的确,他是可以对其他人解释说,之所以将柳邵岩定为第一名,固然有不想让北方外来人将前两名都给包揽的原因在里面,但问题是,其他人会这么看吗?

其他人看到的,仅仅是柳邵岩乃是江西洪州人,与他是同乡;而他却非要将自己的同乡定为第一名,甚至不顾常梦锡和张延翰二人的考试成绩的确在柳邵岩之上的事实。

便是他自己都不能否认自己怀有私心,其他人会相信他是出于公心吗?

“唉,这件事有些考虑不周了!”回想起当初杨渥给他的无声警告,宋齐丘心中顿时有些后悔起来。

“罢了,这州试的最后排名毕竟还没有最后提交上去,要改还来得及。明天一大早就去改过来就是,让那常梦锡为第一名又何妨?”他在心中最后决定。

打定了主意后,宋齐丘反而轻松下来。

“也不知道为何,大王既然亲自警告我,就不可能不派人去警告那汪台符。难道说大王忙碌之中忘了,还是说,汪台符根本不顾大王的警告?”

“嗯,应该是大王忘了吧!”宋齐丘心中推测着。

就在这时,汪府的仆人匆匆进来禀报道:“老爷,刚才有人过来送了一封信,说是给老爷您的。”

“给我的信?可知是什么人写的?”宋齐丘有些奇怪的问道。

“那人只是将信送给了门房就离开了。”

“将那信拿来给我!”宋齐丘吩咐道。

从仆人手中接过一封书信,打开之后,却见上面只有寥寥数语。

然而宋齐丘的脸色在看过信后却是极为难看起来。

“汪台符,你欺人太甚!”宋齐丘大怒道。

也怪不得他如此气愤,在信中,汪台符专门有句话是这样说的:“闻足下齐先圣以立名,超亚圣以称字……”。

这句话简直是把宋齐丘往死里骂啊!

圣人孔夫子名孔丘,宋齐丘的名字却是“齐丘”,这是要和孔圣人齐名吗?

还有宋齐丘的字是“超回”,这意思不是说要“超过亚圣颜回”吗!

所以汪台符这句话实在太过刻薄,宋齐丘哪里受得住这种辱骂,当场就摔了杯子。

名,是自己的父亲取的,这是不能更改的,否则就是不孝;但字,却是宋齐丘自己取的,自然可以更改。

被汪台符这么一番刻薄的取笑之后,宋齐丘虽然心中大怒,但也不得不将自己的字改成“子嵩”。

但从此之后,宋齐丘也彻底与汪台符闹翻了,两人的关系彻底变得势同水火起来。

至于第二天去了衙门后,他也没有改变州试的最终排名,而是将柳邵岩定为了第一名。?

宋齐丘毕竟是杨渥看重的“红人”,其他属官虽然对他最后决定的排名有些微词,但也没有谁公然闹事,毕竟这也只是一次州试而已,重要性是远远没有会试和殿试重的。

宋齐丘即便有些私心,但对于那些考生来说造成的危害也不大,所以没有谁愿意为了这点事情而和他过不去。

江陵城中。

经过高季昌这几年的苦心经营,这座千年古城终于恢复了一些昔日的繁盛气象。

如今虽说天下大乱,各方势力相互征战不休,但对于来往的商旅却是始终没有禁止。

各方势力不仅允许正常的商贸往来,甚至有的势力还会组织官办的商队前往其他势力进行贸易。

而江陵地处南北和东西的交通要道,自然也是商贸繁盛之地,不管是从梁国南下的商人,还是前往吴国的蜀国商人等,都会选择在这里落脚。

这么多的商贸往来,不仅促进了江陵的繁华,同时也使得打探消息变得容易了许多。

刘家酒馆中,此时便坐满了各地的行商。

“听说最近岐王派大将刘知俊在青泥岭与蜀军交战,结果蜀军被打得大败,损兵折将数以万计,连蜀军的大将王宗浩都淹死在嘉陵江中,唐道袭更是一路逃到了兴元府去!”一个抄着一口蜀地口音的商人,小声的和身旁的朋友说着。

“这刘知俊果然不愧是名震天下的大将,当初在梁国时,就常常以少胜多,接连击败岐军;如今到了岐国,没想到他同样能以少胜多,大败蜀军,果然是名不虚传啊!”另一人闻言之后有些敬佩的感叹道。

自从今年三月份,十二万蜀军出兴元府和岐军交战以来,蜀军接连取得胜利,夺取了岐国的不少地盘。

岐国毕竟与梁国征战多年,地少兵寡,而且将士疲惫,所以打不过养精蓄锐已有多年的蜀军也算正常。

不过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岐王派刘知俊领兵攻打蜀军竟然获得了一场大胜,一举扭转了战局,迫使蜀军转攻为守。

当然,刘知俊虽然获得了一次胜利,但光靠这一场大胜还是不能改变蜀强而岐弱的局势,蜀军的兵力同样远远在岐军之上。

最重要的是,岐国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争以后,财力、物力、人力等已经快要枯竭了。

但蜀国却是物产丰富,国富民强,加上人口较为充足,其整体国力远远在岐国之上。

换言之,岐国若是损失一万兵力,或许在短时间内只能补充一千人;而蜀国却能补充三四千人,甚至更多。

这就导致了岐国不能持久,而蜀国却能长期交战。

所以,从长远看,蜀国依旧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只不过,因为这次刘知俊的大胜,蜀军将要取胜的时间就要拖得更长了。

在酒馆的角落里,一个锦衣中年人和一个黑袍老者正在对坐饮酒,一旁众多身材高大的侍卫都在小心的警戒着,显然这两个人的身份并非一般。

两人虽然在对坐饮酒,但他们却时不时的抬头倾听,显然也在关注蜀国与岐国交战的战况。

“前辈,如今蜀军的主力都被用去对付岐王了,而楚王马殷又如此无能,竟然这么快就兵败投降了。如今局势,又当如何?”那锦衣中年人面带忧虑的轻声问道。

“唉,那马殷毕竟不是咱们的人,他要投降,谁又能管得着呢!只可惜,原本还以为他能再坚持几年,但如今看来……”黑袍老者的脸色同样有些不好看。

这两人正是荆南节度使高季昌和他的谋士梁震。

这次马殷的突然投降,不仅极大的震动了朱温,对高季昌这个江陵之主更是首当其冲。

毕竟傻子都知道,在迫降了马殷之后,接下来吴国的下一个目标必然就是江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